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縣仙人橋

攸縣仙人橋

仙人橋是一座天生的石拱橋,位於酒埠江旅遊區內的漕泊桃源村。橋高60餘米,橋面長約20米,兩端寬中間窄。七里峽谷溪流蜿蜒穿橋而過,橋上橋下風光無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攸縣仙人橋
  • 位於酒埠江旅遊區內的漕泊桃源村
  • 橋高:60餘米
  • 橋面長:20米
仙人橋傳說,讚美詩詞,

仙人橋傳說

相傳仙人橋是女媧娘娘補造而成的。亘古,仙人橋未成型,只有兩邊的橋墩,女媧娘娘在補天時多了一塊三角形石頭,就補在仙人橋中間。也有人說是鐵拐李,用拐棍鑿石而成的。多種版本的傳說,給這座橫空出世的天然石橋披上了一層層神秘的面紗。

讚美詩詞

古人很欣賞仙人橋,自古流傳讚美仙人橋的詩文很多。清朝漕泊文人洪誥寫了一首七律《仙人橋》:“兩峰對出碧雲中,一水潺潺路絕通。好是女媧留片石,補天未已補山空。”清朝洪素書,邑廩生,世居城東,遊覽一方勝景仙人橋,賦詩《仙人橋》一首:“漕溪四面山,山山煙去抱。雪洞及花岩,不盡幽奇討。循溪數里餘,峭壁遲盱噑。橫開老峽門,石樑本天造。高深窮丈尋,花木懸欲倒。瀑飛風雨聞,鳴鸛巢絕島。匡廬濟上人,愛茲形勢好。誅鋤辟美腸,豁然成通道。倚山臨水湄,結廬供佛老。思詩妙禪悟,墨梅形枯槁。詩梅傳至今,珍藏勝珠寶。濟公不嗣音,僧舍幾莫保。我來觀荒榛,我心惄如搗。嘆息伊人亡,斯道空青草。”
明代著名學者鄒東廓(1491—1562),江西安福人。正德六年(1511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翌年,引疾歸里,設堂講學,從學者眾。這期間,他遊覽了仙人橋,賦《經仙人橋》詩一首。詩云:“假道獻花岩,周覽仙人橋。六丁揮霹靂,群虹駕岧嶢。老松垂長影,梟動欲相招。怪石堆丹篆,靈澗瀉雲韶。年來歷名岳,世味漸能銷。猶有一瓢水,欲濟同室熇。才力不逮志,恐為世所囂。終當結草廬,赤腳踏瓊瑤。”。
攸縣仙人橋
攸縣仙人橋
攸縣仙人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