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陽鎮

早陽鎮

早陽鎮隸屬於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位於漢濱區東北部,屬秦嶺南麓最邊緣地帶之一,緊鄰漢江,素有漢濱“東大門”之稱,介於東經109°01′─109°22′和北緯32°79′─32°95′之間。東接旬陽,南臨漢江與石梯鎮隔江相望,西與關廟鎮、共進鎮相連,北與茨溝鎮、旬陽縣麻坪鎮接壤,距安康城區約15千米,總面積145.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9萬畝,人均占有耕地1.32畝。

2011年,早陽鎮轄26個行政村,258個村民小組,人口2.2291萬人。鎮政府駐地東灣村一組。

2015年,早陽鎮生產總值同比2014年增長11.5%,達到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2014年增長22%,達到10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02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早陽鎮
  • 別名:早陽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安康市漢濱區
  • 下轄地區:26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東灣村一組
  • 電話區號:0915
  • 郵政區碼:725005
  • 地理位置:漢濱區東北部
  • 面積:145.4平方千米
  • 人口:2.2291萬人(2011年)
  • 方言:陝南方言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大陸濕潤性季風氣候
  • 火車站:安康火車站
  • 車牌代碼:陝G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植物資源,水資源,行政區劃,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建設,社會保障,衛生,教育,交通,風景名勝,

歷史沿革

早陽鎮因“日出即照”,莊稼較其他地方早熟,故取名“早陽”。2011年6月撤鄉並鎮,原早陽鄉和原前進鄉合二為一,沿用“早陽”稱謂,得名“早陽鎮”。
早陽鎮
原早陽鄉歷史:系1996年10月在撤區並鄉時由原早陽、丁河二鄉合併而成。
1.早陽: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早陽隸屬當時行政區劃“神灘鋪”。民國期間,由聯保改為鄉鎮,屬神灘鄉第一保。1949年解放後,建立人民政權,1954年設區公所,原安康縣設16個區,早陽鄉行政管理隸屬於原安康縣第十二區即關廟區公所。1955年4月鄉人民政府改名為鄉人民委員會,1956年,安康縣合併為12個區120個鄉鎮,早陽鄉隸屬第十二區關廟區。1958年公社化時,早陽公社原屬槐樹、早陽兩個管區,於1961年合併為早陽人民公社。1968年9月,又改成早陽革命委員會。1981年取消“革命委員會”,選舉產生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10月,實行政社分設,成立鄉人民政府,稱早陽鄉。1996年10月撤區並鄉,與原丁河鄉合併為早陽鄉。
2.丁河:清嘉慶年間,丁家河地區丁姓人戶居住最早,遂將經此河習慣稱為“丁家河”。丁河在民國時期先屬於當時安康縣東區神灘聯保管轄,後屬擴編後的神灘鄉第二保。解放後建立人民政權,丁河鄉屬於第十二區關廟區,將原第二保改為吉慶鄉。1958年公社化時,改稱管區,1961年正式成立丁河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因強調地名革命化,將“丁河”改名為“曙光”,不久又恢復原名“丁河”,沿用至今。1981年取消“革命委員會”,選舉產生公社管理委員會,1983年10月,成立鄉人民政府,稱丁河鄉。1996年10月撤區並鄉,與原早陽鄉合併為早陽鄉,駐地艾家河。
原前進鄉歷史:系1996年10月在撤區並鄉時由原前進、包河二鄉合併而成。
1.前進: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前進鄉屬當時的“神灘鋪”管轄,解放前,國民政府實行保甲制,在黃泥溝口設神灘鄉公所(雙龍觀),管轄原前進鄉、包河鄉、共進鄉、丁河鄉、早陽鄉、石梯鄉和皂樹鄉後半部分,鄉公所下設8個保,原前進鄉為第六保。1950年,第六保改為官店鄉,設官店鄉人民政府;1954年4月設區公所後,行政管理隸屬於原安康縣第十二區關廟區公所;1955年4月鄉人民政府改名為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後,將鄉改為管區,1961年正式成立官店人民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官店公社改名為前進公社;1981年,更改為前進鄉管理委員會;1983年,恢復前進鄉人民政府。1996年10月撤區並鄉後,沿用“前進鄉”鄉名。
早陽鎮
2.包河:解放前包河鄉為國民政府安康縣東區神灘鄉第七保、第八保;解放後,將第七保、第八保合編設包河鄉人民政府機構,1954年4月設區公所後,行政管理隸屬於原安康縣第十二區關廟區公所;1955年4月鄉人民政府改名為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包河鄉人民政府改為包河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包河公社改名為民主革委會;因“民主”這個名稱在其他地方叫的太多,為避免重複,民主革委會又恢復成“文革”前的叫法——包河鄉人民公社;1981年,更改為包河管理委員會;1983年,恢復成包河鄉人民政府;1996年10月撤區並鄉,與原前進鄉合併。
2011年6月撤鄉並鎮,原早陽鄉和原前進鄉合二為一,即“早陽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早陽鎮地處漢濱區東北部,漢江北岸,介於東經109°01′—109°22′,北緯32°79′─32°95′之間,距安康城區約15千米。東、北部分別與旬陽縣和茨溝鎮毗鄰,西靠關廟鎮、共進鎮,南與石梯隔江相望。東西最大距離約9千米,南北最大距離約16千米,總面積145.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早陽鎮屬秦嶺山地,素有漢濱“東大門”之稱。石門村常福寨為全鎮最高點,海拔1300米,最低海拔230米,平均海拔765米。

氣候

早陽鎮屬北亞熱帶大陸濕潤性季風氣候區域,境內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20℃,年均降水量500—900毫米,無霜期約180—220天。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早陽鎮境內植物資源豐富,以灌木為主,喬木分布廣但數量較少,森林覆蓋率達到60%以上,經濟林主要有:板栗核桃桃樹柿子桑樹拐棗枇杷等。

水資源

早陽鎮境內主要河流有神灘河、丁家河等,屬漢江一級支流。
主要河流有琉璃河、神灘河丁家河、包家河等。琉璃河發源於高躍村七組,沿河有多條溪流注入,流經高舉村、石坡村、永勝村、石灣村,後在龍潭子注入神灘河,神灘河向南奔流數千米後,在艾家河口流入漢江,屬漢江一級支流。包家河分東西二溝,東溝發源於集中村七組,西溝發源於石門村的十六組,交匯於包河村,流經王樓村、旬陽麻坪鎮後注入旬河。丁家河東溝水源始於界嶺、吉慶一帶,西溝水源始於王莊村,後交匯於丁河村,在二郎溝注入漢江,系漢江一級支流。

行政區劃

2015年,早陽鎮轄26個行政村,分別為:東灣村、龍泉村、早陽村、台竹村、莊溝村、東村村、永勝村、石灣村、中廠村、丁河村、楊灣村、兩河村、王莊村、大樹村、趙山村、寨埡村、吉慶村、紙房村、界嶺村、石坡村、高舉村、高躍村、包河村、王樓村、石門村、集中村,258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地東灣村一組。

人口民族

2011年,早陽鎮人口5657戶,共2.2291萬人,以漢族為主。

經濟概況

綜述

2014年,早陽鎮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億元,工業總產值1.0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0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605元,較2014年遞增934元。
2015年,早陽鎮生產總值同比2014年增長11.5%,達到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2014年增長22%,達到10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02元,烤菸、畜牧、魔芋、林果和勞務輸出是全鎮主導產業。

第一產業

早陽鎮是漢濱區烤菸生產第一大鎮,烤菸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40%。2011年,全鎮種植烤菸5700畝,收購菸葉1.47萬擔,實現產值1400餘萬元,創稅270多萬元,僅此一項,全鎮農民平均增收636元。其中,10—20畝大戶282戶,20畝以上大戶27戶,50畝以上大戶6戶。示範區種植烤菸1091畝,平均畝產量160公斤,比全區畝產平均水平高出35公斤,畝產值3400元,比全區畝產值平均水平高出700元,中上等菸葉比例94.7%,桔黃菸葉比例85%。
早陽鎮
2011年,早陽鎮發展50頭以上大戶56戶,建5個生豬二級良繁點,建成4個商品豬專業村。
2012年,早陽鎮共有19個村97個組344戶從事菸葉生產,共種植烤菸7000餘畝,面積占全區烤菸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完成育苗8000畝。收購菸葉1.8萬擔以上,實現產值2000萬元以上,創稅400萬元,其中,10—19畝大戶151戶,20—40畝大戶145戶,50—99畝以上大戶10戶,100畝以上大戶2戶。
2012年,早陽鎮總計完成經濟建園2.00467萬畝,其中原有經濟林2614.3畝,新建1.7433萬畝。栽植核桃面積6366.7畝。早陽村已完成千畝的核桃連片建園,莊溝村、永勝村已建成500畝連片建園,高舉村、包河等村已完成百畝核桃連片建園。
2014年,早陽鎮種植烤菸5800畝,收購菸葉61.98萬公斤,菸農收入1485.86萬元,創稅295萬元。全鎮魔芋種植面積達到4512畝,實現收入1350萬元,培育魔芋重點村6個;共投入資金20餘萬元,對早陽村錢嶺核桃示範園進行了高標準規劃建設,完成機耕路建設5公里,安裝太陽能殺蟲燈30餘個。新栽植核桃樹1200餘畝,經濟林果園總面積達到22446畝。
早陽鎮
2015年,早陽鎮種植烤菸6640畝,收購菸葉88.64萬公斤,菸農收入2131.92萬元,菸葉生產再次位居全區榜首。
2015年,早陽鎮種植7000餘畝魔芋,產量達1.1萬噸以上。全鎮新栽植核桃1500餘畝,經濟林果園總面積達到2萬餘畝,以沿江一線核桃為主的萬畝經濟林果園初具規模。早陽鎮是全區8個畜牧強鎮之一,2015年註冊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5家,通過認證的養殖類家庭農場5個。
2016年,早陽鎮種植烤菸8628畝,415戶菸農簽訂了種植契約,其中有貧困戶191戶,種植面積占全區烤菸總面積的多一半。預計全鎮收購菸葉2.1萬擔,實現產值2600萬元以上,全鎮人均增收800多元。
2016年上半年,早陽鎮發展年出欄千頭以上生豬的養殖大戶2戶,養牛大戶11戶,養羊大戶22戶,萬隻以上養雞大戶4戶。

第二產業

2014年,早陽鎮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6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0萬元。
早陽鎮
2015年,早陽鎮有工礦企業7個。
2016年,安康市首座100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在早陽鎮左灣村建成。該項目於2015年由安康市招商局引進,項目占地6畝,投資99.8萬元,年發電量約為13萬千瓦時,年收入12萬多元,可實現20年至25年穩定增收。

第三產業

2011年,早陽鎮勞務輸出穩定在5200人,其中有組織輸出3200人,實現勞務收入5000萬元以上。

社會事業

基礎建設

2014年3月,約18千米的包(河)前(進)公路硬化工程啟動,於2015年年初竣工並投入使用,至此早包公路全線完成硬化。投資510萬元,完成3.2公里丁紙公路硬化工程。投資1421萬元,實施了包前公路18公里改建工程。水利方面,投資75萬元,實施了早陽集鎮、高躍、石坡、中廠、莊溝、台竹等7處供水工程;電力方面,實施了界嶺村6公里農網改造項目,解決了石灣、早陽、永勝、東村低電壓用電問題;集鎮建設方面,完成了包河集鎮棚戶區改造戶100戶。對包河街道路面進行了硬化、綠化、亮化,完成了河堤修復、河道治理、排水排污工程。學校建設方面,爭取校安工程項目資金160萬元新建了早陽九年制學校餐住樓一棟。投入資金50萬元改善了校園和宿舍文化建設。鎮中心幼稚園和包河國小附設幼稚園建成使用。
2015年,早陽鎮投資近1800萬元,完成了前進至包河18公里公路的硬化及安保工程;王樓至包河公路、高躍至旬陽麻坪公路、兩河通村公路等硬化工程相繼竣工;新建至譚壩鎮公路1條;修復了石灣、左灣等村水毀垮塌道路70餘公里;建設5座便民慈安橋;建設垃圾填埋場1處、污水處理系統2處、飲用水源保護工程1處,新添置了垃圾車、灑水車、垃圾箱和垃圾桶等。

社會保障

2014年,早陽鎮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100人,徵收入庫養老基金83萬元,全鎮領取養老金對象達到2700人,合計發放養老基金193萬元。建成1個“農村幸福院”,啟動了早陽區域敬老院建設的前期工作。
早陽鎮
2015年,早陽鎮採取了一村一策、一對一“結窮親”等多種方式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共投入幫扶資金300餘萬元。
2016年上半年,早陽鎮脫貧人口772戶2725人,其中當年摘帽村3個,共508戶1618人。

衛生

2014年,早陽鎮按照省級標準建設了預防接種門診,劃分了公衛樓、住院樓和門診樓,新增業務用房300平方米。成立社區衛生委員會,新成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並按照標準化站所建設。
2015年,早陽鎮有中心衛生院一所。

教育

2015年,早陽鎮轄區有九年制學校2所、完小6所、初小13所。
法制宣傳進校園法制宣傳進校園

交通

316國道西康鐵路襄渝鐵路、陽安二線直通線穿境而過,早(陽)包(河)公路、丁(河)紙(房)公路是全鎮兩條主要交通幹道。

風景名勝

神灘河景區
神灘河神灘河
神灘河發源於早陽鎮(原共進鎮)高山村,全長約20多公里,是漢江的一級支流。沿線風光優美,景點眾多,有羅家寨、肖家寨、薛家寨“三大寨”遺蹟、龍頭山、娘娘廟、賣肉石、神仙洞等景點和龍潭借碗的故事傳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