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空氣污染

放射性空氣污染

由於工業活動空氣可能會受到放射性物質的污染,在空氣中形成放射性氣體或氣溶膠。當人們吸入時,其中部分放射性核素將滯留於體內,造成內照射危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放射性空氣污染
  • 外文名:Radioactive air pollution
  • 基本釋義:放射性氣體或氣溶膠
  • 歸屬學科:核能
  • 關鍵字:輻射危害
  • 起因:人類工業活動
工業污染引起的空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空氣中的放射性污染及其危害,人類遭遇的核事故,放射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放射性污染防護,放射性氣體收集測控,

工業污染引起的空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

由於人們的生產活動,在自然界中放射性核素226Ra、228Ra、228Th、285U、288U、210Pb、222Rn及其衰變子體有所增加。例如,1噸煤中含226Ra 0.37~3.gMBq,在煤燃燒所產生的飛灰中含226Ra 59.2~Zo6MBq,功率1000MW的燃煤發電廠,排出的鐳的放射性同位素要比用液體燃料發電廠排出的大100倍。
天然放射性核素除來源於發電廠排出的飛灰外,還來自於發電廠廢物放置場和煤廢物堆放場的灰塵以及工業廢物污染的塵土。結果導致工業地區空氣中的放射性要比取決於地質化學平衡狀態的平均水平要高。
在工業污染時,空氣中含有大量的長壽命放射性核素:a=0.11Bq/m3,β=0.01Bq/m3,γ=0.09Bq/m3。空氣中的α、β和γ活度在有風無雨要比有雨時高,一年之中天然放射性在夏季月份較高。在遠離工業中心的地方,α、β和γ輻射體的含量一般是很低的。平均α活度波動在百分之幾至十分之幾貝可每立方米,平均β和γ活度為千分之幾貝可每立方米。山區的特點是每年溫暖季節谷地空氣中的α活度增高。
最易懸浮的放射性核素是210Pb。它在灰渣和煤中的含量差別很大,燃燒時大部分210Pb被蒸發,落入灰渣中的數量很少。蒸發時蒸氣可凝結到飛灰粒子上。226Ra是一種比釷系中228Ra的矽化合物更易遷移的放射性核素。在飛灰堆放場的揚塵是造成環境二次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空氣中的放射性污染及其危害

人類遭遇的核事故

迄今為止,人類遭遇的最慘重的核災難,莫過於二戰末期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放的兩顆核子彈。1945年8月6日,美國飛行員保羅·提貝茲,駕駛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9000米高度,投下第一棵核子彈。當場炸死14萬人。1945年8月9日,查理士爾·斯文尼駕駛的B-29轟炸機,在長崎上空9000米高度投下第二顆核子彈。當場炸死12萬人。
1979年3月28日,美國三哩島核電站2號反應堆發生核泄漏事故。核事故發生過程里,有三名工作人員受到超劑量照射。沒有人員傷亡,但經濟損失超過10億美元。這次核事故的發生,給人類利用核能的前景,第一次投下了陰影。
前蘇聯的車諾比核電站核泄漏事故,在人們的記憶里留下了最為慘痛的印象。1986年4月26日,4號機組核反應堆發生爆炸。當場死亡31人,傷數百人。核泄漏事故的災難性後果是:烏克蘭一半以上的土地受到污染,13萬居民被迫遷居他鄉,320多萬居民受到核輻射侵害,造成1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2000年8月12日,俄羅斯海軍北方艦隊的庫爾斯克號飛彈核潛艇,在巴倫支海域參加軍事演習時,發生爆炸並沉沒。艇上118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難,而核泄漏造成的放射性污染則更是令人擔憂。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爆炸,成為俄羅斯歷史上傷亡最慘重的潛艇事故。
2011年3月12日,日本東海岸發生9級地震,導致日本福島縣第一和第二核電站爆炸。這次核事故,雖然未有任何員工因為遭受直接照射而死亡,但有6位員工受到超過“終身攝入限度”的劑量照射,約有300位員工受到較大量劑量照射。

放射性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經過長期的觀察分析和研究發現,人體受到一定劑量的照射,可能引發諸多疾病,例如: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脫髮、皮炎、眼疾、疲勞、虛脫、炎腫、白血球減少、血小板減少、骨髓疏鬆等;大劑量照射,導致休克或死亡。環境中的放射性污染,導致生物機體的細胞癌變,染色體的畸變和基因(DNA)突變,已經被許多事實所證明。

放射性污染防護

放射性污染防護的基本原則是:避免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不要超過最大允許照射劑量;儘量減少照射劑量;儘量遠離放射源;環境中的放射性本底不能過高。
放射性污染防護的技術措施主要包括:利用探測儀器對環境放射性本底進行實時監測;對放射源進行必要的禁止;放射源必須設專人保管;工作人員需穿戴防護衣、防護帽、防護口罩和防護手套;從事放射性工作人員必須經過嚴格的技術培訓,具備防護基本知識;建立放射性工作人員衛生保健制度。

放射性氣體收集測控

放射性氣體收集是一門具有挑戰性和專業性的技術,是進行放射性氣體測量的基礎,被廣泛套用於放射性污染設備的環境修復過程、核電站連續運行與安全設計、放射性物質的監控與處理、空氣污染控制等領域。收集裝置是開展放射性氣體採集技術研究的平台,而測控系統是收集裝置的重要部件,直接關係到樣品獲取的成敗否。同所有的空氣收集和檢測一樣,放射性氣體的檢測方式取決於收集的基本目的。收集目的可分為6種孔基本性質和毒性測試、過程控制、健康保護、環境監測、事故回響、達標論證。對於環境監測,是為保證放射性物質的環境釋放量處於法律法規限定的範圍內,即要求進行流量監控或通道收集,兼顧線上測量與離線測量,通過高流量收集、長時間收集及使用高精密儀器來提高測量的靈敏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