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梁啓超故居

新會梁啓超故居

梁啓超故居在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茶坑村。梁啓超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迴廊等建築組成,建築面積有400多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會梁啓超故居
  • 外文名稱:Liang Qichao's former residence
  • 地理位置: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鎮茶坑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
  • 門票價格:10元
  • 著名景點:梁啓超紀念館
  • 建造時間:清光緒年間
人物,景色特點,故居勝景,梁啓超紀念銅像,故居,梁啓超故居紀念館,怡堂書室,奎樓,熊子塔,倒插榕,梁啓超高仿矽膠像,交通信息,

人物

梁啓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茶坑村人。中國近代著名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維新派領導人之一。他17歲中舉,18歲就學於康有為,1895年隨康有為赴京會試並參與組織“公車上書”。1896年在上海主編《時務報》,次年主講長沙時務學堂,積極鼓吹和推進維新運動。1898年組織發動了著名的戊戌維新運動,失敗後流亡日本。他在文學方面倡導文體改良。晚年在清華學校講學。學識淵博,著述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歷史、語言等多方面,編為《飲冰室合集》。
新會梁啓超故居

景色特點

梁啓超故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會會城茶坑村,建於清光緒年間,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書室、迴廊等建築組成,建築面積有400多平方米。故居有一正廳、一便廳、一飯廳、二耳房,兩廳前各有一天井,便廳側有梯級直達其頂部樓亭書房,可遠眺崖海風光;怡堂書室是梁啓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啓超少年讀書、接受儒家傳統思想的地方,清光緒十八年夏天,梁啓超攜同新婚妻子李蕙仙回鄉,就居住在書室的偏房,長女梁思順也出生於此。為緬懷任公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以及在教育、學術上的卓越貢獻,2001年又建成梁啓超故居紀念館,建築面積達1600平方米,建築形式中西合璧,既有晚清嶺南僑鄉建築韻味,更隱現天津飲冰室風格 ,興建的紀念館前還有一個巨大的魚池。紀念館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展現了任公愛國圖強、畢生奮鬥的事跡,陳列展出了任公的部分著作,有《飲冰室合集》、《歐遊心影集》和《時務報》、《清議報》、《國風報》等珍貴典籍,再現了任公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思想體系,使人們對梁啓超先生有更正確、更深入的認識。

故居勝景

梁啓超紀念銅像

紀念館大院中央樹立著一尊銅像,高2、38米,重400多公斤,他是由新會籍的廣州美術學院林敦厚教授、雕塑家林漢強父子設計。銅像中的梁啓超一手叉腰,一手緊握書卷,目光堅毅執著,作深思狀,再現了當年憂國憂民、不斷探索,並為之奮鬥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戰鬥不息的風采。
梁啓超銅像梁啓超銅像

故居

梁啓超故居建於清光緒年間,坐落在農舍之間,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磚土瓦平房,由一正廳、一便廳、一飯廳、二耳房組成,占地155平方米。故居一直以來受到人們的悉心保護,近20年來,各級人民政府多次撥劃專項經費,由文物部門遵照“不改變原狀”原則進行修繕,恢復原貌,1996年國務院公布梁啓超故居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啓超故居紀念館

梁啓超故居紀念館建築面積達1600多平方米,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大師莫伯治主持設計和建設,建築形式中西合璧,總體布局體現古典傳統的原則、現代手法的運用,既有晚清嶺南僑鄉建築韻味,更隱現天津飲冰室風格。

怡堂書室

怡堂書室是少年梁啓超讀書的地方。梁啓超出身於詩書世傳的耕讀之家,其祖父梁維清是晚清秀才,父親梁寶瑛是一個潔身自愛的君子,終生信守儒家傳統道德規範,與他父親一道執教於鄉里。怡堂書室是梁啓超曾祖父建造,青磚牆壁,紅磚地面,古樸典雅,占地124平方米。書室左右各為一耳房,左耳房為書塾先生梁寶瑛的臥室,右耳房是1892年梁啓超與新婚妻子李蕙仙的臥房,長女梁思順也出生於此。
新會梁啓超故居

奎樓

奎樓,俗稱“文昌閣”,坐落在茶坑村口,是一間四方形兩層建築,閣高三層,風檐雙疊,石柱四立,檐角瓦脊嵌鑲著碧綠硫璃瓦筒,二樓頂門口, 牆上嵌著1塊青石,鐫刻“奎閣”兩字;首層樓門青石門楣上, 書刻“宏文學社”四字,莊嚴古樸,富有民族風格。

熊子塔

熊子塔,又名龍子塔、凌雲塔,矗立於鳳山之巔,如椽巨筆般直插峭壁奇峰上,氣勢雄偉壯觀。 熊子塔建於明朝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仲秋,塔體為文筆式構築,呈八角棱形,高七層,約46米,塔基採用新會特有的紅粉石砌建,塔身由青磚砌就,每層均建有飛檐,由五層交錯砌建的角磚承托,塔頂呈寶蓋狀,以青磚作八角形拈尖結砌,外鋪瓦筒鑲翹瓦,最高處由寶瓶飾頂。熊子塔是磚石構築的仿木樓閣式的古塔,結構嚴謹,雄渾古樸,施工技藝精湛,凸顯明代建築風格和特色。
新會梁啓超故居

倒插榕

在梁啓超故居正門外,有一水榕樹亭亭如蓋,蔭地三畝余,主桿約3人合抱,相傳它乃倒插的榕樹株桿長成。榕樹生命力特別頑強,但纖插繁殖也需遵循植物固有的生長規律,相傳梁啓超少時常在河邊吟誦詩書,河岸一帶別富靈氣,令倒插榕樹株桿感衝破普通植物固有的生長規律,逆轉生長,實屬罕見。

梁啓超高仿矽膠像

在梁啓超紀念館二樓,栩栩如生的“梁先生”正手握毛筆伏案疾書,不少的遊客都誤以為是現場“真人秀”,而這僅是高仿的梁啓超矽膠像。

交通信息

地址:廣東省新會會城鎮茶坑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