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

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

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位於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寨門村諸巷,其前身是新四軍挺進蘇南東路地區進行抗日鬥爭的一個重要指揮部,現為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無錫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
  • 地理位置:無錫市錫山區錫北鎮寨門村
  • 前身:新四軍抗日鬥爭指揮部
  • 結構:兩層樓的西式小洋樓
紀念館結構,戰鬥歷史,舊址保護,地圖信息,

紀念館結構

該館為兩層樓的西式小洋樓,保持了當年的外型、結構和風貌,此樓屬原浙江大學機電工程系主任、留美博士諸水本教授的家宅。
西、南兩面環河,岸邊綠樹成行,環境幽雅。館內二樓恢復了當時師部會議室、師首長工作室和休息室等,並專門開設一個“新四軍在無錫”的專題陳列室。該舊址是新四軍六師駐地中保護最完好的一處指揮部。

戰鬥歷史

1939年5月,陳毅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新四軍“東進北上”的戰略方針,派新四軍第六團團長葉飛率部以江南抗日義勇軍(簡稱“江抗”)的番號東進無錫地區,開展了艱苦的敵後抗日游擊戰,取得黃土塘首殲日軍和擊潰製造摩擦的國民黨頑軍的輝煌戰績,開創了敵後抗日鬥爭的新局面。1940年8月,譚震林(當時化名林俊)率領江南抗日救國軍(簡稱“新江抗”)東路指揮部由蘇常太西進無錫地區,進一步發動民眾,壯大抗日武裝力量,開展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新四軍六師在鹽城正式宣告成立,譚震林被任命為師長兼政委,師部一度設在錫北諸巷。在此期間,譚震林積極貫徹中共中央關於“擴軍建政”的指示精神,大力推進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廣泛開展軍事、統戰、財經、文教、民運等各項工作,極大地喚發了廣大民眾的抗日熱情,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蘇南東路地區的抗游擊根據地。1941年8月,為對付日偽大規模“清鄉”,新四軍六師奉命撤離無錫。
新四軍六師在錫北地區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時間雖短,但為今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歷史遺蹟。

舊址保護

1988年3月,該舊址被無錫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多年來,不少幹部民眾和一些當年在這裡戰鬥過的老同志自發前來參觀,並建議在舊址內增設新四軍在無錫活動的史料。2002年底,原張涇鎮黨委、政府尊重民意,決定對舊址進行修復和布館。
紀念館大門紀念館大門
2003年春,由鎮黨委、政府成立籌建組,制訂方案,派員到鹽城、茅山等新四軍紀念館參觀、學習,走訪了一批新四軍老戰士,徵集到了一批相當有價值的文字、圖片、實物等資料,並多次上北京、南京等地懇請張至銹、萬海峰、向守志、錢敏、韓培信、傅奎清、彭勃、袁偉等20多位老將軍、老領導為紀念館親筆題詞,以增加館藏和展示史料。在史料蒐集充分的基礎上,特地邀請無錫市革命陳列館專技人員前來指導布館。在籌建紀念館期間,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尤其得到了省、市、區老促會在財力上的鼎力相助,整個工程共投資80萬元。
小樓和廂房小樓和廂房
2003年12月20日,紀念館正式開館,無錫市領導出席了開館揭牌儀式,匾額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陳昊蘇題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陳丹淮少將,新四軍六師研究會會長譚涇遠,中國軍事博物館原館長袁偉少將,省人大常委原秘書長吳金盛,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顧問施光華等應邀出席。
紀念館成立以來,為了充分發揮紀念館的積極作用,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黨委明確由鎮黨委宣傳辦、鎮文體中心負責管理,並專門配備了1名管理人員和2名講解員,免費向廣大幹部民眾和青少年學生開放。
展品展品
2005年上半年,該鎮投資3萬多元,對紀念館進行了整修,添置了電視機、VCD等音像設備,紀念館內的設施進一步完善。到目前為止,前來參觀的人員達到10000多人次,成為廣大青少年及幹部民眾緬懷革命傳統、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的參觀學習場所。

地圖信息

地址:張涇鎮寨門村諸巷上103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