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天閣鄉

攀天閣鄉

攀天閣鄉位於維西縣城以北,東、南與永春鄉接壤,西及西北端與白濟汛鄉連結,東北與塔城鄉為鄰,總面積282平方公里。境內有安益河、工龍河、阿克河、菖蒲底河自高山流人永春河。自然資源以森林最豐富,且有珍稀動物滇金絲猴出沒其間,林間產品如松茸、羊肚菌、木耳、獲警、天麻等比較豐富。礦藏有鉛、鋅、鐵、石棉、汞、煤、油頁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攀天閣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維西縣
  • 電話區號:0887
  • 郵政區碼:674602
  • 地理位置:維西縣中部
  • 面積:282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雲R
簡介,人文,文化教育,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資源環境,民政工作,

簡介

攀天閣鄉位於維西縣城西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全鄉國土總面積282平方公里,轄8個村委會,61個自然村106個村民小組。全鄉村民呈“大雜居,小聚居”局面,主體民族是傈僳 族,占全鄉人口59%。2006年末有農業戶數3509戶,14576人,全鄉最低海拔1750米(新華村蒼蒲底)最高海拔2760米,高差懸殊1010米,屬高寒山區,全鄉平均氣溫13℃,年降雨量 1101毫米。形成立體氣候類型,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栽培,是世界高海拔產稻區。全鄉地勢呈“梯階狀”分布,緩坡部局,主要形成兩片。年平均氣溫10—13℃,無霜期240—260天,年均降雨量993毫米。2006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2662萬元,農民人均所得總額2027萬元,人均純收入1401元。全鄉糧食總產量5976噸,人均有糧 409公斤。 在清代及其以前,攀天閣盆地原為沼澤地帶,境域以工龍為活動中心,住有土目頭人。清末開鑿落水洞將水泄出,攀天閣漸成平壩,此後逐漸開墾農田,居民日漸增多。民國年間設攀閣鄉,管理現在鄉境大部分地方及塔城鄉的川達、海尼一帶地方。新中國建立後在此設區,通常稱第二區。公社化中先後以“衛星”、“東方紅”、“攀天閣”為名建人民公社。1988年4月設鄉人民政府,下設8個行政村,分管102個自然村。1995年末,全鄉人口有 2 730戶。14 718人,傈僳族占 55%左右,漢族約占 ZI%,納西族約占15%,藏族占6%,普米族 3%左右。鄉(區)政府駐地一直在皆菊村,距縣城 31公里。

人文

歷年來,攀天閣鄉人才層出不窮,有許多離退休幹部,曾在建設維西、迪慶乃至省的各項事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經過培育,先後出現了23名副科長以上領導乾 部,13名高級教師;工農村格來等村民小組蜂躍宏和餘明輝經過苦熬學習參與了香格里拉4人組合,前往韓國演出表演,曾獲得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銀獎”稱號,受到黨中央主席胡錦濤的接見,為香格里拉增添了精神風彩。
攀天閣鄉攀天閣鄉
近幾年來,隨關人民物質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國家政策的支持,村民對教育熱情高漲,積極參與“普九”工程建設,每年都有考生考取各類大專以上院校,逐漸穩步實現大學生空殼村、空殼社、村民文化素質日益得到加強。

文化教育

全鄉有初級中學1所(攀天閣中學),占地面積13400畝,有教室1144平方米,教師宿舍樓1幢,學生宿舍874平方米;操場1個,學生食堂1個,校內設有實驗室、圖書室、微 機室。在校學生766人;在職教師31人,有完小6所(其中寄宿制國小4所)。有國小教師103人,在校小學生1569人。
攀天閣鄉攀天閣鄉
全鄉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了國家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兩免一補”和獨生子女“三名費”政策總計。為全鄉困難學生減免、幫補、發放生活費、雜費國小91692.00元;中學17792.00元;高原農牧民困難學生補助828050.00元。2006年國小升國中考取縣一中 22人;國中考取縣高中27人。全鄉建設文化站1個,圖書室2個,人民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有待於提高。

農業生產

1、永春河沿線主要依託於糧食種植為突破口,大力建設生豬生產及育肥,供給縣城的肉食消費;山區或半山區主要發展山羊、牛的生產、育肥,供給出大理地州的食用消費。
2、蔬菜種植也是河谷地區的收入亮點,一部分村民已嘗到甜頭,生產規模已日益擴大,主要種植早蠶豆、旱辣椒、旱黃瓜、旱蕃茄等。攀天閣壩子皆菊村)主要建設黑谷產業,繼續加強黑谷的種子保存及推廣,以高海拔產稻區為品牌,向市場提供優質大米。山區或半山區的雜糧工程有待繼續加強,主要種植燕麥、蕎類作物,進行加工,供給需求地的要求,獲取最大的收入。
3、山區或半山區天然生長的資源豐富,主要有松茸、龍膽草、羊肚菌等質優味美山貨、藥材,此類項目建設對村民的收益有主要的支撐。因此,保護與開發是擺在村民目前的頭等大事,政府應加強巨觀調控,要求村委會切實採取對應措施,建立農民合作組織,對上述資源進行加強管理,並推行人口種植,擴大量的收入。
4、山大、林密、花香區是蜜蜂生活的好場景,憑藉這優勢,安一村、工農村等高半山區適宜於蜂的養殖,生產蜂蜜銷往縣城乃至州、省城。低投入,高產出的投資將給村民創造了效益。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全鄉8個村委會62個自然村已基本實現了通電,只是電路陳舊,供電尚未完全保障;8個村委會 16個自然村晴雨通車,還有25個自然村晴通雨阻; 21個自然村通自來水(主要找水源引用),有40個自然村還未通水,飲水困難。全鄉建設有2個初具規模的農貿市場(新樂逢六街天,攀天閣鄉政府所在地的逢九街天)。全鄉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其中有1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5戶居住磚木結構居住;有237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1046戶居住其他結構住房。人畜同居戶數2538戶。全鄉設有信用社、郵政所、電信所、衛生院等服務性機構。

資源環境

全鄉礦產豐富,主要部局在新樂、新華、安一、嘎嘎四個村,分別蘊藏有銻、鋅、煤、銅、鉛多種礦物質。
全鄉因為氣候的多樣化,為種植多種農作物提供了良好條件,河谷一線(三個村,新華、新樂、嘎嘎塘)主要進行糧食種植為突破口,開展生豬育肥,和仔豬的改良,上四村(安一、皆菊、工農、美洛)進行山羊及牛的飼養。

民政工作

1 深入民眾,災情第一線,參加抗災救災,做好災情統計上報工作,為領導正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妥善安排好災民的生產生活。
2 及時發放社會福利救濟款,保障社會福利救濟對象的基本生活。
3、積極開展好優撫撫恤工作。
4、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5、婚姻登記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