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婦女服飾

明朝婦女服飾

明朝婦女服飾是明代婦女的服裝,主要有衫、襖、霞帔、褙子、比甲及裙子等。衣服的基本樣式,大多仿自唐宋,一般都為右衽,恢復了漢族的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明朝婦女服飾
  • 朝代:明朝
簡介,鳳冠,霞帔,背子,比甲,水田衣,衣裙,

簡介

命婦朝見皇后,禮見舅姑,丈夫及祭祀時的禮服,由鳳冠,霞帔,大袖衫及褙子組成。

鳳冠

明朝婦女服飾
鳳冠是一種以金絲網為胎,上綴點翠鳳凰,並掛有珠寶流蘇的禮冠,明制,皇后禮服的冠飾有九龍四鳳。明神宗定陵出土了四頂鳳冠,龍鳳數目各不相同。其中一頂為六龍三鳳,龍在頂兩端,口銜長串珠滴,似有戲鳳之意。正面有三隻展翅鳳凰。冠後下方有左右各三扇博鬢,展開後如同五彩繽紛的鳳尾。皇妃公主、太子妃的鳳冠九翬四風。翬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婦的鳳冠沒有鳳,繡有不同數量的雉。

霞帔

霞帔是一種帔子,亦稱“霞披”,“披帛”,其形像兩條彩練,繞過頭頸,披掛在胸前,下墜一顆金玉墜子。以其艷麗如彩霞,故名。披帛以一幅絲帛繞過肩背,交於胸前。《事林廣記·服飾類》載:“晉永嘉中,制絳暈帔子,令王妃以下通服之。”宋代定為命婦冠服,非恩賜不得服。明代始為命婦品級的服飾,自公侯一品至九品命婦,皆服用不同繡紋的霞帔。
明朝婦女服飾

背子

背子 亦作褙子。背子樣式繼承宋代,到明代流行更廣,基本樣式同宋代,一般有合領和對襟兩種。貴族,庶民皆服用之。功用更為廣泛,一般分為兩式:凡對襟.大袖,通常為貴婦禮服;凡對襟.小袖,通常為普通婦女的便服。背子上的品級紋樣,與霞帔基本相同,唯八九品背子,用摘枝團花,不用纏枝花紋。
明朝婦女服飾

比甲

比甲 即無領無袖的對襟馬甲,本為元制,但北方婦女尤為喜愛,作為日常之服。從史料看,元代婦女穿比甲的不多,到明代中葉,才形成風氣。比甲形似背子而無袖,比後來的馬甲.坎肩要長。《元史》記載:“又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去領袖,綴以兩襻,名曰‘馬甲’,以便弓馬,時皆仿之。“
明朝婦女服飾

水田衣

水田衣 水田衣是一種以各色零碎錦料拼合縫製成的服裝,形似僧人所穿的袈裟,因整件服裝織料色彩互相交錯形如水田而得名。它具有其它服飾所無法具備的特殊效果,簡單而別致,所以在明、清婦女中間贏得普遍喜愛。據說在唐代就有人用這種方法拼製衣服。
明朝婦女服飾

衣裙

衣.裙 明代婦女雖無“時式妝“之說,但潮流風氣也極多變,上衣和裙的長短貶抑時常,衣式亦窄亦寬。四方服飾,都仿京師。以江南秦淮曲中的裝束為最,以淡雅樸素為尚,被認為是當時的世上裝束。明代衣衫及領已有用紐扣者。
明代女裝風格修長.窈窕,同樣有著變化極豐富的的衣服樣式。
明朝婦女服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