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那定珠

斯那定珠

斯那定珠,男,藏族,1964年5月生,中共黨員,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鄉幸福村委會巴拉村民小組村民,雲南文產香格里拉市巴拉格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黨支部書記。被稱為當代藏族愚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那定珠
  • 國籍:中國
  • 民族:藏族
  • 出生日期:1964年5月
  • 信仰:共產主義
  • 性別:男
獲得榮譽,主要事跡,

獲得榮譽

2005年2月----他被雲南省旅遊產業領導小組授予“雲南省旅遊產業發展突出貢獻先進個人”;
2007年9月30日----他被迪慶州授予“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9年4月----他被評為“中國旅遊影響力人物”;
2013年----他榮獲“旅遊貢獻獎”,同年10月,他榮獲首屆迪慶“十大民營經濟領軍人物”組委會提名特別獎;
2014年年初----他被評為2013年度雲南省“雲嶺楷模”,並被評為“迪慶州道德模範”;
2015年6月----斯那定珠在由中央文明舉辦的“我推薦、我評選身邊好人”活動中,成功入選“中國好人榜”,是第三位入選“中國好人榜的”迪慶籍人士,並榮登“中國好人榜”封面人物;
2015年11月----他還獲得由省文明委授予的敬業奉獻類“雲南省道德模範”稱號;
2017年11月----斯那定珠榮獲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
2017年12月----斯那定珠榮獲2017年度“雲南好人代表”稱號;
2018年4月----斯那定珠受邀參加CCTV董卿主持的《朗讀者》欄目;
2018年8月----斯那定珠榮獲了第五屆CCTV慈善之夜年度獎;
2018年10月----斯那定珠榮獲迪慶州脫貧攻堅十大新聞人物。

主要事跡

斯那定珠——“天路”下的藏族愚公。
大山里走出的“藏族企業家”,走出峽谷致富,傾家蕩產援鄉,他是鄉親們眼中的“傻孩子”,是同行人眼中的“倔漢子”;舉一己之力開發地圖上缺失的故土,向世人展示香格里拉巴拉格宗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大美。
13歲那年,國小未畢業的他,帶著一袋從家鄉大山里挖掘出的25公斤天然水晶石,懷揣35元錢,沿著1979年修通、長達30公里、異常艱險不足半米寬的人馬驛道走出大山峽谷、走出香格里拉。憑在省城昆明借的400元錢,獨闖廣州,後來走遍全國,在生意場上摸爬滾打,在失敗與成功的經商路上愈戰愈勇,最終積累了幾千萬資產,成為雲南藏區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
他不圖城裡的安逸享受,不惜從千萬富翁變成“億萬負翁”,毅然回到不通路、不通電的貧困家鄉,10餘年來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絕壁懸崖下為家鄉修了一條寬為6.5米、長達60公里的公路,公路修通後,這個封閉千年的巴拉村終於在2008年實現了“三通”,即通電、通路、通信號。
巴拉村通路後,為徹底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面貌,使家鄉實現脫貧致富,斯那定珠決定依託旅遊帶動家鄉發展,在當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巴拉村轉變發展方式,斯那定珠註冊了香格里拉大峽谷巴拉格宗生態旅遊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以發展生態旅遊帶動村民致富的方式,開拓了一條全新的發展道路。
開發建設巴拉格宗景區後,斯那定珠結合村民受教育水平、個人技術專長和意願發展方向等,為村民們提供了多個基本就業崗位,同等條件下優先招收巴拉村及鄰近村莊村民就業,使深受家鄉發展變化而感動的巴拉人熱誠獻身景區建設和服務,爭創了巴拉格宗旅遊開發公司的優質服務。此外他還結合景區建設發展需求,多措並舉促進巴拉村增收脫貧:租賃村民閒置的土地發展生態農業;租賃村民的百年老屋恢復原貌,供遊客參觀體驗藏文化;將景區道路清掃維護工作按段承包給村民。
不僅如此,在公司建設項目較多的情況下,斯那定珠便將一部分工程分包給當地村民施工,既節約了開支、保證了質量,又讓村民學到了建築技術並得到了實惠,通過建築工程的承包/分包,村民不用離開家門,每年每戶平均又增加五六萬元的收入。斯那定珠通過發展生態旅遊業,領村民開創了旅遊致富的新路子,同時也對藏區維穩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如今,在他的努力下,巴拉格宗景區累計投入近14億元,已建成不同檔次的酒店、餐廳、藏民族文化演繹中心、藏經堂等附屬設施,具備了接待大量遊客的能力,也成為了迪慶香格里拉僅此一家能滿足遊客全方位需求的景區。斯那定珠為了圓父老鄉親的致富夢,整整奮鬥了近40年,他所付出的艱辛是常人無法想像和感受的。
就像千百年前祖先斯那多吉放下一切輾轉遷徙,為後代留下了這一片香格里拉的淨土一樣,斯那定珠也在一步步的為著家鄉的致富,為著子孫後代的幸福,而努力奮鬥著。如同他的祖先斯那多吉譜寫了這片神奇俊美的傳世英卷,斯那定珠傳承了斯那多吉後裔的堅毅與執著,在為家鄉父老實現致富的道路上,他將同斯那多吉一樣譜寫出更為華麗的篇章,讓成長在這裡的子子孫孫們踩上他的肩膀,去眺望更遠更廣闊的天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