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初仕

晏殊初仕

選自 [宋]沈括夢溪筆談》,“晏殊初仕”講了兩個故事:1、參加考試時坦言自己已做過試題,並要求重出試題 2、得到皇上的賞識和提拔後,誠實地說出實際情況 。表現了晏殊誠實、質樸、自信(節儉、以書為友等)的品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晏殊初仕
  • 創作年代:宋
  • 作品出處:《夢溪筆談
  • 作者沈括
作者,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一詞多義,

作者

沈括
(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夢溪丈人,北宋杭州錢塘縣(今浙江杭州)人,漢族。北宋科學家、政治家。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代,後隱居於福建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筆記體巨著《夢溪筆談》。
沈括像沈括像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 撫州 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 進賢)人,北宋前期著名詞人。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尚書戶部員外郎太子舍人、翰林學士、左庶子,仁宗即位遷右諫議大夫侍讀學士給事中,進禮部侍郎,拜樞密使、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慶曆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歷任要職,更兼提拔後進,如范仲淹韓琦歐陽修等,皆出其門。他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有《珠玉詞》一百三十餘首,風格含蓄宛麗。其代表作為《浣溪沙》、《蝶戀花》、《踏莎行》、《破陣子》、《鵲踏枝》等,其中《浣溪沙》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他亦工詩善文,原有詩文二百四十卷,現存不多,大都以典雅華麗見長。
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已的影響。晏詞造語工七巧濃麗,音韻和諧,風流蘊藉,溫潤秀潔.原有集,已散佚,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

作品原文

晏元獻公(1)為童子(2)時,張文節薦之於朝廷,召至闕下(3),適(4)值(5)御試(6)進士,便令公就試。公一見試題,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賦,有賦草尚在,乞別命題。”上極愛其不隱。
及為館職(7),時天下無事,許臣寮擇勝燕(8)飲,當時侍從文館士大夫各為宴集,以至市樓酒肆(9)往往皆供帳為游息之地。公是時貧甚,不能出,獨家居,與昆弟(10)講習(11)。一日,選東宮官(12),忽自中批(13)除(14)晏殊。執政(15)莫諭所因,次日進復(16),上諭之曰:“近聞館閣臣寮無不嬉遊宴賞,彌日(17)繼夕,惟殊杜門與兄弟讀書,如此謹厚,正可為東宮官。”
公既受命,得對,上面諭(18)除授之意。公語言質野(19),則曰:“臣非不樂宴游者,直(20)以貧無可為之具。臣若有錢亦須(21)往,但無錢不能出耳。”上益嘉(22)其誠實,知事君體,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作品譯文

晏殊讀書時,張文節在朝廷上推薦(晏殊),(皇上)召(晏殊)到朝廷去,恰好正當趕上殿試挑選讀書人,就讓晏殊參加殿試。晏殊一見到試題,就說“臣十天前已經做過這樣的題目,有草稿還在,請另外的出題。”皇帝非常喜歡他的不隱瞞。入朝辦事後,天下沒有大事,(皇上)允許百官選擇美麗景色的地方宴飲,當時的朝臣士大夫們各自飲宴歡會,以至於集市酒樓店鋪,到處都擺宴成為遊玩休息的地方。晏殊當時很窮,不能夠出門,就在家與兄弟們講習詩書。一天皇宮中給太子選講官,忽然皇帝親自批示授予晏殊講官的官職。執政大臣不能明白皇上選中晏殊的原因,第二天進見回稟,皇上說:“最近聽說館閣大臣們,沒有不嬉戲遊玩宴飲的,整天持續這樣,只有晏殊關門(讀書),如此謹慎忠厚,正是可以擔任東宮官的人。”晏殊上任後,得到了面對皇上的機會,皇帝當面告訴他任命他的意圖,晏殊語言質樸不拘,說:“臣並不是不喜歡遊玩宴飲的人,只是因為貧窮,沒有能力去遊玩宴飲。臣如果有錢,也一定會去(宴飲),只是沒錢錢出不了門。”皇上更加讚許他的誠實,懂得侍奉君王的大體,一天天加深器重(晏殊)。仁宗登位後,最終到了被重用的地步。
(1)晏元獻公:指晏殊,元獻是諡號。
(2)童子:童生,科舉時代尚未考取秀才的讀書人。
(3)闕下:指朝廷。
(4)適:恰好。
(5)值:正當。
(6)御試:即殿試。
(7)為館職:指在史館任職。
(8)燕:同“宴”。
(9)肆:店鋪。
(10)昆弟:兄弟。
(11)講習:互相討論學習
(12)東宮官:輔佐、教習太子的官。
(13)批:批示。
(14)除:授予……官職
(15)執政:宰相和吏部官員。
(16)進復:進見回稟。
(17)彌日:整日。
(18)諭:告訴。
(19)質野:質樸、老實。
(20)直:只是。
(21)須:該當。
(22)嘉:讚許。

一詞多義

義項:① 面對,遇到. 碰上 的時候 ②價值
1、 適御試進士
2、 釵幾何
【答案】1、遇到、碰上……的時候 2、價值
義項:①喜愛,喜歡 ②吝惜 ③憐惜,同情④愛護,疼愛
例句辨析:
1、秦紛奢,人亦念其家
2、齊國雖褊小,我何一牛
3、向使三國各其地
4、莫能助
5、其子,擇師而教之
【答案】1、喜愛,喜歡 2、吝惜 3、吝惜 4、憐惜,同情 5、愛護,疼愛
義項:① 告訴,使人知道 ② 知道,了解,明白 ③比喻
1、執政莫所因
2、上面除授之意
【答案】1、知道,了解,明白 2、告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