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奕吉·吉滴耶功

施奕吉·吉滴耶功

施奕吉·吉滴耶功皇后陛下(Sirikit Kitiyakorn,全稱:Somdej Phra Nangchao Sirikit Phra Boromarajininat,泰文: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นางเจ้าสิริกิติ์ พระบรมราชินีนาถ)(1932年8月12日生於曼谷)

施奕吉皇后陛下出身王族家庭,年輕漂亮,當時正在法國學習鋼琴。她那靚麗的倩影和優美的琴聲,深深吸引了酷愛音樂的拉瑪九世。其父納卡·吉滴耶功系泰國前國王拉瑪五世(朱拉隆功)之孫。1946年隨其出任駐英、法大使的父親前往英國、法國生活和學習。1948年轉入瑞士洛桑一中學讀書,結識蒲美蓬·阿杜德國王。1950年4月28日同蒲美蓬國王結婚,育有四個子女:烏汶叻·瓦塔娜公主、瑪哈·哇集拉隆功王儲、詩琳通公主、朱拉蓬公主。

泰國人民把施奕吉皇后崇為全國人民的母親,把她的生日(8月12日)訂為泰國的母親節。

人物簡介,慈善事業,人物故事,慈善事業,人物評價,後代,

人物簡介

泰國蒲美蓬·阿杜德(泰語:พระบาทสมเด็จพระปรมินทรมหาภูมิพลอดุลยเดชมหาราช,英語:Bhumibol Adulyadej,1927年12月5日—2016年10月13日)國王在巴黎繼續深造的時候,結識了泰國駐法國大使的女兒施奕吉·吉滴耶功。1950年4月28日與施奕吉登記結婚。在金碧輝煌的大王宮舉行了泰國傳統結婚典禮後,拉瑪九世冊封施奕吉為皇后。新婚後一周,在5月5日舉行了隆重的加冕儀式。皇上蒲美蓬正式開始親政,管理自己美麗的國家。施奕吉皇后富有藝術天賦,對泰國的文化藝術尤其感興趣。1960年,她在國外訪問時發現,不少國家的女性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而泰國婦女當時還沒有。她意識到作為民族的特徵需要創立一種適合泰國女性的服裝。帶著這一想法,施奕吉皇后對泰國歷史上不同時期婦女的服裝進行了研究,創造性地設計出8種民族女裝和3種民族男裝。
施奕吉·吉滴耶功
施奕吉皇后多年來一直關心泰國人民的福利事業,並擔任多項公職。她1956年8月始擔任泰國紅十字協會主席,1960年8月起擔任泰國社會福利委員會的名譽主席。皇后對社會福利事業的關注和大力支持激發了公眾參與紅十字協會事業和社會福利工作的熱情。
施奕吉·吉滴耶功
施奕吉皇后,非常親民,為國分憂,她經常和皇上到泰國各地,尤其是農村和邊遠山區進行巡視,了解農民生活狀況。
70年代中期,泰國農民完全是靠天吃飯,一遇乾旱、洪水或其他自然災害,生活就受到極大影響。另一方面,泰國的手工業歷史悠久,內涵豐富,但由於經營者經濟狀況不佳從而使很多傳統工藝面臨失傳。在此情況下,施奕吉皇后於1976年倡導成立了“王室扶助傳統工藝基金會”,用這項基金建立工藝技術培訓項目,招收當地農民參加培訓,使他們掌握一門新技能。這樣做收到了兩個顯著效果:一是為貧苦農民提供了一個有固定收入的機會,使他們在遇到天災時生活也有保障;二是保護了當時處於衰退狀態的泰國傳統工藝技術。她組織發掘泰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品,開發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旅遊產品,生產出頗受國際市場歡迎的純手工民族產品,同時教授全國各地一批又一批學歷低的婦女,學會傳統手工藝技藝,解決她們就業、生活問題,幫助國家的旅遊事業。施奕吉皇后基金會贊助下的班賽藝術手工藝中心,就是她這個時期的親手傑作。班賽藝術手工藝村位於大城府,班賽縣昭拍耶河湄南河)畔,距離曼谷75公里。後來又發展成一座特色鮮明的文化主題公園—泰國大城府的班賽藝術手工藝村。該村包括了泰國四個部域的展示,有傳統泰式房屋、民間藝術和手工藝、生活方式和文化、最精緻流行的泰民族手工藝品商場。一九九九年經過整修,建立成一座人造熱帶花園,使整個村的景色和環境更為亮麗、精緻!
施奕吉·吉滴耶功
在對泰國各地的考察中,施奕吉皇后目睹了由於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受到人為破壞而引發的各種自然災害。她認為應對國民進行科普教育,使他們自覺地保護生態環境。為此,她多年前就發起制定了許多水土保持規劃。這些規劃對推動泰國的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慈善事業

施奕吉皇后最為人所知的要算她於1976年設立支持基金會。這個機構主要幫助貧苦農民通過學習製造傳統手工藝品增加收入。其宗旨是鼓勵農民自給自足,實現經濟上獨立,改善生活質量,同時復興傳統手工藝,減輕農村向城市移民的壓力。該基金會創辦的動機,來源於一句古訓:給人一條魚,她能吃一天,教會他捕魚,他能吃一生。雖然施奕吉皇后不是教農民捕魚,但她鼓勵他們復興傳統手工藝,特別是木雕、織布何止套。農民們把生產出的產品賣給基金會在泰國各地的分支機構。這個基金會的成員已達五萬人。

人物故事

一次偶然的機會,年輕的國王與美麗的皇后相逢了。當時皇后還是施奕吉親王,她隨同當時泰國派駐英國大使的父親住在英國,後來其父親調任駐法國大使,而國王在瑞士書因事赴法國,當年年僅十五歲的施奕吉親王陪父母前往接駕,自此相遇並一見鐘情。由於國王陛下酷愛音樂,與有著相當音樂造詣的施奕吉親王交談甚歡,彼此留下了極佳的印象。後來國王多次赴法,與施奕吉親王交往日深,雙方感情日益深厚。佛歷2491年(1948年)10月3日,國王在瑞士駕車時不幸右眼受傷,訊息傳回泰國後,引起全國民眾關注。國王在醫院治療期間,多次召準施奕吉親王前來探視和照料。國王痊癒後,施奕吉親王方請辭回到英國。由於雙方感情日趨成熟,國王在佛歷2492年(1949年)7月18日諭示提出與施奕吉親王訂婚,笠日上午10時,在瑞士洛桑溫沙酒店進行了簡單而又充滿浪漫氣氛的訂婚儀式。直到一個月後的8月12日,在施奕吉親王十七歲生日慶祝會上,國王親自向外界公開了訂婚訊息,使得當時的泰國舉國上下無不感到驚喜萬分。國王在佛歷2493年(1950年)3月24日完成學業後返抵泰國曼谷,施奕吉親王的御船抵達曼谷時,上萬民眾熱烈恭迎聖駕。這也是泰國民眾首次見到端莊美麗、笑容典雅的泰國未婚皇后。同年3月29日,國王御令宮務處籌備舉辦皇家大婚典禮。佛歷2493年(1950年)4月28日,泰國第九世國王的大婚典禮在莎巴吞皇殿隆重舉行,國王身穿潔白的禮服,皇后施奕吉身著白色綢金淡彩泰國傳統禮服,斜披粉紅肩帶,與皇上共同禮拜皇室長輩。大婚典禮後國王與皇后在眾多政府行政官員和皇室宗親的見證下,按民法在婚姻登記冊上莊嚴簽字,並由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披·披汶頌堪元帥和曼谷巴吞旺縣縣長作為見證人,也在婚姻登記冊上籤字。之後國王與皇后並列坐入泰國傳統的新人座,由雙方宗親長輩相繼進行傳統的灑水儀式,並為新人額上點上吉祥金粉。當傳統的大婚儀式結束後,由宮務秘書正式宣讀國王聖旨,冊封施奕吉親王為泰國皇后,並由國王親自賜予勳章。前來祝賀的皇室宗親和政府官員也分別向國王和皇后敬獻賀禮,國王及皇后向來賓回贈刻有國王和皇后尊號標誌的紀念銀盒。半個世紀以來,他們恩恩愛愛,相濡以沫。有關他們的故事在泰國廣泛流傳。故事的開始幾乎是一部童話的翻版:美麗羞澀的女孩施奕吉神奇地在異城遇到年輕英俊的蒲美蓬,幾經周折,愛情的力量戰勝了一切。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幾乎所有的泰國人都立刻愛上了這位美麗、迷人、秀色、溫柔而活潑的皇后。在此後的半個世紀了,他們發現皇后還有更多值得他們愛戴的品質。從一開始,施奕吉皇后就證明她是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君主。新婚燕爾,她就跟隨蒲美蓬國王到泰國最貧窮的東北部視察。這是暹邏第一位到東北部的皇后。但這只是以後幾百次旅行中的第一次。在半個世紀裡,施奕吉皇后的足跡踏遍泰國七十多個府。
施奕吉·吉滴耶功
施奕吉·吉滴耶功

慈善事業

施奕吉皇后最為人所知的要算她於1976年設立支持基金會。這個機構主要幫助貧苦農民通過學習製造傳統手工藝品增加收入。其宗旨是鼓勵農民自給自足,實現經濟上獨立,改善生活質量,同時復興傳統手工藝,減輕農村向城市移民的壓力。該基金會創辦的動機,來源於一句古訓:給人一條魚,她能吃一天,教會他捕魚,他能吃一生。雖然施奕吉皇后不是教農民捕魚,但她鼓勵他們復興傳統手工藝,特別是木雕、織布何止套。農民們把生產出的產品賣給基金會在泰國各地的分支機構。這個基金會的成員已達五萬人。

人物評價

一位西方記者曾跟隨施奕吉皇后意見,記錄皇后在偏遠鄉村工作的情況。他說,有機會看到施奕吉皇后工作真是令人鼓舞。皇后精力非常旺盛,她可以早晨到稻田視察,下午到村子裡與村民攀談,查看他們生產的手工藝品,然後親手一一把錢發給他們。這位記者發現,皇后不僅負責支持基金會的工作,還額外擔負著視察蒲美蓬國王設立的各項農業和灌溉項目。每到一個村子,皇后都要召見村長,詢問這些項目的開展情況,然後打電話向國王匯報。有時候,皇后要忙到晚上十點才能吃晚飯。更令人感動的是皇后的平易近人。每到一地,她總是問農民們生活得好不好,是否需要什麼,或者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可以說,施奕吉皇后已經成為泰國人民,特別是泰國婦女,用愛心與智慧在現有基礎上改善自己和她人生活的楷模。她的無私奉獻精神得到廣大泰國人民的尊重。泰國人把每年八月二十日皇后生日定為母親節。十多年前,有人問施奕吉皇后,國王是怎樣鼓勵她把如此多的時間用於改善泰國人民的生活的。皇后微微一笑,說道:“他可沒有鼓勵我,他是命令我。他說,他管田裡的事,我管家裡的事。這改變了我的生活。”

後代

施奕吉皇后育有一位王子和三位公主,即哇集拉隆功王儲,烏汶叻公主,詩琳通公主和朱拉蓬公主。
施奕吉·吉滴耶功現為泰國皇后陛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