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是一味藥: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

《旅行不是一味藥》內容簡介:如果再有一次青春,我一定不虛度在空洞的教室,不聽誇誇其談,不奢談人類理想,不閉嘴,要放聲唱歇,還要學電吉他,去小說發生的城市,住在那裡,不等待黎明降臨,而是在黑暗裡翻騰把青春燒起來,而不是用來泡酒爬上高山俯瞰城市,而不是被俯瞰戀愛到少年最後一天,絕不匆匆長大,旅行,因為地圖是用來指路,而不是裝點牆面,只有我經歷過的,才是歷史。

基本介紹

  • 書名:旅行不是一味藥: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270頁
  • 開本:32
  • 定價:35.00
  • 作者:李賢文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27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301200129, 9787301200124
  • 品牌:北京大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旅行不是一味藥》編輯推薦:在你我尚未親見的,地圖上每一寸陰影里,成為自己的探險家,就現在。

作者簡介

李賢文,四川街上人。年近而立,心智尚嫩。兼備四川大學思想史碩士及瑞典隆德大學亞洲研究碩士頭銜,但匱乏常識。編過故事,當過記者,排過雜誌照片,做過平面設計;目前專注教育旅行,幻想年假,卻加班到死。在四川是宅男,在瑞典時愛喝酒,去了日本專注時尚,來北京後邊的尖酸刻薄,微博上嬉笑怒罵,其實心底善良,雖有點嘮叨,實則很少生氣。儘管一無所成,仍勤奮刻苦。自十歲起於書本上環遊世界,二十年來一刻不息。所去不足二十國,未來大有可為。知己滿天下,既是得意事,也是宏願。

圖書目錄

序言 成為自己的探險家
第一章 瑞典南國的日與夜
初見
隆德與X2000
冬夜與陽光
為,了曬太陽?為了喝酒?
公寓與群居生活
超市與集市
派對與俱樂部
傷痕與驕傲
別離

第二章 東歐:暗夜航程
克拉科夫與奧斯維辛:悲劇與厄運
一位卡夫卡主義者的布拉格
布達佩斯:命運與抗爭

第三章 大旅行
“大旅行”絕不會遲來
哥本哈根:一筆糊塗賬
千面羅馬
梵蒂岡:尚未謝幕的神奇劇
佛羅倫斯:翡冷翠的一夜
博洛尼亞:摯友、大學與火腿
威尼斯:奇蹟的現代命運
米蘭:一座教堂,一座球場
一段關於火車的回憶:從義大利進入法蘭西
尼斯與摩納哥:以地中海之名
普羅旺斯:薰衣草神話
巴黎:一出被去魅的神話
回憶:兩代人的旅行

第四章 日內瓦湖畔的半個世紀
源起:從成都到瑞典
伊瓦爾
瑞士尼翁
前阿爾卑斯山區
薩伏伊

後記 旅行不是味藥

後記

旅行不是一味藥
2009年聖誕前夕,我與Laura前往西班牙和葡萄牙旅行。抵達最後一站里斯本已是深夜,我倆破費周折才到旅舍所在的街區。這街區看起來不很太平,每隔幾個燈柱,就有一兩個黑人擠在一起。你望他,他猛然也抬頭望一眼你。我倆渾身一哆嗦,趕緊加快腳步。
敲開旅舍的大門,迎接我們的是個穿著兩個唇環、渾身鉚釘的白人朋克男,活脫脫一個新納粹。“跟我上樓吧。”他一轉身,露出兩肩大大的骷髏刺青。我倆呆若木雞。換個旅舍?都這么晚了。他不會拿我們做細菌試驗吧?我倆幾乎同時想起了不堪回首的恐怖電影《人皮客棧》,雙腿發軟不聽使喚。
跟著走上二樓,屋子裡熱鬧的聲浪噴涌而出。兩個白人女性和一個亞洲男生橫七豎八躺在沙發里,一個文質彬彬的白人坐在櫃檯上打著節拍,屋子中間是一個正在轉圈跳舞的小個子黑人。“歡迎!”所有人一起喊出聲。
兩個單身媽媽來自烏克蘭,帶著幾歲大的孩子正在旅途中,第二天一早就要離開。日本男生當時20歲,買的旅行社“百萬環遊世界”的套餐(差不多7萬人民幣,一年內固定班次的機票和火車通票等等,慢悠悠從中國一路來了里斯本,下一站是摩洛哥)。櫃檯、黑人舞蹈家和朋克男是這家旅舍的三個掌柜。
“我們仨從小一起長大,”黑人長得非常喜感,從頭到尾樂個不停,“後來一個去了倫敦,一個去了巴黎,我留在這裡。我們滿30的時候,商量說,要不大家一起開個青年旅舍吧?這樣我們就又在一起了!”
“於是,我們回到里斯本,一起開了這家青年旅舍。”朋克男說。
聽到這裡,心裡忽然微微一震。
朋克男面相雖然兇惡,人其實很溫柔,說起話來聲音暖暖的。櫃檯那位非常紳士,從頭到尾彬彬有禮。黑哥們性情活潑可愛,只要有音樂,就是有人摁著也會不由自主地扭起來,臉上藏不住天真的笑。怎么也想不通一起長大的三弟兄竟會如此不同啊!
那天我們聊到很晚,CD機里一直放著Bob Marley的音樂。“這是最美好的音樂,”黑哥們說,“在那個世界,一切都平和美好,令人陶醉……”
旅行中,我遇到過和《巴別塔》里菊地凜子的父親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日本中年人,剛剛辭掉東京的工作環遊了半個世界。
“在日本要是辭掉工作的話,豈不是很難再找到好工作嗎?”我的問題很直接。
“話是沒錯。可是從青年時代起就說好要環遊世界的,所以……有些事情,最後發現不能不做啊。”
“那回去了還繼續住東京?”
“不了。我的老家在北海道。我準備回老家去,可以照顧我的父母親嘛。”
“哇!北海道喔!那裡也是漂亮得不得了啊!做夢都想去啊!”
他跟我一同大笑,露出得意的率真表情。
我們還遇到過連英語磕磕巴巴、國語完全不懂、18歲隻身闖蕩歐洲的香港小女生(而且她模樣看起來只有15歲!我們替她捏一把汗)。粵語和國語不通,大家只好比手劃腳說英語。
“孤身一人,你真的不怕?”
“怕什麼呀?”她大笑起來,露出可愛的虎牙,兩眼眯成一條縫,“世界會跟著膽子變小啦!”
2010年的1月,遠別了瑞典殘忍的嚴冬,我去了東京。東京的冬天美好得出人意料。乾淨得令人動容的天空均勻地釋放著溫暖柔和的日光,通透得好像整個世界都是粉色透明的一樣。坐著列車從澀谷去往橫濱,不經意間抬頭,忽然透過車窗望見一百多公里外的富士山,像一張巨大的明信片般貼在緩緩後退的地平線上。白的山巔與藍的身形,美好得令我幾乎泣下。
能在寒冬享受到這樣的明媚日光,真是幸福啊!
聽起來,貌似我是個特別容易向美景繳槍投降的人。確實,心裡忍不住會想:唉呀,要是我也能一輩子住在這裡⋯⋯可是,我腦子裡很清楚,其實自己並不屬於這塊土地。該幹嘛就幹嘛,旅行就是旅行。下了飛機,明天該開的會還得照開,該寫的報告還得照寫,一點也馬虎不得。除非……
除非像北海道那位大叔一樣,辭掉工作,整個人換一個軌道。如果終於想通了,這也不失為美好的生活。
否則,把旅行當成解脫,會很苦的。下了回程的飛機,整個人就會傻掉,生活一下子失去重心,就像黃粱一夢忽然醒來似的。這不是自己折磨自己嗎?
我有幾個朋友就是,旅行之後,心就收不回來了,整天人還在辦公室,心還留在碧海藍天。每次我聽說了,只能覺得那些旅遊雜誌真是害人不淺呢。要知道,旅行真不 是一味藥。
只有少數幸運兒可以將旅行作為生活喔。可是像我們這樣的大多數人呢,還是老老實實地工作吧。只要不放棄旅行的夢想和努力,哪天去不是一樣的嗎?何況,我們還年輕呢!只要……
只要知道自己想要去哪裡,而且告誡自己,真的要去!
可以讀那什麼“人生必去的50個地方”,可是千萬別信。那是他們最喜歡的,跟你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啊。我就對維也納沒感覺,我就覺得芬蘭索然無味,我就喜歡看高樓大廈(甚至專門冒著零下10度的嚴寒去法蘭克福待上一天),這就是我嘛!
我知道我想要去哪兒。過去知道,現在也知道。
我想要去孟買和果阿。
我想要開車穿越美國。
我想要去烏斯懷亞看《春光乍瀉》里那座燈塔。
我想要在里約熱內盧乘滑翔傘划過大基督像。
我想要爬珠穆朗瑪峰(這個……不容易吧)。
我想要……
人生的清單已經很長。現在我要做的,就是一個一個去實現!

序言

雪降落的時候,窗外風景像一幀幀黑白映畫漸次流動。高架橋上走走停停的小轎車。遼闊的城市如無邊無際的積木般堆砌在世界盡頭。
每當此時,我總和同事們各自端一杯熱茶在手。“北京的冬天,……”閒談以此開頭,以遙遠的某個片段、某個人物、某段回憶、某個時刻結尾。
如此再三,直到歲月流變,物是人非。只一年工夫,去年飲茶的同事,如今已無一人在身邊。窗外風景同樣變幻不定。一朵雲,一陣風,去到何處停歇?又何時再起步?
2008年8月末我去瑞典求學。那是我第一次去歐洲,內心不禁有些惴惴,何況真沒有多少人對這邊緣小國有過一星半點了解。出乎意料的是,一切都過得相當順利。成績雖然不算好,但人緣不差。班上同學都友善得出奇,無論中國人或外國人都異常可愛。前後住過兩個學生公寓,室友都天真爛漫,讓人愉快並難忘。許多身在瑞典隆德發生的有趣故事,我都收在了第一章。當然,更多故事沉在了腦海里。平日咬著筆頭卻記不起,只在深夜的夢裡寂靜播放。
2008年年底,雖然因為宿醉錯過一場小考,我卻收穫了一趟寒冷又美妙的旅行。這趟旅行全收在第二章中絮絮叨叨。我先是抵達波蘭舊都克拉科夫,在零下十度看過了奧斯維辛集中營;接著乘老派的臥鋪火車去了布拉格;第三站是美輪美奐的維也納,惜與整個東歐氣氛相左,此書里略過不講(但是留下一幀照片吧);布達佩斯是旅行的最後一站。今日的東歐以完全獨特的方式頹然停留在那片苦難的土地上,千言萬語卻難以準確訴說。克拉科夫與布達佩斯認識的朋友令我難忘。若說第二章我貧乏的旅行里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地方,那便是多姿多彩的人。希望此生仍有機會相見,無論以何種方式。
度過2008年的嚴冬,北歐的春天分外可愛。在與父母和女朋友籌劃夏天的旅行中,時間過得飛快。6月,全家人經哥本哈根飛往義大利,輾轉更去了法國與德國。從隆德至巴黎大約三個星期的旅行,構成了第三章的內容。義大利的率性可愛與法國的明媚浪漫,至今令人懷念。旅行中無數少年時代的回憶撲面而來,繽紛落在筆下,以致東拉西扯,行文枝蔓。回望過去,旅行添給我無數剎那的美好。下次與父母同行將會是何時?我不去想。
第四章記敘的是另一段旅行。2009年9月,我的老朋友(同時也是良師)潘迪邀請我去他在日內瓦湖畔的舊居小住,既是放鬆,也幫他做一些研究。日內瓦湖畔寧靜安逸的十來天令我留戀,但更難忘的是和他相處的那些時日。潘迪從不知他已完整地修改了我的世界觀,我很感激他。最初正是他告訴我,世界有多大,其實在於自己走過了多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自己的探險家。
2009年夏末,我與朋友去芬蘭和波羅的海的小島徘徊了幾天。這趟旅行雖然愉快輕鬆,不過我再三思量,最終沒有放進文中,就像德國的旅程那樣。同樣沒有放進文中的,還有我前後去過六七次的斯德哥爾摩,以及2009年年底我與女朋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旅行。慕尼黑、巴塞隆納和里斯本都是我倆入迷的城市。之所以最終沒有下筆,原因很多。思緒萬千,落筆卻無言,算是我最頭疼的毛病吧。
“世界很大很美好!”
這是我站在歐洲大陸的西南邊緣羅卡角時,神鬼不知湊到嘴邊的一句話。站在羅卡角,想像迪亞士和達伽馬從這裡揚帆啟航時的情景。沒人告訴他們未來會遇見什麼,但他們仍然出航,疾風巨浪。
好望角與新大陸最終成了探險家的墓志銘。
今天,當地球上每一寸土地都早已勘測得仔仔細細以後,新大陸又何在?
在你我尚未親見的,地圖上每一寸陰影里。
成為自己的探險家,就現在……
諸事因緣。換成現在最火的史蒂夫·賈伯斯的名句,You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future(相信生命中的點滴將在未來串在一起)。
感謝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張亞麗女士對本書的盡心盡責。沒有她的鼓勵和幫助,對於懶惰的我來說,顯然整理如此多的文字和照片絕無可能。感謝朋友薛丹姑娘,在我賦閒期間為我牽線搭橋。要知道,完成一本自己的書是我少年時代就燃起的心愿。而你們使我的夢想得以可能。感謝北京的所有朋友。事實上,我雖懷念過往,但北京也溫和且美好,使我並不真想穿越回到過去的任何一秒。北京圍爐煮酒的場景必將令我終生難忘——這也將是伴隨我行走四方卻心懷溫暖的美好回憶。
瑞典的一年半時光彌足珍貴。再次感謝文中出現和沒有出現的所有好友,塞西莉亞、鄺、大黃、一丁、微微、思語、小彩、小草、茉莉江、瑋玢、肖恩、斯文、瑪利亞、伊丹,等等等等……即使他們中的一半人都壓根不知我究竟胡言亂語了些什麼。回憶那一年半遠在天邊的時日,僅僅、僅僅是想起你們中任何一人,都令我感覺不再孤單。
感謝旅行中給我提供過沙發,帶我找到旅舍、餐廳和衛哇聞,耐心回答我傻乎乎的問題,以及和我一起鬨堂大笑過的人們,是你們讓這世界的旅行變得美好。
感謝潘迪、英格利、本,以及兩個可愛的孩子,並不僅僅因為你們的故事構成了本書的一章。
感謝老茂和毛懋,也不僅僅因為少年時代的回憶構成了本書的另外不少章節。
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和女朋友。謝謝爸爸偏執地鼓勵我寫作。如果不是您曾為我五年級的作文驕傲,我現在或許是個優秀得多的市場經理。不過,有點遺憾,不是嗎?
儘管是這樣一本不足掛齒的小書,還是要感謝這么多人,以及多得多的朋友和親人。因為所有的過去,構成了現在的我。在我看來,我正將生命中的點滴串在了一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