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定三禮圖

新定三禮圖

《新定三禮圖》是2006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鼎(程奇立)。

基本介紹

  • 書名:新定三禮圖
  • 作者:丁鼎(程奇立)
  • ISBN:9787302125037
  • 定價:69元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10-13
  • 裝幀:鎖線膠訂
基本信息,圖書簡介,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圖書前言,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丁鼎(程奇立)
定價:6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125037
出版日期:2006.10.01
印刷日期:2006.10.13

    圖書簡介

    聶宗義,河南洛陽人。五代末年、北宋初著名經學家,少舉《三禮》,善《禮》學,通經旨,學問賅博,深受世人推崇。五代後漢乾祐)(948-950年)中,累官至國子《禮記》博士。後周顯德(954-960年)中,累遷國子司業兼太常博士。周世宗詔崇義參定郊廟祭玉,義因取三禮《周禮》、《儀禮》、《禮記》舊圖,重加考訂。至北宋建隆三年(962)年四月表上之,太祖覽而嘉之,賜崇義紫袍、犀帶、銀器、繒帛以獎之,並詔令頒行天下,畫於國子監講堂之中。崇義《三禮圖》所作圖象雖“未必盡如古昔”,但援據經典,考釋器象,較舊圖大有新意,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因而博得學界高度評價,大行於世。

    內容簡介

    《新定三禮圖》有圖,有解說(集注)。凡圖三百八十餘幅,原文文字約十餘萬言。本書所繪圖象雖“未必盡如古昔”,但援據經典,考釋器象,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現存圖之近於古者,莫若是書。今存宋淳熙刻本、蒙古定宗二年刻本(《四庫叢刊》本)、錢曾也是園影宋抄本(《四庫全書》)及清刻本多種,今以宋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年)刻本為底本,以《四部從刊三編》影印蒙古定宗二年(一二四七年)析城鄭氏塾重校《三禮圖集注》和《四庫全書》繕錄錢曾也是園影宋抄本為參校本,對原文進行校勘、標點,並作出簡明扼要的註解,從而推出一個便於現代讀者閱讀、使用的整理本。
    新定三禮圖 中華再造善本新定三禮圖 中華再造善本

    編輯推薦

    一、《新定三禮圖》二十卷,宋人聶崇義撰。聶氏善禮學,後漢乾祐中官至國子《禮記》博士,後周顯德中官至太常博士,世宗詔其摹畫郊廟祭器。北宋建隆中,聶氏根據世傳六種三《》舊圖,參互考訂,撰成《新定三禮圖》,表上之。宋太祖覽而嘉之,詔頒行。據《直齋書錄解題》卷二記載,本書最初圖畫於“宣聖殿後北軒之屋壁”,至道中方刊行。今傳世最早的刊本是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鎮江府學據蜀本重刻的《新定三禮圖》。其後歷代多有刻本和影抄本行世,但題名不一,或題作《新定三禮圖》,或題作《三禮圖集注》,或題作《三禮圖》。本校釋本依淳熙二年刊本題為《新定三禮圖》。
    二、本校釋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6月影印宋淳熙二年(1175年)刻本為底本,以《四部叢刊三編》影印蒙古定宗二年(1247年)析城鄭氏家塾重校《三禮圖集注》和《四庫全書》繕錄錢曾也是園影宋抄本為參校本。三者分別簡稱為“宋本”、“《四部叢刊》本”和“《四庫》本”。
    三、本書正文中原有雙行夾注,本校釋本予以保留,但改為單行排印,置於括弧之中,以與正文相區別。
    四、本校釋本有校有釋,各條分別以①、②、③等統一編排序號。
    五、本書第二十卷《目錄》,不僅標示書中圖畫目錄,而且以注文形式附載有關禮制沿革,有助於“原始以要終,體本以正末”,因而仍予以保留,並酌加校釋。本校釋本另編目錄弁於卷首,以便讀者閱讀。
    六、本校釋本附錄宋陳伯廣跋、清錢謙益跋、《宋史·聶崇義傳》、四庫本《三禮圖集注》提要,以供研習者參考。

    圖書前言

    萊西丁鼎君,朴雅士也。歷就曲阜、南京諸校學,高材勤業,該博多方。後從金景芳先生游,專志三《禮》,卓然有成。嘗撰《〈儀禮·喪服〉考論》,物徹疏明,剴切得體要,有稱於學林間。近復取宋聶氏《三禮圖》為之校釋。書成,示而征序,乃述之曰:
    禮者,履也。履而行之為其體,習而化之為其教。體立而教寓焉,非直以款言為說也。故因章服以明分位,定儀則以律周旋,著於竹帛,以成文典。而人世進化,違野趣文。秦以降,經野則廢井制阡,設官則罷侯置守,器物隨其廢易,動容簡其委曲。居後世以究前典,經制文可得,器象循說難明。是以《鄭志》趙商問“《司服》王后之六服之制,目不解,請圖之”。鄭君之圖,今弗能辨知,然作會以解禮文,事則審矣。阮梁夏侯張氏之倫,繼起有作。宋初,聶氏參檢舊圖,比輯故說,成《新定三禮圖》二十卷,傳於世,而後三《禮》器物,形制章明,繁辭以辨者,皆具象可睹。始則因經作圖,終則就圖明經,功自不細。其間邪玼哨,圖貌未塙者,時亦不免。故宋世若歐沈黃林洪趙輩已多譏議之。清儒續有圖作,益縝栗精切,然築室有基,其椎輪蓽路之績,誠不可揜。就其失者言,亦非聶氏逞肊為之。若戈之制,於援胡內之形不明,乃從二鄭孔疏之說;簠簋敦蓋作龜形,實沿《少牢饋食》賈讀之誤;冕旒前後皆具,則又因《夏官·弁師》鄭賈之謬也。舉此數專,可知其不失本據之真。名為禮圖,實則先儒禮說之圖。明乎此,則於聶氏之短,適可識其所長,要在善所用耳。矧漢唐遺說舊義,每存集注中。考禮者若榷酌異說,柬理歧脈,此亦淵藪也。
    方今去古益遠,蔀障尤豐,禮文不解,遑論器物之數度法式。讀聶書者,苟非明三《禮》,研閱匪易。今丁鼎君料簡群書,是正訛文,釋詞通義,就深出淺,以為學者梯引,亦沈潛篤實者之業也。念世風浮競,或晻於舊文,苟有引證,摭碎取瑣,騖亂無統紀。或膚采群說,又勿能洞沏融貫,驅合傅麗,鑿枘不容,猶喬然自高賢。創穫與否,非所敢知,而視丁鼎君之所為,當何如哉。君學年俱富,孟晉無已,異日有作,復當度越於此,是余之所望也,乃題其專而歸之。

    目錄

    校釋說明
    新定三禮圖序
    卷一 冕服圖
    卷二 後服圖
    卷三 冠冕圖
    卷四 宮室圖
    卷五 投壺圖
    卷六 射侯圖上
    卷七 射侯圖下
    卷八 弓矢圖
    卷九 旌旗圖
    卷十 玉瑞圖
    卷十一 祭玉圖
    卷十二 匏爵圖
    卷十三 鼎俎圖
    卷十四 尊彝圖
    卷十五 喪服圖上
    卷十六 喪服圖下
    卷十七 襲斂圖
    卷十八 喪器圖上
    卷十九 喪器圖下
    卷二十 原書目錄
    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