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橋鎮(河南項城市新橋鎮)

新橋鎮(河南項城市新橋鎮)

新橋鎮位於豫東皖西北邊境,項(城)、沈(丘)、臨(泉)三縣交界處,面積74.5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105個自然村,318個村民小組,6.7萬人,6.8萬畝耕地。1988年撤鄉建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橋鎮
  • 外文名稱:new bridge town
  • 別名:新橋鄉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河南項城
  • 下轄地區:29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新橋鎮北村
  • 電話區號:0394
  • 郵政區碼:466200
  • 地理位置:豫東南
  • 面積:74.5平方公里
  • 人口:6.7萬人
  • 方言中原官話-漯項片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火車站:項城新站
  • 車牌代碼:豫P
沿革,地理環境,鄉鎮發展,經濟狀況,社會事業,社會文化,
新橋鎮位於項城市南部,東鄰付集鎮、西鄰老城鄉,南鄰安徽省臨泉縣,東南臨沈丘縣,西南鄰賈嶺鎮。面積74.5平方千米,人口6.5萬人。轄北村、南村、孫營、衛營村、潘營、北李營、鄧莊、林莊、常樓、存民莊、張小莊、楊木莊、賈莊、曹樓、師大樓、石灣、姜胡同、南李營、張絕莊、王呂莊、文莊、梨西、李樓、劉營、苑莊、艾莊、三官廟、土樓、蔣樓29個行政村,112個自然村。鎮政府駐新橋。
[代碼]411681105:~200北村 ~201南村 ~202孫營村 ~203衛營村 ~204潘營村 ~205北李營村 ~206鄧莊村 ~207林莊村 ~208常樓村 ~209存民莊村 ~210張小莊村 ~211楊木莊村 ~212賈莊村 ~213曹樓村 ~214師大樓村 ~215石灣村 ~216姜胡同村 ~217南李營村 ~218張絕莊村 ~219王呂莊村 ~220文莊村 ~221梨西村 ~222李樓村 ~223劉營村 ~224苑莊村 ~225艾莊村 ~226三官廟村 ~227土樓村 ~228蔣樓村

沿革

據傳:此處泥河上原建有木橋,名稱無考。明弘治(1488-1505)年間將原橋向西移七百米,另建新橋,故名。1958年成立新橋公社,1983年改為新橋鄉。1988年撤鄉設鎮。1997年,面積74.5平方千米,人口5.7萬,轄新橋北村、新橋南村、南李樓、蔣樓、大鄧莊、北李營、賈莊、師大樓、孫營、曹樓、潘營、衛營村、王呂莊、楊木莊、林莊、張莊、三官廟、艾莊、士樓、苑莊、前呂莊、劉營、梨西、南李營、存民莊、常樓、姜胡同、石灣、張夵莊29個行政村。
此處泥河上原建有木橋,名稱無考。明弘治年間,泥河南岸雙千頃王家,與泥河北岸八百頃孫家聯姻,為行走方便,將原橋向西移七百米,另建新橋,故名。1958年成立新橋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新橋鄉,1988年撤鄉設鎮。

地理環境

217省道、水新公路在此交匯,交通便利,是投資創業的樂土。全鎮鄉村道路全部實現硬化,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普及教育全部達標。新橋鎮交通便利,水新公路自北向南,三城(商水老城、項城老城、沈丘老城)省道自西向東貫穿全境。

鄉鎮發展

近幾年來,該鎮黨委、政府致力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鎮推廣高效農業——大棚西瓜4000畝,成為豫東南較大的反季節大棚西瓜生產基地。僅大棚西瓜一項,全鎮每年增加收入1500萬元,人均淨增200多元。反季節大棚西瓜獲得河南省技術監督局質量認證,榮獲省級無公害瓜果生產基地。
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新橋板業有限公司,現擁有半成品加工機械15部,細木工板條加工機械120多部,年生產成品板所需的板條及半成品板30萬立方米,產品供不應求。該鎮正成為豫東南部較大的人造板基地。
經濟發展的同時,該鎮各項社會事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先後被周口市評為農民素質教育、社會治安、科技示範、信訪等先進單位。該鎮榮獲河南省“六好”鄉鎮黨委、河南省“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先進集體、河南省科普示範鎮、河南省先進基層黨校、河南省無公害瓜果生產基地等稱號,連續三年在年終目標考核中位居項城市前列。
如今的鎮黨委、政府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按照“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突出抓項目”的指導思想,堅持用經濟的理念抓黨建,用服務的理念抓發展,用招商的理念抓工業,用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的發展思路,解放思想,紮實工作,努力實現新橋經濟的新飛躍。

經濟狀況

工業經濟穩步增長。全鎮初步形成人造板材、予製品加工、麵粉加工、生物工程為主的工業企業。
農村經濟全面提升。以小麥、玉米、大豆、芝麻為主的糧食經濟作物產量實現跨越。以生豬、槐山羊、肉雞為主的畜牧業產值已占農業總產值的30%,到2008年年底,百頭以上養豬場128個,百隻以上養羊場126個,千隻以上養雞場23個。

社會事業

改革開放以來,新橋的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新橋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按照“重工強農興三產、招商引資求發展”的經濟發展思路,強力實施靠農業打品牌,靠工業壯實力,靠城建樹形象,靠環境促發展,靠科教上水平的戰略舉措,全鎮實力提升,活力增強,人氣聚集,民生改善,影響擴大,2008年各項目標綜合考評位居項城市第三名。

社會文化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村村通工程、有線電視入戶工程在全鎮基本實現。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自2003年以來一直保持周口市一類鄉鎮榮譽稱號。社會治安全面達標,2008年成為周口市社會治安模範鎮。新農合、農村低保等保障措施不斷完善。2008年,全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69元。2017年完成新橋集南北大街改造工程;2018年完成新橋集東西大街亮化、綠化、美化、硬化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