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貨幣

拜占庭貨幣

公元312年以後,君士坦丁大帝開始在錢幣上才用基督的象徵符號,君士坦丁大帝還採用了金“索里都斯”(solidus)。拜占庭式鑄幣的特徵是形式主義,遠不同於希臘、羅馬的現實主義。直到查士丁尼一世(公元527~565年)時期,錢幣上以人物正面像為特徵的圖案才牢固的確立下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拜占庭貨幣
  • 時間:公元312年以後
  • 帝王:君士坦丁大帝
  • 特徵:以人物正面像為特徵
來源介紹
查士丁尼一世還於公元538年採取了銘刻日期的制度(以其即位年為基礎)。在此之前,阿納斯塔休斯於公元498年採用了一種新式的青銅鑄幣(努繆姆<nummium>)。此幣和金索里都斯幣構成拜占庭的主要通貨,長達千年之久。
赫拉克琉斯統治時期(公元610~641年)採用“赫克格拉姆”(hexa-gram)和查士丁尼二世(公元685~695年)時期耶穌基督肖像出現在鑄幣上。
開始,在鑄幣上採用基督肖像的嘗試未能持久(破壞聖像運動盛行了一個半世紀),直到9世紀後半期,基督耶穌像及隨後的聖母像才比較多出現。
至10世紀末,拜占庭產生了一系列無名青銅鑄幣(anony-mous)和新的金諾米斯馬(nomisma)幣,持續時間很長。
到了晚期,拜占庭鑄幣在金屬成分和式樣兩方面逐漸低劣,以至於到了末期,出現了皇帝約翰八世帕拉奧羅瑪古斯的極其粗糙的錢幣。
查士丁尼二世 鑄造的金索里都斯幣
拜占庭貨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