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略外交

日本戰略外交

2013年1月1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夫人安倍昭惠乘坐日本政府專機,從東京出發南下,於當天下午抵達越南首都河內,開啟了他就任首相以來的首次外訪。整個行程,恰好沿著中國沿海“畫了一個弧”。“我希望此訪將成為安倍政權戰略外交的開端”,在啟程前,安倍對日本媒體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日本戰略外交
  • 外文名:Japan's diplomatic strategy
  • 開始時間:2013年1月16日
  • 主要人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夫人安倍昭惠
  • 所訪問的國家: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三國
  • 目的:“圍堵”中國
提出,介紹,評論,

提出

在當天晚些時候與越南總理阮晉勇的會談中,中國成為熱點話題。安倍公開呼籲越南與日本聯起手來,共同應對中國在本地區“日益活躍的行動”。

介紹

2007年,中日關係因為靖國神社問題跌入歷史低谷,安倍晉三就任首相次月便訪問中國,實現兩國關係破冰。
2013年,中日關係再次因為釣魚島問題跌入歷史低谷,但在同樣背景下就任首相的安倍,卻作出了不同的外交選擇。2013年1月16日,在訪問越南期間,安倍大談“中國問題”,並鼓吹日越聯手應對中國強化海洋影響力的舉動。
對安倍而言,第二次就任首相後的首次外訪有著重要的意義。在2013年1月16日上午啟程前往越南前,安倍對日本媒體稱,這次對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三國的訪問,將是其戰略外交的開端。
“這次的外訪,我希望其成為安倍政權戰略外交的開端,通過這次訪問,日本將與在民主主義、基本人權以及法治領域有著共同價值觀的國家強化合作。”安倍稱。
安倍還稱,在亞太地區戰略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背景下,與亞洲各國強化關係,“有利於地區的和平穩定,也與日本的國家利益密切相關。”
分析人士認為,安倍所指的“地區戰略環境變化”,影射的便是“中國的海洋崛起”。
早在安倍啟動這次外訪前,其東南亞三國的外交選擇,就被日本媒體解讀為“包圍中國”之舉。自安倍2012年12月帶領自民黨取得政權以來,加上安倍本人即將訪問的三個國家,日本政府高官(副首相麻生太郎、外相岸田文雄)已訪問了八個國家,其中7個在東南亞。
“儘管安倍沒有指名道姓地呼籲警惕中國,但首相官邸中也有人說,如果要理解為 中國包圍網 ,也無不妥。”日本媒體政治記者高田圭太稱。

評論

這次對越南的訪問,更被日本媒體視為安倍“包圍戰略”的重中之重。
日本媒體稱,安倍對越南的訪問,除了強化兩國經濟合作,中國問題將是焦點,“越南在南沙問題上與中國存在紛爭,對於在釣魚島問題上頻繁遭受中國 挑釁 的日本而言,兩國擁有共同的立場。”
安倍2013年1月16日下午4點抵達河內後,很快便與越南總理阮晉勇舉行會談。報導稱,阮晉勇感謝安倍將越南選為就任後首訪國,並稱讚安倍為越日構建戰略夥伴關係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安倍則稱,自從他上次卸任首相,已經過去六年,“這6年間,亞洲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這一背景下,日本與越南強化合作,對地區和平和穩定有著重要意義。”
NHK報導稱,安倍與阮晉勇在會談中對“中國在海洋的積極活動”交換了意見。安倍向越方介紹了“中國政府船隻 頻繁侵犯日本領海 的情況。”
報導還援引安倍的話稱,“相關國家都應該遵守國家法準則,中國 單方面激化事態 的行為十分危險,中國在這一地區的頻繁動作,是整個地區均為之 擔憂 的事。”報導稱,安倍言下之意是呼籲越南與日方在此問題上協調立場,共同應對。
據報導,會談結束後,日越雙方在認識到“中國強化海洋影響力”的背景下,就強化安全保障合作達成一致。但報導並未透露合作的具體細節。另有日本媒體報導稱,兩國決定推動高層級的政治與安全保障對話。
在經濟合作領域,安倍還決定向越南新提供約5億美元的貸款,並幫助越南建設核電站。雙方還決定在稀土開發問題上強化合作。
在會談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安倍稱,“日越兩國將發展在地區和平和穩定中扮演積極角色的戰略夥伴關係。兩國一致同意,積極推進在政治、安保領域的合作”。
2013年1月17日結束對越南的訪問後,安倍將赴泰國和印尼訪問。在印尼,安倍將出席日本與東協開展合作40周年的紀念儀式,並正式發表其“新亞洲政策”。
“以向中國發出 遏制 信號的形式, 安倍外交 已正式啟動。”日本媒體稱。
但這家媒體也稱,在強化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的同時,安倍也面臨與中國重啟戰略互惠關係的重要課題,而後者,又恰是安倍試圖“遏制”的對象,“安倍外交的前景可謂險地重重。”
觀察人士認為,奉行過於露骨的“圍堵”中國戰略,將為安倍政權改善對華關係增加更多障礙。對於日本的盟友美國而言,也不願意看到日中關係極度交惡,因為這將破壞歐巴馬政府亞太戰略的整體部署,因此,安倍的新外交戰略最終能走多遠,並不令人樂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