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劉敞詩作)

春草(劉敞詩作)

北宋著名學者劉敞(1019-1068),字原父,世稱公是先生,臨江軍新喻(今江西新餘)人。他學問淵博,擅長古文,遂以學問為詩,以文為詩,多不成功。但有一些七絕小詩思致深遠、趣味清雅,《春草》一首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春草
  • 外文名:chun cao
  • 時代:北宋
  • 作者劉敞
  • 體裁:七絕
  • :原父
原文作品,注釋釋義,詞語注釋,白話譯文,賞析,文學賞析,名家評價,閱讀訓練,作者簡介,

原文作品

春草 劉敞(1)
春草綿綿(2)不可名,水邊原上(3)亂抽榮。
似嫌車馬繁華地(4),才入城門便不(5)生。

注釋釋義

詞語注釋

劉敞: (約1008—1069)字原父,新喻人。北宋學者。世稱公是先生。曾任三司使、知制浩等官。拜翰林侍讀學士。在朝敢於言事,為官所至多有治績。並以學問淵博稱名當時。有《七經小傳》、《春秋權衡》、《公是集》等。與弟劉攽合稱“二劉”,又合兒子劉奉世並稱“三劉”。
②綿綿:形容草生得茂密,連綿成片;不可名,叫不出名字。
③原上:原野上;榮,花。
④地:一作“處”。
⑤便不:一作“不見”,這兩句是說,春工草似乎厭倦城市的繁華喧囂,一到城裡就不再生長。

白話譯文

春天的野草長得茂密,連綿成片,無法分辨它的名字,在水邊、在土丘上隨意發芽蓬勃生長。
似是不喜歡車水馬龍的繁華地方,一到城門旁邊就再也看不到它生長的痕跡。

賞析

文學賞析

第一二兩句“春草綿綿不可名,水邊原上亂抽榮”。“抽榮”,一作抽莖;“榮”,本指草本植物的花,這裡指抽芽。詩的前兩句描寫春草在鄉野上旺盛生長的景象,無邊無際、無名無譽的春草,在溪水邊、在原野上發芽、生根、綿延生長,閒適自在、任意為家,它們不重花名,不以萱、蘭等驕世同類自驕,努力保持自尊自信的品格和精神。它們看似平凡,卻洋溢著生命本原的蔥綠。
“似嫌車馬繁華地,才入城門便不生”這些天涯海角處處家的春草,一進入“城門”的“車馬繁華地”竟不再生長了!因何緣哪?“似嫌車馬繁華地”!好一個“嫌”字,既交待了“不生”城門之內的原因——厭惡城門內那熙熙攘攘、車水馬龍的繁華與喧囂,所以才絕訣地拒絕在城內生存,更突顯了春草的品格。
知人論詩,品詩至此,我們自然會聯想到詩人的作為品性。作者借詠春草,表達自己厭惡官場,鄙棄世俗,樂于歸隱,誓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操和豁達的人生態度。這樣的取意,暗合了羅鄴《賞春》詩的“芳草和煙暖更青,閒門要地一時生。年年點檢人間事,惟有東風不世情”之旨,又與唐末於武陵的《東門路》“東門車馬路,此路有浮沉。白日若不落,紅塵應更深。從來名利地,皆起是非心。所以青青草,年年生漢陰”相協。
劉敞這首七絕同樣運用比興手法,借詠春草,寄寓他對一種人生品格的讚頌。在白居易的絕唱《賦得古原草送別》之後,劉敞從春草中發現了足以陶冶與啟迪人心的新鮮詩意,並能營造出獨特的意象,把新鮮的詩意含蓄地表達出來,堪稱宋詩中詠春草的佳篇。詩作表達的情感,更指它帶給我們的自然之理:要想使客觀事物健康成長,必須給予它們寬鬆的生長環境,這是使其賴以生長壯大的客觀條件。

名家評價

蔡正孫曾在《詩林廣記》中說“原父此詩,是將羅鄴《賞春》詩意翻一轉,真有唐人意度”。
劉克莊說,“劉原父《詠春草》雲……有元和意度,不似本朝人語”(《後村詩話》前集卷二)。

閱讀訓練

1.“水邊原上亂抽榮”中“亂”字寫出了春草什麼特點?
2.第三、四兩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亂”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強、生長旺盛的特點。
2、借物抒情,表達了詩人厭惡世俗、不願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作者簡介

劉敞(1019—1068)北宋史學家、經學家、散文家。字原父,一作原甫,臨江新喻荻斜(今屬江西樟樹)。慶曆六年與弟劉攽同科進士,以大理評事通判蔡州,後官至集賢院學士。與梅堯臣、歐陽修交往較多。為人耿直,立朝敢言,為政有績,出使有功。劉敞學識淵博,歐陽修說他“自六經百氏古今傳記,下至天文、地理、卜醫、數術、浮圖、老莊之說,無所不通;其為文章尤敏贍”,與弟劉攽合稱為北宋二劉,著有《公是集》。
劉敞在經學方面的主要成就表現在其對《春秋》的研究上。他的《春秋學》研究自出新意解經,頗多自得之處。著有《春秋權衡》、《春秋傳》、《七經小傳》、《春秋傳說例》、《春秋意林》﹑《公是集》等,還與弟劉攽、子劉奉世合著《漢書標註》。在金石之學方面造詣深湛,是個金石學家,且是我國金石學的開山人。他開私人收藏著錄之先例,把家藏的十一件古器物,使人摹其銘文,繪其繪畫,刻之於石,名為《先秦古器圖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