普濟鎮(湖北省江陵縣普濟鎮)

普濟鎮(湖北省江陵縣普濟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普濟鎮位於江陵縣東南部,歷史悠久,始建於明代,因“普濟觀”而得名。土地面積76.28平方公里,轄27個村(居)民委員會。總戶數9003戶,總人口4.02萬人,耕地面積4.05萬畝。 五年來,普濟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工業為理念,以招商為重點,以調整為主線,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上下齊心思發展、謀發展、乾發展。2004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億元,財政收入完成356.46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普濟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陵縣東南部
  • 電話區號:0716
  • 面積:76.28平方公里
  • 人口:4.02萬
  • 方言:西南官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財政收入:356.46萬元
  • 總人口:4.02萬人
概況,沿革,社會,

概況

江陵縣轄鎮。面積76.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1729人(2010年六普)。轄1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普濟觀。

沿革

鎮因駐地而得名。傳唐朝一道人化緣,用法衣鋪地,取名鋪衣觀,後由於釋道合流,取梵語普濟眾生之意,更名普濟觀。
1949年屬江陵縣第九區,1952年改普濟區,1958年改普濟公社。1961年恢復普濟區,1975年撤區建公社,1984年復改區,1987年改為普濟鎮。
1996年,面積72.6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西莊湖、周家坊、趙家嶺、柳口、洪淵、金馬、金果、鄧趙港、楊叉路、嚴中堤、西李、羊子廟、東李、星星、古樹、熊溝、林口、復興場、立新、譚灣、普濟、陳巷、大軍湖、佛仙橋、田家坊、朱港26個行政村和普濟1個居委會。2004年,鎮政府駐普濟,人口39415人,面積76.3平方千米,轄普濟1個居委會和羊子廟、楊岔路、嚴仲堤、西李、周家坊、趙家嶺、古樹、熊溝、譚灣、林口、田家坊、星星、復興場、立新、普濟、陳巷、朱港、佛仙橋、東李、西莊湖、柳口、洪淵、金果寺、金馬、鄧趙港、大軍湖26個行政村。2005年,鎮政府駐,人口40516人。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421024105:~001 121普濟居委會 ~202 220周家坊村 ~203 220趙家嶺村 ~204 220柳口村 ~205 220洪淵村 ~206 220金馬村 ~207 220金果寺村 ~208 220鄧趙港村 ~209 220田家坊村 ~210 220朱港村 ~211 220大軍湖村 ~212 220佛仙橋村 ~213 220楊叉路村 ~214 122嚴仲堤村 ~215 220西李村 ~216 220羊子廟村 ~217 122東李村 ~218 220星星村 ~219 220古樹村 ~220 122熊溝村 ~221 122林口村 ~222 220復興場村 ~223 220立新村 ~224 122譚灣村 ~225 122普濟村 ~226 122陳巷村 ~227 122西莊湖村

社會

逐步形成以荊江大堤為牲畜養殖線,後新沿線為油料生產線,沙洪路沿線為蔬菜生產線的格局。宇禾工貿、康王酒業、華康鈣塑包裝、科美化工等一批企業先後落戶普濟。引進項目資金2700萬元。 普濟鎮交通便利、功能齊全,五年來投入2700萬元用於集鎮建設,完成了街道兩旁綠化、小商品市場重建、北大路居民小區建設以及更換擴圍廣告牌,徹底改變了髒、亂、差現象,使集鎮面貌煥然一新。普濟鎮先後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土地執法模範鄉鎮”、“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荊州市明星鄉鎮”,被縣委評為“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通村公路建設先進單位”、“信訪工作先進單位”、“招商引資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