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石寺

方石寺,位於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鋪大箕山東麓的雞公冠下,萬家莊之左上側,大沙鐵路,106國道自門前通過。

方石寺,峰巒峻峭,怪石嶙峋,其中有一方形巨石,狀如香爐,極為壯觀,因而該寺取名“方石寺”。廟前一山儼如臥獅,如有“頭頂香爐,腳踏獅子”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方石寺
  • 地點:湖北省大治市
  • 建立時間:乾隆年間
  • 特點:威嚴
歷史起源,興盛時期,寺內題詞,重修擴建,規模之大,周邊環境,重大意義,

歷史起源

方石寺,位於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鋪大箕山東麓的雞公冠下,萬家莊之左上側,大沙鐵路,106國道自門前通過,交通便利。廟後峰巒峻峭,怪石嶙峋,其中有一方形巨石,狀如香爐,極為壯觀,因而該寺取名“方石寺”。廟前一山儼如臥獅,如有“頭頂香爐,腳踏獅子”之稱。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公元1736年),這裡茂林參天,修竹掩映,流泉涌突,風光十分幽美。龍角古剎皈依弟子釋邱本文來此結茅為廬,苦心修行。

興盛時期

方石寺,後經幾代傳人的艱苦經營,香火日趨旺盛,寺院規模逐漸擴大。眾多名儒志士,相繼設塾於此進行教學,為該地培育了不少人才。辛亥革命先軀曹亞伯,共產主義戰士曹壯父,都先後就讀於此。大革命時期,鄂東南蘇區副主席曹玉階,曾在此秘密組建蘇維埃,宣傳馬列主義,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
方石寺
國民黨反動派將此廟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以萬和濤為首的民團將其付之一櫃,繼而將磚瓦拆去甑背頂做碉堡,致使該寺淪廢墟。嗣後雖有曹亞伯先生多次提議修復事宜,然而,國難當頭,日寇大舉進攻,先生憂國憂民,精力無暇顧及,加之各方財力心力有限,故而未果。

寺內題詞

方石寺,有詩為證:
神石頹然駐此間,飄零峰世非平凡。
滄桑多變黎民苦,國難當頭水上船。
春至冬臨潛走獸,狼來虎去舞空間。
漫天荒草寺何在,一片廢墟對月寒。

重修擴建

隨著星回斗轉,時局變遷,1995年妙演居士陡發善心,披荊斬棘,在原址上壘石為牆,代茅作瓦,重新點燃香火。繼而在曹庭燕、曹祥輝等人的倡議下,邀請西曹各莊首人,集資萬餘,興建廟堂臥室、廚房、餐廳和八角亭等,完成二次擴建工程。1998年,該寺首任住持釋法良圓寂,後由釋印果繼作住持。
1998年在首人曹祥南、曹祥臻、曹祥家的帶領下,三英灣全力以赴。中咀村大力支持,萬家莊不分彼此,於2000年8月建起大雄寶殿。東西長17.5米,南北寬15.5米,占地面積272平方米。

規模之大

規模宏偉,四角高翹,琉璃朱瓦,古樸壯觀。前檐高5米,六根楹柱,支起迴廊。六扇大柵門,紅杏一新,流光溢彩。前壁上龍飛鳳舞,五彩繽紛。步入大殿,滿堂佛像金碧輝煌,內設觀音、往生、延生三堂,中堂端坐三尊3米高的大佛,兩旁供奉十八羅漢。後牆一線依次陳設文殊、普賢,阿彌,釋迦觀音岳飛、玉帝、王母、東海龍王,關公、地藏,韋陀等。有乘獅,有跨象,有的慈眉善日,有的笑口常開,有的坦胸露乳,有的莊嚴肅穆,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周邊環境

殿後雲峰井,長流不息,冬暖夏涼,一串塑管,把它同聖水潭連成一體,直達廚房,再下注蓮花池。泉水甘甜可口,清澈見底,掬上一口,讓人頓感心情氣爽。
寺院東邊有降龍塔,西有毓鳳池,南有朝陽鳳,北有紫竹林。四周香樟亭立,板栗垂枝,芙蓉張傘,金菊芬芳,桃李連蔭,石榴含笑。各種花草爭奇鬥豔,蝶舞蜂喧,美不可言。遊人香客爭相前來,香火尤為旺盛。有詩為證:
大雄寶殿立雲端,畫棟先梁壯大觀。
金匾長聯仰筆手,古詩新賦堪流連。
窗明几淨無塵雜,有序物流美洞天。
仙翁道友皆雲集,賓至如歸留美言。
該寺住詩釋印果,愛國揚教,尊紀守法,嚴守戒律。多次榮獲先進寺廟及優秀僧尼稱號,乃該鎮佛門的後起之秀。

重大意義

方石寺經歷數百年滄桑,適逢政通人和,一派欣欣向榮。相信不久的明天,它將是一處塵寰之淨土,民眾之樂雷鋒,成為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一處新視窗。
智正居士摘於大箕寺廟集錦
二00八年八月初十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