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而無求,求之無功

施而無求,求之無功,施恩惠給別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記在心頭;不應有讓別人讚美的念頭;這樣即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萬鐘的回報;用財物幫助別人的人,如果計較自 己對人的施捨,而且要求人家的報答,這樣即使是付出一百鎰,也難收到一 文錢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施而無求,求之無功
  • 屬性:文言文
  • 寓意:人應有助人為樂的精神
  • 相關領域:古漢語
原文,譯文,評語,

原文

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斗粟可當萬鐘之報;利物者,計己之 施,責人之報,雖百鎰難成一文之功。

譯文

施恩惠給別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記在心頭;不應有讓別人讚美的念頭;這樣即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萬鐘的回報;用財物幫助別人的人,如果計較自 己對人的施捨,而且要求人家的報答,這樣即使是付出一百鎰,也難收到一 文錢的功效。
【註解】 斗粟:斗是量器的名,十升為一斗。粟是古時五穀的兌稱,凡未去殼的殼糧都叫粟。 萬鐘:鐘是古時量器名。萬鐘形容多。 百鎰:古時重量名,二十四兩為一

評語

人應有助人為樂的精神,助人並以之為樂就上升為一種高尚的道德情操。施恩惠於人而不求回報,而是“為善不欲人知”,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 誠。所謂“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假如抱著沽名釣譽的心態來行善,即使已經行了善也不會得到任何果報,出於至誠的同情心付出 的可能木多,受者卻足可感到人間真情。所以,施之無所求,有所求反而會 沒有功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