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把剪刀

《時間是一把剪刀》是現代詩人汪靜之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此詩是一首抒寫時間意識的哲理詩,詩人把時間比作“一把剪刀”、“一根鐵鞭”,說明了時間的殘酷性。全詩採用兩節詩的建行形式,字數相同,各自押韻,整飭精嚴,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但細讀來卻極富理性經驗,具備一種剛健警拔的成熟風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時間是一把剪刀
  • 創作年代:現代
  • 作品出處:《寂寞的國》
  • 文學體裁:現代詩
  • 作者:汪靜之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時間是一把剪刀
時間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錦綺;
一節一節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時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時間是一根鐵鞭,
生命是一樹繁花;
一朵一朵地擊落,
等到擊完的時候,
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

創作背景

此詩寫於1925年秋,後收錄在作者1927年出版的第二個詩集《寂寞的國》中。
汪靜之是一個曾經受過“五四”新思想陶的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且曾狂熱地追求個解放,寫過大量激情洋溢的詩篇,但由於他未能始終跟著時代的步伐前進,在“五四”退潮期里,熱情大為減退,思想一度消沉,處於苦悶、優郁的境地。此詩正是作者當時的思想和情緒的反映。

文學賞析

古代詩人抒寫時間意識的作品,往往承接孔“逝者如斯夫”和莊子“白駒過隙”的比喻,突出強調的是時間快速不停的流逝過程。與古人相比,汪靜之的這首詩,首先在比喻上創新,把時間比作“一把剪刀”、“一根鐵鞭”。“剪刀”的功用是把完整的剪裁破碎,“鐵鞭”的功用是實施擊打笞撻,這兩個比喻意象已然顯示了時間的全部殘酷性。緊接這兩個對時間的比喻之後,是兩個對生命的比喻。錦綺”、“繁花”固然是生命的美好本的傳真寫照,但詩人的用意卻是讓生命與時間構成對比,產生聯繫,讓時間這把剪刀“一節一節地”去“剪完”生命的“錦綺”,讓時間這根鐵鞭“一朵一朵地”去“擊”生命的“繁花”。“錦綺”和“繁花”,是為“剪刀”和“鐵鞭”而設定的施虐對象,把生命比喻得越加瑰麗,生命被糟踏就顯得越加可惜,糟踏生命的時間也就越加可惡。生命多么美好,時間又非常無情。這首詩每一節前兩行構成對照的比喻和後三行在對照比喻的基礎上展開的描寫,都有令人竦然、驚心的力量。
用相對的眼光作辯證的看待,時間無疑也有兩重性,它能成全也能毀滅。生命在時間過程中從無到有,再從有歸無,走完她的全部歷程。時間既使生命織成一匹錦綺,開出一樹繁花;時間又使生命的錦綺碎成一堆破布,繁花落成滿地殘紅;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在這首詩中,詩人對時間與生命的關係不作辯證相對的看待,只凸現時間無情毀滅生命的一面,目的是要在有限的詩句中製造出無限的恐怖效果,對那等根本缺乏時間生命意識或此種意識稀薄的人擊以猛掌,警其痴頑,催其醒悟,使其清晰認識到美麗的生命是十分短暫的:“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在塵泥”,時甚至脆弱得不堪一擊:“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從而獲取、增強時間意識,加倍珍惜寶貴生命,及時有為,創造生命的價值,也及時行樂,享受生命的豐盛。
此詩兩節詩的建行形式和句數、字數完全相同,各自押韻,整飭精嚴,琅琅上口;內容上也一改前期情詩的柔媚之氣和天真單純的孩子般口吻,轉寫過來人的深刻的理性經驗,使這首詩具備一種剛健警拔的成熟風格。

名家點評

當代作家何南《民國情事·是真名士自風流》:“‘時間是一根鐵鞭,生命是一樹繁花;一朵朵地擊落,等到擊完的時候,把滿地殘紅踏入泥沙!’知歲月苦短,解人生匆促,故而重愛情、惜時光。把愛情邀到筆底,流瀉於潔白的紙面,那綻放了的情思化作歲月中靜靜的花朵;那美得令人心動的句子,真的是心靈獻給伊人的禮物。”
當代學者、詩歌評論家葉櫓《中國現代詩歌名篇賞析》:“汪靜之此詩的獨特之處在於,他把時間的可感觸性不但寫得具象,而且頗有點冷酷的意味,讓人讀來感到膽戰心驚。其實,人生在世,只要是具備了生命意識的人,都會經常產生一些對生命自身進行審視的想法。時間意識就是生命意識,對時間的把握也就是對生命的把握。從這個意義上說,汪靜之此詩只是從時間對生命的“剪去”和“擊落”的角度表現它的嚴酷性,或者會令人產生一種消極的感受。”
常熟理工學院教授楊景龍《古今中外哲理詩鑑賞辭》:“現代新詩必然要擔負起表現現代人的時間、生命意識的責任,現代詩人創作了不少此類作品。汪靜之寫於二十年代的《時間是一把剪刀》,就是早期新詩中抒寫時間、生命意識的名篇。”

作者簡介

汪靜之(1902—1996),安徽績溪人。20年代湖畔派代表性詩人,曾任復旦大學教授。作品有《蕙的風》《耶蘇的吩咐》《寂寞的國》《人肉》《父與子》《作家的條件》《詩歌的原理》《李杜研究》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