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著導讀:高中部分

《文學名著導讀:高中部分(高中版)》為修訂版增加了如下幾項內容:第一,從書目上,增加若干中國當代文學的佳作與中外文學的優質選本;第二,從內容上,每本增加了簡明實用的“知識連結”,含文學常識、要點提示和學習思考等。編者相信,修訂後的“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內容更廣泛、知識更實用,針對性蛚強。它一定能夠能為中國小一朋友的良師益友,成為中小學生家庭的必備藏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名著導讀:高中部分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頁數:349頁
  • 開本:32開
  • 定價:15.00
  • 作者:錢理群
  • 出版日期:200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20057187
  • 品牌:人民文學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文學名著導讀:高中部分(高中版)》編輯推薦:文學名著,猶如燦爛的明珠高懸在渾濁的塵世之上,照亮了人類漆黑的夜空。無論你是憂傷還是激忿的時候,即使在你最苦不堪言的瞬間,只要你抬起頭凝視它們,它們就會在冥冥之中給你困苦的心靈罩上某種神奇的光輝,使你平靜,使你緊張,並讓你看到過去從未看到的東西,高貴與貧窮、真誠與欺騙、醜的、美的、黑暗的、光明的。《文學名著導讀:高中部分(高中版)》精選了35部在世界歷史上名氣最大、價值最高、影響最深、流傳最廣的,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多角度解讀名著,引導你輕鬆、高效地掌握名著。

圖書目錄

文化經典
東方人的“聖經”
——讀《論語》
睹斯人風標養浩然之氣
——讀《孟子》
以汪洋恣肆之筆寫驚俗駭世之論
——讀《莊子》

散文
黑色調的文體
——讀《魯迅雜文精選》
真和美的結合
——讀《朱自清散文精選》

詩歌
“時代的精神”
——讀《女神》
普希金,常讀常新
——讀《普希金詩選》
哲人絕唱 詩界豐碑
——讀《泰戈爾詩選》

小說
成敗興亡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
一部百利全書式的奇書
——讀《紅樓夢》
對現代中國歷史命運的洞察
——讀《吶喊》
都市空間·時代性·革命現實主義
——讀《子夜》
青春是美麗的
——讀《家》
邊地風情的長軸畫卷
——讀《邊城》
一位智者對人性的洞察與調侃
——讀《圍城》
一部經典作品的生命力
——讀《平凡的世界》
激情與理性地書寫歷史
——讀《歷史的天空》
時代與心靈的百年協奏
——讀《二十世紀中國短篇小說精選》
百年側影
——讀《二十世紀外國短篇小說精選》-
理想與瑚實的衝突
——讀《堂吉訶德》
色彩絢麗的浪漫奇葩
——讀《巴黎聖母院》
金錢的威力與無奈
——讀《歐也妮·葛朗台》
嬉笑怒罵諷世情
——讀《匹克威克外傳》
精神探索的艱難歷程
——讀《復活》
一篇短小的傑作
——讀《老人與海》
“短篇小說之王”
——讀《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
藝術的良知
——讀《契訶夫短篇小說精選》
全方位展示:表層幽默之下的苦澀內涵
——讀《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

劇本
天下奪魁西廂記
——讀《西廂記》
《雷雨》的多種闡釋
——讀《雷雨》
現代話劇史上的經典
——讀《茶館》
略說中國話劇的歷史與傳統
——讀《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精選》
橡樹栽在花瓶里
——讀《哈姆萊特》
文學理論
美的探尋
——讀《談美書簡》
窺視偉人的內心世界
——讀《歌德談話錄》

文摘

書摘
《論浯》一書集中闡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內涵——仁。《論語》中“仁
”字出現過一百零九次,它是一切理論的中心,所有的關於“禮”、“樂”
的規範,都不過是手段,是為實現“仁”這一道德的最後完善而服務的。不
過,這樣一個一以貫之的重要理念,孔子卻從未給它一個很明確的定義,它
只是很寬泛的孔子的宗教天命觀、哲學觀、政治觀、倫理觀、教育觀,及經
濟、法律、美學等思想中的,體現在孔子提倡的為人處世、為政治國的具體
原則中的。
說到為人處世,孔子提倡的是自愛和愛人。孔子對天命持謹慎的態度,
他更相信人自己的力量。他認為人“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一
切要看個人後天的努力。他鼓勵年輕人要奮發向上,“後生可畏”,怎么見
得後來人不如現在的人呢。在人際交往中,孔子強調的是忠和恕。“忠”就
是以忠實誠信的態度對人,以恪盡職守的態度待事;“恕”就是要推己及人
,“已所不欲,勿施與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從忠恕的原
則出發,孔子最討厭人“巧言令色”,討厭人刻意去掩飾自己的錯誤或真實
想法。人不怕犯錯誤,只要勇於改正就好。孔子就曾坦言自己這方面或那方
面不如自己的弟子;言行不當的時候,一經別人指出,他會立即道歉並改正
。他的弟子子貢就曾感慨過:“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
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說到為政治國,孔子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希望統治者以仁義之心
待民,要勤政、節用、有信、不煩政擾民。他尖銳地指出“苛政猛於虎”,
魯國遭遇災害,國庫空虛,魯哀公問孔子該怎么辦。孔子說可以減稅。哀公
不解,孔子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顏淵》)
他還要求最高統治看在選拔任用官吏時,一定要慎重,不僅要“聽其言”,
還要“觀其行”。強調無論什麼法令法規,統治者都要首先以身作則,“其
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拋開具體的政治措施,這些施政
原則,時值今日不是仍為人們所奉行嗎?
P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