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詞(庾信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明君詞》是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的詩作。此詩寫昭君出塞途中越過胡漢邊界時所見所感,表達了王昭君來到北方塞外之後,懷念家鄉的心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明君詞
  • 創作年代:南北朝
  • 文學體裁:五言古風
  • 作者:庾信
作品原文,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斂眉光祿塞,遙望夫人城。
片片紅顏落,雙雙淚眼生。
冰河牽馬渡,雪路抱鞍行。.
胡風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方調琴上曲,變入胡笳聲。

注釋

斂眉:皺眉。
光祿塞:西漢武帝時派遣光祿勛(官號)徐自為在五原郡以外興築的長城,遺蹟分布在今固陽縣、烏拉特中旗及烏拉特後旗境內。
夫人城:指范夫人城。應劭曰:“本漢將築此城。將亡,其妻率餘眾完保之,因以為名也。” 沉欽韓曰:“《一統志》:趙信城、范夫人城並在喀爾喀界內。”
胡風:胡地的風。【漢典】北風。
方調:剛剛調好。
胡笳: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管樂器,傳說由漢張騫從西域傳入,漢魏鼓吹樂中常用之

作品賞析

昭君,就是王昭君,西漢元帝時人。當時,北方的匈奴發生了內亂,五單于爭位,其中呼韓邪單于來到漢朝,願娶漢女為妻,以達到和親的目的,最終王昭君被選中出塞和親。
“昭君怨”是個傳統的主題,此詩的特點在於並沒有從這個“怨”字出發,而是寫了昭君出塞途中越過胡漢邊界時的一段心情。這裡有與祖國家園的永訣、有茫茫前途的難卜、有范夫人城所喚起的對一個巾幗女子故事的追思。范夫人城本事見《漢書·匈奴傳》應劭註:“本漢將築此城。將亡,其妻率餘眾完保之。因以為名也。”可是昭君的出塞與范夫人的守邊畢竟又是不相同的。范夫人率餘眾保全了祖國的邊城,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而昭君出塞,等待著她的究竟是什麼呢?一個四顧無援的異域,一個一切由他人支配的陌生天地,一個孤零的弱女子要有多大的勇氣來面對這未可知的命運!何況范夫人始終身在祖國,而昭君的出塞則是注定了一去不復還的,相形之下,這裡將產生多么複雜的矛盾心情。這既非一個“怨”字所能概括,而這首詩也並沒有把這些複雜矛盾鋪開來寫,卻突然把千言萬語凝結為一個無言之美,然昭君的血肉之軀升華到一個通明透徹的光輝形象,化為無盡的言說,這便是全詩最精彩的幾句:“冰河牽馬渡,雪路抱鞍行。胡風入骨冷,夜月照心明。”
全詩的前四句“斂眉”、“還望”、“紅顏落”、“淚眼生”,感情的徘徊歷歷可數;“冰河牽馬渡”而後,這些字面就都不見了,突然加緊了步伐直上征途。“冰河牽馬渡”,寫馬要人牽了渡河,重點還仿佛是在於馬;而“雪路抱鞍行”則雖然也寫了人與馬的共同命運,卻顯然已把重點從馬轉移到了人。但這兩句總的說來還只是停留在冰天雪地外部世界的描寫上;到了“胡風入骨冷”,馬已完全不在話下,形象也開始從外部世界進入到人的肌體的內部,通過胡地刺骨的寒風,仿佛是一把解剖刀,要穿透這血肉之軀,於是“夜月照心明”終於一剎那間把昭君的內心世界照得通明透亮。在那晴空萬里、皓月高懸、冰雪無垠的原野上,一切晶瑩潔淨,一個弱女子,形影相弔,向著未來的命運在進發,這時只有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才成為她寂寞中的唯一的相知,才能揭開她那美好無私的單純心靈,來面對一切而無愧!這便是“夜月照心明”句所以力透紙背,成為全詩高峰的緣故。這一步緊似一步地飛躍到全詩的高峰,猶如跳高的好手在飛躍橫竿的一剎那之前要有一段助跑;助跑是必要的,但還只是過程,決定性的乃是那令人凝神屏息的飛躍橫竿的一剎那。
全詩的前面四句說明了昭君出塞的心情,到了走向高峰的四句,這心情便逐步飛躍向一個完整的境界。這境界的飛躍,才達到了那全部思想感情的真正高度,沒有這個高度,助跑就不會有多少人愛看,詩歌語言也就不過只留下了精煉的鋪陳而已。

作者簡介

庾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時期大文學家,祖籍南陽新野(今屬河南)。庾信自幼隨父親庾肩吾出入宮廷,後與徐陵一起任蕭綱的東宮學士,成為宮體文學的代表作家。侯景叛亂時,庾信逃往江陵,輔佐梁元帝,後奉命出使西魏,被強迫留在了北方,官至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北周代魏後,更遷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侯,人稱“庾開府”。庾信文風以講究對仗和幾乎處處用典為特徵,其文章多為套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學意味。庾信的駢文、駢賦可與鮑照並舉,代表了南北朝駢文、駢賦的最高成就;庾的辭賦與徐陵一起被稱為“徐庾體”,代表作品有《怨歌行》、《楊柳歌》、《寄王琳》、《哀江南賦》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