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破浣溪沙·風絮飄殘已化萍

《攤破浣溪沙·風絮飄殘已化萍》是清代學者納蘭性德的詞。這首詞以景起筆,因景誘情。風絮飄殘,蓮花盛開的季節,詞人由此景回憶起了同在此季逝世的愛妻。拈一瓣花香,追憶亡妻生前的美好情景。全詞表達了詞人對亡妻的思念之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攤破浣溪沙·風絮飄殘已化萍》
  • 作品別名:《山花子·風絮飄殘已化萍》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飲水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攤破浣溪沙
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悔多情。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攤破浣溪沙:詞牌名,一名“山花子”。實為“浣溪沙”之別體,不過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韻於結句而已。雙調,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四句兩平韻。
⑵泥蓮:指荷塘中的蓮花。
⑶倩:請、懇請。此處謂蓮花被藕絲纏繞。
⑷縈(yíng):迴旋纏繞。
⑸拈(niān):用指取物。
⑹零:動詞,流下。

白話譯文

風中的柳絮殘飛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蓮花雖然剛勁果斷,但是它的莖卻依然會絲絲縈繞不斷。別離時拈一花瓣贈與對方,記念以前的事情,人們常說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會很深,現在真的悔恨曾經的多情,回到傷心離別的舊地。淚水禁不住悄悄流下來。

創作背景

康熙年間,詞人的妻子盧氏因難產而死,詞人為了悼亡亡妻,同時為了抒發自己內心的傷感之情,故寫下了這首詞。

作品賞析

文學鑑賞

這首詞的上片前兩句是荷塘敗落的實寫。首句絮化為萍表達妻子亡故,以“飄殘”而感知了季節之悲,同時也是人生之秋的寫照。“泥蓮”句謂藕已斷而尚絲連,雖然一生一死,人天永隔,而偏偏情未斷,自己對亡妻仍思念不斷,這既是實景,又是不絕的情思。“珍重”二句追憶當初,因景誘情。詞人囑咐妻子千萬要另燒一炷結願香,不要忘記前生的情分,以便來生重尋舊好再締良緣。情重更見心苦。
下片承上抒情,前兩句化用杜牧詩句《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句意,“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箇悔多情”,作者後悔妻子在世的時候,沒有對她深情相待,自覺對她薄情。因作者與妻盧氏結婚時,他心中還惦念著姓謝的表妹。自己因為對表妹謝氏的多情,而對盧氏薄情。如今想來人在的時候沒有好好珍惜,而今人不在了,只有偷偷流淚的份了。“悔”字為反語,不悔之意。這是對於“情”的一種特殊感受,是更深沉得情的告白。後兩句是真情的率性表露,“斷腸”和“淚”恰是因多情而傷痛徹骨,悽苦惆悵。
全詞由唉生怨,由怨生悔,情深意苦,感人至深。

名家點評

清初詞人陳維嵩:“全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公元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的聲譽,在整箇中國文學史上,也以“納蘭詞”為詞壇一說而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之地。其詩詞的創作呈現獨特的個性特徵和鮮明的藝術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