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療法

推拿按摩療法,是在人體體表上運用各種手法以及作某些特定的肢體活動來防治疾病的中醫外治法,具有疏通經絡,滑利關節,調整臟腑氣血功能和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推拿
  • 別稱:按摩
簡介,按摩手法,

簡介

推拿,又稱按摩,就是用手在人體皮膚、肌肉、穴位上施行各種手法,達到保健、治病的目的。可以由他人按摩,也可以自我按摩,就是自己給自己按摩。
套用推拿防病、治病、健身益壽,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幾千年前就受到中國醫學家及養生學家的高度重視。如《黃帝內經》中就指出:“按摩勿釋,著針勿斥,移氣於不足,神氣及得復。”說明在秦漢時期推拿已成為醫療和養生的重要手段。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內篇遐覽》中曾提到有《按摩導引經十卷》,惜已佚。但在《養性延命錄》中,曾轉引導引經部分內容曰:“……平旦以兩掌相摩令熱,熨眼三過,次又以指搔目四眥,令人目明。……又法摩手令熱以摩面,從上至下,去邪氣令人面上有光彩。又法摩手令熱,雷摩身體,從上而下,名曰乾浴,令人勝風寒時氣、熱頭痛,百病皆除。”導引經的上述內容曾為許多書籍所推崇、引用。隋代的《諸病源候論》每卷之未,都附有導引按摩之法。當時,自我按摩作為按摩的一個內容十分盛行,它的廣泛開展,說明按摩療法重視預防,注意發揮病人與疾病作鬥爭的主觀能動性。隋唐時期,在人體體表施行按摩手法時,塗上中藥製成的膏,於是,一種既可防止病人表皮破損、又可使藥物和手法作用相得益彰的膏摩方法有了發展。膏的種類很多,有莽草膏、丹參膏、烏頭膏、野葛膏、陳元膏和木防己膏等,根據不同病情選擇套用。而且膏摩還可用以防治小兒疾病,《千金要方》中指出:“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寒風”。這個時期已有按摩專科,並有按摩博士、按摩師等職務名稱,可見當時按摩已頗盛行。尤其是著名醫學家孫思邈十分推崇按摩導引,他在《備急千金要方養性》中提及:“按摩日三遍,一月後百病並除,行及奔馬,此是養身之法。”孫氏此論,既是對唐代以前養生學的繼承,又是他自己經驗的總結,對後世的影響很大。

按摩手法

按摩的手法很多,歸納主要有以下幾種:
1、摩法:用手的掌部和指腹在患部慢慢作往返直線撫摸,作用部位較淺,動作應輕巧靈活。
2、按法:用掌心或掌根或雙手重疊在一起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壓患部適當部位,注意用力要均勻適當
3、拿法: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適用於肌肉豐滿出或肩、肘關節部位
4、擦法:用手掌、大小魚際、掌根、或小指腹在皮膚上摩擦。操作使用上臂帶動手掌,力量大而均勻
,動作要連貫,是局部皮膚有灼熱感。
5、揉法:用拇指和四指呈相對方向揉動,手指不能離開皮膚,是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
6、搓法:兩手掌相對置於患部,用力作上下和前後的搓動,動作宜協調輕快,雙手用力要均勻、連貫
7、滾法:用手背掌指關節突出部或以小魚際、小指掌指關節的上方在皮膚上滾動,操作時用力要均勻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羅紋面捏住患側的手指等小關節部位對稱性反覆交替的揉動。操作時動作宜加
速、靈活,防止或糾正指、趾攣縮及畸形。
9、拍打法 :用虛掌拍打患側肢體肌軀體部,用力輕巧而又反彈感,動作要有節律。起到解痙作用。
10、屈伸 :一手握住患者肢體遠端,另一手固定其關節部,順著關節緩慢地作屈伸活動。屈伸幅度
應根據病情而定,先小後大,逐步恢復到正常活動度。
11、抖法 :用手握住患肢的遠端,輕輕抖動,患者應放鬆肌肉。抖動時應連續不斷,不可間斷用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