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老街騎樓

文城老街騎樓

文昌市文南老街的騎樓興建於1920年代,是海南第三大騎樓老街(僅次于海口老街和文昌鋪前老街)由於南洋味十足,很多影響一時的電影,如《台灣人的根》、《海外赤子》、《天涯怪客》等均到此取景拍攝。除了文城文南街,文昌還有兩個地方建有騎樓,一處在會文鎮白延墟,另一處位於鋪前鎮勝利街和漁港南街。其中後者更是海南第二大騎樓老街,僅次於省城海口騎樓老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城老街騎樓
  • 地點:海南
  • 屬性:歷史建築
  • 興建於:1920年代
歷史背景,翻新改造,

歷史背景

被譽為“海南第一廟”的文昌孔廟,始建於北宋慶曆二年(公元1042年),是海南省惟一保留比較完整的古代建築群。大到造型、布局,小到雕工、著色,從它身上可以窺探到古代建築理念和古人的精神信仰,文昌孔廟已不僅僅是一座物質意義上的建築。
文昌歷史悠久,從公元前110年,即漢武帝元封元年,至今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歷史。古稱紫貝縣,爾後三易其名。在公元627年,才改為文昌縣。公元一九九五年,撤縣建市,改名文昌市。文昌市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一里三進士,七里八舉人”,鐘靈毓秀、文風蔚起。在明朝就出了與丘浚,海瑞齊名,並稱“一鼎三足”的良吏邢宥。近、現代史上更是群星燦爛,湧現出*大將張雲逸、國民黨將領陳策等196位將軍,稱為“將軍之鄉”。出現了對中國乃至世界近現代史影響長達半個世紀的宋氏家族--孫中山夫人宋慶齡,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被譽為“國母之鄉”。文昌市華僑眾多,有120多萬華僑分布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稱為“華僑之鄉”。

翻新改造

文昌市文南街“騎樓”翻新改造引發網民熱議
文昌文南老街改造后街景文昌文南老街改造后街景
人民網海南視窗文昌7月27日電(記者李偉民)再有一個月,文昌文南老街的改造工程就將整體完工驗收。文南街改造工程作為文昌政府重要城市規劃的一部分,引起文昌市民的極大關注。文城文南街按照南洋老建築風格,在儘量保持建築原貌的基礎上,本著“修舊如舊”的宗旨進行改造更新,在翻新後的文南街景剛露出雛形的時候,就已牽動網民神經並逐漸成為網民議論的焦點。
網友:期盼文南老街永葆民國老街神韻
在網路上,眾多網友對文昌文南老街的改造表示關注。大多數網友對政府在改造文南老街南洋“騎樓”時保持其原貌存在很高期望。
文昌文南老街改造后街景文昌文南老街改造后街景
有的網友把文昌文南街同廣州中山路、海口中山路博愛路、上海南京路等一樣是民國初期二三十年代中西合壁式南洋風格騎樓街進行比較,認為文昌政府在改造文南老街時應借鑑上述歷史街道改造經驗。
也有的網友對文南“騎樓”的色彩布局提出建議,並在網路上貼出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南洋“騎樓”樣式供參考,並提出應該按照這些國家南洋風格建築的白色或其他淡色調對文南老街“騎樓”做色彩調整,改變的灰色調為主調的布局。
更有網友建議,應該嚴格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來改造,反對把“騎樓”前立柱加粗等改變原建築風格的做法,同時網友對文南街所有“騎樓”改造後千篇一律以同樣“面孔”示人提出質疑。
有網友認為,“騎樓”改造整體上可以接受,只是顏色深灰、樓前包立柱後整體“加厚”而造成文南街本來狹窄的街道更加顯得狹窄壓抑,因此網友建議用白色等淡色調取代深灰色,以造成視覺上的舒適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