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堡鄉

施家堡鄉

施家堡鄉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轄鄉。施家堡鄉位於涪江上游,縣城東南110公里,東與小河鄉、西與黃龍鄉相連,南與平武縣虎牙藏族鄉、北與平武黃羊關藏族鄉、白馬藏族鄉相接壤,鄉政府距縣城91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施家堡鄉
  • 外文名稱:shi jia pu xiang
  • 別名:雙河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
  • 下轄地區:4個村,20個村民小組
  • 政府駐地:四望堡村
  • 電話區號:0837
  • 郵政區碼:623300
  •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四川盆地的過渡帶
  • 面積:412平方公里
  • 人口:0.2萬
  • 方言:四川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
  • 著名景點:丹雲峽,西溝、龍滴水
  • 機場:九寨黃龍機場
  • 火車站:松潘站
  • 車牌代碼:川U
  • 行政代碼:513224218
基本概況,人口數據,地理位置,歷史沿革,經濟發展,配套建設,風俗習慣,下轄村,旅遊景點,丹雲峽風景區,西溝風景區,龍滴水,

基本概況

施家堡鄉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轄鄉。施家堡鄉位於涪江上游,縣城東南110公里,東與小河鄉、西與黃龍鄉相連,南與平武縣虎牙藏族鄉、北與平武黃羊關藏族鄉、白馬藏族鄉相接壤,距縣城91公里,距平武縣城85公里。
總面積412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積198.4公頃,灌叢113.2公頃,草場85.3公頃,裸岩及其他22.7公頃,轄區均處在高山峽谷內,資源豐富,地域遼闊,境內海拔1600—5000米以上。
全鄉轄雙河(舊堡子)、豐坪(施家堡)、四望堡、新光4個行政村,20個村民小組,512戶,2206人,經濟總收入758.1萬元,人均純收入2593元,有耕地3200畝,糧食總產710噸,人均有糧321公斤。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153
1179
974
家庭戶戶數
483
家庭戶總人口(總)
2101
家庭戶男
1142
家庭戶女
959
0-14歲(總)
533
0-14歲男
272
0-14歲女
261
15-64歲(總)
1424
15-64歲男
813
15-64歲女
611
65歲及以上(總)
196
65歲及以上男
94
65歲及以上女
10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077

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1951年松潘縣置施家堡鄉;1959年劃分歸平武縣管轄,
1963年復歸松潘縣管轄,更名為雙河鄉;
1901年的施家堡1901年的施家堡
1974年改公社,稱為雙河公社;
因此當地人習慣上把雙河村(舊堡 子)、豐坪村(施家堡)這一地區又稱為雙河。
1976年發生松平大地震,松潘縣施家堡、小河地區為極重受災區。
1981年置施家堡公社;
1982年施家堡遭受有史以來最大洪水災害多處民房、政府機關單位受災嚴重,因此施家堡鄉政府機關單位由施家堡(豐坪村)遷至該鄉新 光村的半山上。
1984年復改施家堡鄉。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後,在各界人士的關懷下,經松潘縣人民政府批准,在廢棄的四望堡國小上新建了漂亮的政府綜合辦公大樓,施家堡鄉黨委、政府由新光村遷至四望堡村。
因歷史的多次變革所以施家堡鄉並沒有較規模的場鎮形成。

經濟發展

施家堡鄉是以農業為主畜牧業為輔的生產鄉鎮,主產玉米小麥馬鈴薯蕎麥青稞等農作物,境內有草場85.3公頃飼養著氂牛犏牛黃牛山羊等動物。
境內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羚牛、珙桐、重樓、金絲楠木西康玉蘭等珍稀動植物,同時施家堡鄉也是全國大熊貓重點保護地區,世界自然基金會將這裡定為大熊貓走廊核心管轄地。
蟲草天麻、黨參、當歸、貝母、羌活、核桃、杜仲、生漆、板栗等藥材和土特產品。
漫山遍野長著刺龍包、蕨菜、蒿本、鹿兒韭、菌類等野菜。
礦產資源豐富有白鎢礦鐵礦錳礦、水晶石等礦石。
松潘縣范思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託施家堡西溝優越的自然環境發展種植藍莓,取得顯著成效。
境內水資源豐富主要有:涪江、西溝河、龍滴水河等河流,四川華人電力有限公司在涪江與西溝河匯流處建有小河水電站水庫,部分移民遷至水庫末端舊堡子河壩,現建雙河新村。

配套建設

走進松潘縣施家堡鄉各村,隨處可見每家每戶房頂上都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這一道獨具特色的靚麗風景是”松潘縣兩項資金項目“工程,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氣息。
施家堡鄉是松潘通往川東的重要通道,松(潘)平(武)公路過境,連線4個行政村,建有兩個道路養護站
(雙河道班、三路口道班)。
各村都安裝了安全飲水工程、街道全部硬化;各村建有垃圾填埋點,設有鄉村保潔員,公共設施日趨完善。
轄區內有施家堡鄉中心國小校1所,村級幼稚園2所;施家堡鄉衛生院一所,各村有衛生站。
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通訊信號全覆蓋;開通電信光纖寬頻和數字廣播電視。

風俗習慣

施家堡鄉是一個以漢族為主與回族、藏族、羌族各民族雜居鄉,語言為川西北四川話
傳統住房一般為二樓一底木板房(現多為磚木結構),家中習慣圍座於火塘四周,取暖做飯都在火塘上,(現生活條件的變化大多數人家取而代之的是燒煤炭的鐵火爐,而條件更好的家庭則是用更乾淨、方便、漂亮的電氣設備取暖煮飯。
就餐時由當家婦女先男後女再小孩盛送,靠神龕處為上把位(貴賓席)。施家堡人以玉米、土豆、蕎麥為主食,喜食混合食品,最具特色的混合食品要數“金裹銀'。
宗教信仰
其宗教信仰多為佛教(回族除外),每家都設有神龕,上書“天地君親師”位或“天地國親師”位,常年以水果等物品供奉。
回民族主要聚居在施家堡(豐坪村),因信仰伊斯蘭教在國小後面建有清真寺一座,常年有阿訇駐寺。
每年春節還有耍龍燈的習慣;對服兵役和牢役後回鄉之人有“掛紅”習俗。
婚姻方面
過去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如今男女青年享有廣泛的社交自由,大多自主擇偶、自由戀愛。在婚姻過程中,一般要經過“取同意”、“訂婚”、 “結婚”幾個步驟。
即青年男女有談戀愛的意向後,男方要備一定的禮品到女方家裡拜訪,在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後即可明確雙方的戀人關係;通過交往,在有結婚意向時男方要找媒人---紅爺從中穿針引線,備彩禮到女方家裡,女方家邀請部分鄰里親戚,舉行一個訂婚儀式,鄰里親戚將起到證人的作用;若今後婚姻不成,女方家將如實退還男方所送彩禮。訂婚儀式後,雙方即取得公開的戀愛關係,關係更為密切。再經過交往,已到談娶論嫁時,經女方父母同意,討得生孩生辰後,交於”端公“算定結婚日期,就可以擇日成婚。結婚儀式相當隆重,男方將備厚禮去女方家迎接新娘,男女雙方家都將宴請親朋好友,親朋好友也都備一定禮金前往祝福。
傳統的婚禮中還有“認大小”的儀式,即在儀式上將男方的長輩逐一介紹給新娘,被介紹的長輩都會給“新娘”不等的現金(紅包),稱之為“見面禮”,隨著時代的變化這一項儀式漸漸淡去。
施家堡鄉舉辦婚事一系列介紹:
1)紅爺”牽線“
青年男女愛情成熟後,若準備結婚,則要由媒人—熱心的紅爺從中穿針引線,讓雙方的父母承諾婚事,兩家就投入了隆重的婚禮籌備階段。
2)“花夜”
“花夜”在婚禮的前一天在女方家舉行,“花夜”的前一天,男方家會派出能說會道的迎親隊去到女方家。
3)拜祖
施家堡鄉的風俗習慣,出嫁前新娘要去祖先的墳前,燒香祭拜,拜別賜予她姓氏的先人。
4)拜堂
隨著鞭炮聲的響起,新郎背著新娘眾人圍上來涌著新人進入堂屋,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父母會給新娘子給改口費(紅包),拜堂後新娘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人了。
5) 正酒( 正宴)
首先入席的是送親的正客,席間兩個新人在陪客(伴郎、伴娘)的陪伴下,由支客司或者男方德高望重的長輩帶著給每桌的客人敬酒敬煙。敬酒敬煙的過程中,新郎新娘既認識了雙方的親人,又接受了人們的祝福。
6) 篝火晚會
正宴晚上,主人家則在院子裡燃起旺旺的篝火,架上烤全羊,擺出”花花“(一種油炸麵食)、水果、花生、瓜子等招待賓客,來客們圍著篝火紛紛唱起歌。待人們唱完歌曲,主人家將烤全羊切好放在桌上,人們開始享用。享用完烤全羊後人們繼續圍著篝火跳起歡快的鍋莊,鬧到深夜才在意由未盡中漸漸離去。
7)“謝客”
婚禮第二天,主人還要再備兩桌酒席“謝客”,感謝鄰里的幫忙。
8) ” 回門“
謝客後就是“回門”了。“回門”要看兩家相隔的距離,相隔近的三天后回門的,也有九天后回門的。屆時,結婚儀式才算結束。
喪葬方面
喪葬方面以土葬為主(若幼兒不幸夭折則以被單之類裹後棄之于山洞或河邊,至今仍保留了幼兒死不動土的習俗),葬禮也較為隆重,所有鄰里親朋都將備一定禮品或禮金前去送葬。

下轄村

旅遊景點

丹雲峽風景區

丹雲峽風景區起於玉筍群峰,止於扇子洞,綿延18.5公里,落差1300米,峰谷高差為1000至2000米。
這裡冬天一片雪白,夏天山林翠綠。尤其是春天的杜鵑漫山遍野,秋天的楓葉一路紅遍峽谷,那情景仿佛夕陽之下的火燒雲從天而降,丹雲峽因此而得名。山生雲,樹生風,丹雲峽幾乎每天都有雲霧從林中升起,繚繞山間,時隱時現,游入至此,宛若走進了神話世界。
丹雲峽內森林密布,發源於雪寶頂的涪江,在峽內奇石怪岩的夾逼中奔游林間,好似一條白龍搖頭擺尾,與身邊的黃龍遙相呼應。

西溝風景區

西溝風景區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施家堡鄉境內,北緯33°東經104°,距松潘縣90餘公里,距黃龍風景名勝區35公里。
西溝與黃龍溝、丹雲峽、牟尼溝、雪寶鼎、雪山樑、紅星岩等景區組成黃龍風景名勝區。西溝的地貌狀態是1億2千萬年,遠古造山運動所形成,也是上古海洋的遺址,所以裡面的地貌與風景也是千奇百怪、鬼斧神工、渾然天成。奇異的光影,嶙峋的山石,在峽谷中隨處可見。置身於西溝峽谷里感受最原始的氣息,聆聽最和諧的自然之聲,帶你走進最夢幻的國度。

龍滴水

龍滴水,在丹雲峽的一個支溝,山勢起伏蜿蜒,像巨龍橫陳。懸崖峭壁上,細流密布,水珠如簾,給人一種“萬甲盡藏雨,渾身遍繞雲”的感覺。
山泉滴滴,沁人心脾,據說能治百病,崖壁中溶洞幽秘,鐘乳懸垂,石筍林立,別有洞天。據說有人曾在此看見山壁谷底有奇光閃爍,頗為神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