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摺疊法

時間摺疊法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團隊創新性地提出。

正式提出,提出意義,

正式提出

2018年7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杜江峰院士團隊創新性地提出一種稱之為“時間摺疊”的新方法,實現了時間解析度達5皮秒(1皮秒為1萬億分之一秒)的任意序列發生器,將高精度時間序列發生功能的時間精度首次提升至皮秒量級。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儀器評論》日前發表了該成果。
高精度序列發生器可用於產生高時間解析度的控制脈衝序列,對各分系統進行高精度同步控制,目前在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自動控制、脈衝成像、醫學診療等領域廣泛套用。在過去的數十年中,序列發生技術大多採用高速時鐘法,這種方法依賴於時鐘速度,進一步提升精度難度很大。

提出意義

杜江峰團隊“時間摺疊”的高時間精度序列發生方法,與“時間內插”法相結合,不僅突破了傳統的高速時鐘法實現序列發生的時間精度上限,得到皮秒量級的序列發生功能,還同時在皮秒尺度改善序列發生的時間線性,保障高質量、高穩定度的序列發生功能。
測試表明,新的序列發生技術可實現時間解析度為5皮秒、動態範圍為5納秒至10秒的序列發生功能,還存在進一步提升性能的潛力,將對前沿科技進步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科學儀器評論》審稿人評價認為,時間摺疊是一種獨創的、新穎的時序發生方法,同時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時間解析度和非線性誤差改進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