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村(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支那鄉下轄村)

支那村(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支那鄉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支那村隸屬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支那鄉地處鄉政府邊緣,距鄉政府所在地0.10公里,鄉公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94 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支那村
  • 行政區類別:雲南省德宏州盈江縣支那鄉下轄村
  • 面積:41.70平方公里
  • 人口:6024人
  • 著名景點:支那雲海 大榕樹
  • 海拔:1030米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東鄰 石分村,南鄰盞西鄉,西鄰崩董村,北鄰支東村,全村總人口6024人,有16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其中農業人口 6024人,勞動力29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735人。
全村面積41.70平方公里,海拔1030米,年平均氣溫 15℃,年降水量15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小麥、油菜、蘇子、黃豆、亞麻、玉米、甘蔗、馬鈴薯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 13615 畝,人均耕地2.26 畝,林地面積32351 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6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76元。該村屬於其他,農民收入主要以水稻、油菜、甘蔗、玉米、小麥和其他收入;村內設有中學1所,國小4所。人文地理
支那為傣語,意為臘族居住的城鎮。據傳臘人先到此居住而故名。另傳支那為田壩中的城鎮,因該地山多平地少,自然村分散,只有支那人煙密集,水田連片而得名。
該村1953年建支那鄉;1968年改稱支那大隊;1984年復稱支那鄉;1988年改稱支那行政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615畝(其中:水田4410畝,旱地 9205畝),人均耕地 2.26畝,主要種植 甘蔗、水稻、小麥、亞麻、黃豆等作物;擁有林地3235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2351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5.37畝,主要種植杉木、核桃、西南樺膏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2433畝,其中養殖面積 49.5畝;草地 1290畝;荒山荒地1008畝,其他面積 12680畝。有水利、林業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319戶通自來水,有1319戶通電,有50戶通有線電視,占所有農戶的4%;擁有電視機農戶109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01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0.1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0.10公里。全村有汽車1輛,拖拉機120輛,機車327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4,410.00畝;有效灌溉率為98%畝。
到2010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9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戶;已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96戶。全村有16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6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65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9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7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8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5.0萬元,占總收入的59.2%;畜牧業收入664.0萬元,占總收入的31.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42頭,肉牛212頭);林業收入42.0萬元,占總收入的2.0%;第二、三產業收入142.0萬元,占總收入的6.8%;工資性收入126.0萬元,占總收入的6.0%。農民人均純收入2400.0元,農民收入以甘蔗、小麥、水稻、玉米、油菜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26.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32人,在省內務工146人,到省外務工586人。

人口衛生

到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1319戶,共鄉村人口6473人,其中男性3301人,女性3172人。其中農業人口6188人,勞動力3280人。該村以傣族為主,其中傣族6387人,漢族86人,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6188人 ,參合率96%;享受低保 115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86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6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0.1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4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16個,人畜混居的農戶1319戶,占農戶總數100%。

文化教育

到2010年底,該村建有國小4所,中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 4,412.00平方米,擁有教師83人,距離鄉中學0.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99人。中小學生678人,中學生321人。
建有文化活動室1 個、圖書室 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976.8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等。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4所,中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 4,412.00平方米,擁有教師83人,距離鄉中學0.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99人。中小學生678人,中學生321人。
建有文化活動室1 個、圖書室 1 個、業餘文娛宣傳隊2個,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支那屬於人多地少的行政村,民眾生產單一,收入僅靠甘蔗、農副產品,民眾的生活水平還處於解決溫飽階段,難以適應新時期的新農村建設;民眾人畜混居的情況十分嚴重,極大地污染了居住環境及影響民眾的身心健康。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發展農業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甘蔗、改良優良水稻品種,實現增加民眾收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