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門龍泉森林公園

易門龍泉森林公園

雲南易門龍泉國家級森林公園,距昆明80公里,面積1.06萬畝。公園裡有多姿多彩、雲霧繚繞的三山奇峰,有清幽秀潔富有神水之稱的龍泉。神秘莫測的龍泉古洞、栩栩如生的自然雕塑、茂密繁盛的奇木古樹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易門龍泉森林公園
  • 地理位置:雲南省玉溪市 
  • 占地面積:1.06萬畝
  • 著名景點:龍泉大寺
公園簡介,地理位置,公園歷史,旅遊資源,主要景點介紹,龍泉大寺,百鳥園,清波水榭,月到風來亭,戲台,境擬平泉,長廊,龍隱寺,周邊景點簡介,地圖,

公園簡介

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地處滇中高原,位於山川秀美的玉溪市西北部,這裡是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鄉、雲煙之鄉花燈之鄉。

地理位置

易門龍泉森林公園位於易門,東接安寧,西連雙柏,南鄰峨山,北靠祿豐,與省城昆明相距84公里,距玉溪市府146公里,位於北緯24°34ˊ45″至24° 44ˊ39″和東經101°00ˊ37″至102°07ˊ45″之間。風景如畫的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就坐落於縣城西部1公里處,公園占地12000畝,其中水域面積304畝,森林覆蓋率達99.1%。公園森林茂密,泉水清澈,百花綻放,鳥兒啼鳴,猶如仙境一般。經歷年的開發和建設,現已形成集山、水、林、龍(恐龍化石)、寺、洞為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和獨特的風光名勝。

公園歷史

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是1992年國家林業局批准建立的森林公園,公園文化、歷史悠久,從留傳至今的匾額、楹聯和石壁題字考證,早在唐朝末年這裡就興修廟亭,成為滇中夷人文化活動的中心。如今自清朝雍正年間就延續下來的農曆“二月二”祭龍廟會,已成為易門民間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這天,縣裡都要請來省、市大型的花燈劇團,在公園裡唱大戲三天三夜,方圓數十里上萬百姓匯集到這裡,聽歌賞戲,遊園踏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許多有名的文人墨客到過此地,如明末清初狀元楊慎曾三度遊覽龍泉並在此賦詩三首,民國初年滇軍騎兵中將旅長劉法坤、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楚圖南、前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朴初等都在此留下了藝術珍跡。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是明清以來倍受人們稱讚的“易門八景”之首,曾被清末著名畫家董一道譽為“滇西第一名勝”。

旅遊資源

公園山峰俊秀,古木參天,亭閣別致,傳說動人。有古老的國家珍稀樹種櫸木紅豆樹,其中一顆櫸樹胸徑達1.3米、高約40米,已有 400多年的樹齡。園內泉水鍶礦泉—著名的“雲南山泉”水源水質優良,高出縣城34米,十分珍貴。百鳥園是公園的特色景觀,占地13200㎡,是目前國內大型的百鳥園之一,她集鳥類保護、收容救治、馴養繁殖、科普教育和旅遊觀光為一體,“人鳥同樂”展示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公園內還陳列著1987年在易門十街鄉腳家店發掘的恐龍化石,據專家鑑定已有1.8億年,年代僅次於我省的恐龍之鄉—祿豐恐龍化石,有非常大的科考價值。
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是良好的環境教育、科普基地,是休身養性,消夏避暑的理想勝地和天然大養吧。遊覽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品泉,觀翠、登山,人鳥同樂,感受佛教文化,步入森林體驗自然,其樂無窮!

主要景點介紹

龍泉大寺

龍泉大寺在捨身崖下,坐南向北,始建清.乾隆年間,占地2000多平方米。大寺琉瓦錚亮,斗拱重疊,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是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標誌性古建築,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楚圖南曾在此題書“龍泉公園”四個大字。大寺由前層、後大殿、兩廂樓房組成四合院式。大殿內塑有“玉皇大帝”神像,民國初年大殿及群樓焚毀,民國14年重建兩廂耳房和後大殿,民國25年建成蓋7 間三樓前層。大殿上懸掛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親書“興國祜民”匾額。寺內花卉千姿百態,爭芳鬥妍,使人感受到一種“有情花近人,無風花自舞”的優美景象。樓前廣場直連戲台,可容近萬人。

百鳥園

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百鳥園,始建於1995年5月,總投資 250萬元,占地13200㎡,於1998年8月竣工對外開放,是國內的大型鳥園之一。百鳥園內森林茂密,自然條件優越,環境優美,放養著孔雀八哥畫眉白鷳紅腹錦雞白腹錦雞、黑翎椋鳥等40多種3000多隻鳥(其中白鷳、錦雞等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經馴化的八哥和椋鳥靈氣十足,能歡快、從容地在遊客的手臂、掌心、肩膀間飛來飛去,真正達到人鳥同樂。
百鳥園是公園的特色景觀,她珍稀集鳥類保護、收容救治、馴養繁殖、科普教育、觀光旅遊為一體,為中小學生開闢了野生動物保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第二課堂;為在廣大民眾中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科教提供了活潑、生動的場所。同時,她已成為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對外的象徵,自建成以來,共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為提高公園對外知名度、促進公園旅遊發展和開展全社會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清波水榭

水榭亭始建於明代,相傳吳三桂在此飲馬。

月到風來亭

始建於唐代,有仙者在此書下“月到林間投倩影,風來湖面盪清波”。

戲台

戲台位於龍泉大寺正對面西北角,始建何時已無據可考,清鹹豐3年(公元1853年)重新修建成。戲台飛檐翹角,雕樑畫棟,彩畫屋楹,龍鳳飛舞。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是易門的民間傳統重大節日,來自全縣四面八方數萬的民眾自發匯聚這裡,進行祭龍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並且由政府組織請省市花燈劇團在此唱大戲三天三夜,場面頗為壯觀。

境擬平泉

滇中勝境-“境擬平泉”是易門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地質、人文景觀的標誌。石壁上“境擬平泉”四個大字是1913年邑人滇軍騎兵中將劉法坤回易門時題刻。

長廊

長廊建於1995年,全長421米,是國內較長的亭廊之一,頗具中國古典園林特色,蜿蜒曲伸,錯落有致,時隱時顯於青山秀水之間,在此遠眺青山,近臨秀水,是遊客陶冶情操,呤詩作畫,垂釣休閒的好地方。

龍隱寺

為繼承和弘揚中華佛教文化,改善公園龍泉大寺佛教活動場所,2001年,由易門民間集資300多萬元擴建龍泉大寺(龍隱寺)。龍隱寺建於公園西部1公理處,占地1000多㎡。龍隱寺是易門境內最大的廟宇,是公園一道特色的景觀。

周邊景點簡介

近幾年,隨著易門縣的交通、通訊、賓館、飯店等旅遊基礎設施的完善,旅遊規模不斷擴大,一個集康體、休閒、娛樂、原生態型為一體的旅遊片區逐步形成。
易門金三峽景區
當地村民白金升帶頭髮展的漂流探險、農家樂等旅遊項目,從2002年5月正式營業至今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旅遊收入達到25萬元。每到節假日,昆明等地的遊客在金三峽清澈的河流中漂流探險樂而忘返。旅遊提示:昆明至易門80千米高等級公路,車程1小時;金三峽景區距縣城10千米,車程20分種;龍泉國家森林公園就在縣城邊。旅遊線路:金三峽一日游(徒步+探險+漂流+農家樂+快艇觀光)人均消費40元;龍泉國家森林公園(游林+看鳥+品泉)人均消費50元。
靜樂庵
靜樂庵,位於易門縣城北約30公里的六街鎮茶樹三賢村後1公里的山箐中,整個建築群坐東向西,依山就水,樹林茂密,古柏參天,景色幽雅,占地面積1680 平方米,由山門、大雄寶殿、前殿、左右廂房及十王偏殿、尼姑居室、廚房組成。據該庵無名牌記載,始建於漢,擴建於唐,復修於乾隆初年,之後也不乏進行過多次修整。靜樂庵由玄福師傅於1991年至1995年間主持重修重建。寺內五株胸徑在一米以上的翠柏樹,擎天垂蓋,掩映著雄峙的山門,山門建築為十二角翹磚木雙檐結構,青瓦頂,上檐四角有綠色琉璃瓦龍尾翹起,下檐八角用黃色琉璃瓦翹角,上下檐均用斗拱昂托,木柱兩棵撐起上檐,正大門頭橫額上書“雲岩勝景”四個大字,左右小門橫額分別上書“禪林”和“雙柏”,正面和後面石階上,各立有兩棵1.5米高的紅砂石望柱頭,望柱頭前石階上各雕有一隻紅沙石雄獅把守,整座山門雕樑畫棟,雄偉壯觀。大雄寶殿正座中央,以前殿相對應,此殿為一檐九檁木式歇山土木結構建築,面寬五間,分別為明間、次間、盡間,通面闊 18.3米,通進深11.6米,通高14.7米。瓦面正脊正中有一呈金黃色琉璃瓦寶頂,高1.9米,兩頭翹角垂脊均用深綠色琉璃瓦鋪成內卷龍尾裝飾。瓦面正面有一組深黃色琉璃瓦鋪成的三菱形圖案。前廓檐柱為大雀式結構造型。分別有喜鵲、百鶴、騰龍、奔馬、雄獅、猴子、大象、麒麟、蓮花等空雕、浮雕。後廊通面由46幅古畫組成天棚。格子門共22扇,上格浮雕線寶花,中間為四瓣花對角空雕,下格為浮雕花及浮雕獸頭,上封頂橫貫“八仙過海”、“出水芙蓉”等古畫 27幅。中殿於1955年失火焚毀。庵內所立的一塊孔雀花大埋石碑記,較有歷史價值,庵中原有銅佛像10餘尊及銅香爐、銅塔等造型優美、工藝精良的藝術品,今已全部失去。庵後有茶花兩株,老枝蟠虬,花大如碗,兩泓泉水,流入庵內,清冽甘甜。整個庵院濃蔭籠日,空翠爽肌,歷來是易門、祿豐、安寧、羅茨等地民眾遊覽勝地。
2001年8月3日,易政發[2001)24號檔案《易門縣人民政府關於將靜樂庵、龍泉大寺等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決定》,靜樂庵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之後,於2001年9月3日玉溪市人民政府玉政發[2001)120號檔案《關於增補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靜樂庵被列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名單之一。

地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