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學(學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文書學》是2008年由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王健。本書主要研究文書和文書工作的歷史發展規律,闡明文書工作的理論、原則和技術方法的一門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書學
  • 外文名:Document science
簡介,目的,學科特徵,產生,發展,舊時期,新中國成立後,世界各國,研究的內容,分支學科,文書學的性質和特點,文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文書學與檔案學,文書學與秘書學,文書學與行政管理學,文書學與其他相關學科,

簡介

文書及文書工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主要研究文書及文書工作的性質、任務、特點和作用,文書及文書工作的歷史發展,公務文書的性質、特點、體例以及撰寫的基本要求和方法等。

目的

其目的是提高人們對文書和文書工作的認識,促進辦事效率,使文書更好地為人類社會服務。

學科特徵

1、套用性
2、綜合性
3、科學性
4、傳播性

產生

中國文書及文書工作的歷史源遠流長。自秦漢迄明清,封建文書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備(見中國古文書),文書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也出現不少有關文書和文書工作的論著,如東漢蔡邕的《獨斷》、宋司馬光的《書儀》、清內閣編纂的《票簽式樣》、饒松生的《折譜》、仝寶廉的《公文式》等。這些著作只是某些文書部門或某項文書工作的經驗總結和對有關典章制度的論述,還沒有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加以全面系統地概括,上升到科學的理論水平。世界各國文書工作發展的歷史也和中國大致相仿,由於封建制度的封閉性,未能出現系統、科學的文書學論著。只是到了資本主義社會,隨著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國家機關以更高的效率來處理事務,於是從如何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逐漸出現了專門研究文書處理的專著。

發展

舊時期

中國在辛亥革命後廢除了幾千年 的封建文書制度,以後數十年間曾多次進行文書工作改革,同時也開展了有關文書和文書工作的理論研究。這一期間,大批行政管理學者和文書、檔案工作者,從研究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的角度去研究文書工作,發表了不少論著,如甘乃光的《文書檔案連鎖辦法之試驗》(1934)、徐望之的《公牘通論》(1931)、徐同莘的《公牘學史》(1947)、傅振倫的《公文檔案管理法》(1946)、陳國琛的《文書之簡化與管理》(1946)等。其中《公牘通論》對中國公文產生的淵源、種類、體例、撰制、結構、用語及程式都作了詳細的論述。《公牘學史》不僅敘述了中國公文的歷史,而且對怎樣寫好公文,須具備什麼樣的主客觀條件等作了較深的研究。這兩部書為當時文書學論著的代表作。上述論著的問世,標誌著中國文書學的形成。

新中國成立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文書學研究進入新階段,50年代就在中國人民大學檔案系開設了文書處理學課程,60年代編寫了講義。60年代和80年代在文書立卷原則和方法以及立卷制度,文書定義,明、清時期文書,司法文書、經濟契約、公證文書等專門文書,文書工作現代化,檔案標準化,公文寫作等方面展開討論和研究,開拓了文書學研究領域。80 年代出版了一 批專著和文章,如潘嘉主編的《文書學綱要》、松世勤主編的《文書學基礎》、梁毓階編著的《文書學》(1985)、鄭崇田的《文書管理學》(1987)、王銘的《文書學理論與文書工作》(1988)、黃勛拔的《文書立卷方法》(1987)、曹潤芳主編的《機關檔案管理》(1989)等。這些著作深入地研究了中國文書和文書工作的歷史,總結了文書處理工作的經驗,借鑑了外國文書學的研究成果,系統闡述了文書工作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對於指導中國文書工作的發展,提高國家機關工作效率,以及做好檔案工作,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世界各國

世界各國為適應現代傳遞信息、處理事務的需要,也加強了文書學研究,並提出現代文書特點和運動規律的理論,以及運用電腦等新技術處理文書的方法等。美國T.R.謝倫伯格的《現代檔案──原則與方法》(1975)的第二編“檔案管理”、日本 東政雄的《檔案歸檔程式與實例》(1974)、蘇聯 Α.Б.弗爾吉爾等的《文書處理工作》(1987)、美國D.巴科姆的《辦公室自動化概述》(1981)等,都是當今世界文書學的代表作。

研究的內容

文書學以文書和文書工作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一是文書和文書工作的歷史,二是現行文書和文書處理工作。

分支學科

分支學科分支學科有:
①歷史文書學,主要研究各個時代文書的種類、體式、文體、用語、製成材料及其史料價值。目的是揭示文書的發展規律,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歷史檔案,為當今社會服務。
②文書工作發展史,主要研究文書工作的起源、演變和歷代文書工作的組織、制度與作用。目的是揭示文書工作的發展規律,為搞好現行文書工作提供歷史借鑑。
③文書處理學,是文書學研究的主體部分,研究現代文書、各種專用文書和文書處理工作實踐,服務於提高國家機關與各類組織的工作效率。研究內容包括:文書的基本概念、性質、特點和作用,文書的分類、文種及其套用,公文的體式、文本及標準化等;擬寫公文和各種專用文書的基本要求,如結構、用語及撰寫方法等;文書處理工作的基本原則、組織系統和制度,文書處理諸環節的工作原則與方法;文書立卷的組織、要求和基本方法,案卷的整理與編目等。
④文書現代化管理,包括電子計算機、縮微攝像、光碟技術以及光電通訊等各種新技術在文書工作中的推廣套用,以及文書工作的標準化、科學化,從而建立機關辦公自動化信息系統。

文書學的性質和特點

文書是人們記錄、固定和傳遞信息的一種工具,文書工作是處理人際交往的一種手段。文書學就是專門研究人類社會進行交往的這一特殊工具和手段的,它屬於社會科學。這一本質屬性決定文書學具有鮮明特點:一是它的重要理論、原則受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制約和影響,各國的文書學研究由於社會制度不同,各有自己的特色;其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管理學科,因為它研究的對象和內容都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較具體的工作,必須從文書工作的實際出發去進行研究。

文書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文書學與檔案學

文書學與檔案學是兩個關係極為密切的姊妹學科。二者的研究對象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階段,故具有緊密的承接與制約關係。文書是檔案的前身,檔案是文書的轉化或歸宿,文書工作則是檔案工作的前提。檔案的質量保證和檔案工作水平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文書的質量和文書工作制度的健全。從逆向看,檔案的整理、鑑定與保管工作的水平與方法,又指導與制約文書立卷工作的原則與方式。檔案管理的科學化,也可為文書工作提供不可缺少的查考材料,這兩項工作和兩個學科有互為一定條件的親密關係。就研究檔案學而言,文書學是它必須的專業基礎知識。沒有對文書學的研究,檔案學研究不可能健康地發展。過去曾在某些檔案學著作中列出專門的篇章論述文書與文書工作,或者將文書學作為檔案學的一個分支學科。迄今,隨著兩項工作的發展,各自研究內容的逐步深化與研究領域的開拓,文書學已經成為社會科學中一門獨立的學科。

文書學與秘書學

文書學與秘書學有密切的關係。秘書學是研究秘書工作的現象和規律的學科,它的基本任務是秘書工作如何以參予政務和管理事物去輔助領導,更好地為領導工作服務。文書處理工作是秘書工作的主要業務,秘書人員必須具備文書工作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才能勝任為領導服務的工作,因此秘書學和文書學關係十分密切。

文書學與行政管理學

文書學和行政管理學的關係也十分密切。行政管理是國家職能的一個重要方面,文書是國家進行行政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統治階級要想有效地進行行政管理,必須有合理的文書處理和暢通的信息傳遞網路。所以研究行政管理學,也必須研究文書和文書處理工作。它們對提高國家行政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書學與其他相關學科

文書學還和歷史學、語言文字學、哲學、邏輯學等有緊密聯繫。關於歷史文書和文書工作發展史的研究,也可視為歷史輔助科目。在現代科學相互滲透日益增強的趨勢下,文書學只有廣泛吸收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並與總結文書工作的實踐經驗相結合,才能不斷地提高文書學的科學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