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民間音樂

拉丁美洲民間音樂指的是土生白人和印歐混血人的音樂。這些音樂受到歐洲音樂的強烈影響,甚至直接來源於伊比利亞半島上的西班牙、葡萄牙音樂。但是它也並不等於歐洲音樂的簡單摹本或翻版。在五百年的漫長歲月中,伊比利亞半島的音樂逐漸適應了拉丁美洲瑰麗多姿的風土人情,發生了很多變化,吸收了印第安音樂和美洲黑人音樂中的某些因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拉美民間音樂
  • 類別:音樂風格
  • 創作人:土生白人和印歐混血人
  • 特點:熱情洋溢的風格,激盪人心的氣氛
基本資料,音樂特點,音樂背景資料,音樂體裁 豐富多樣,哈巴涅拉舞曲,秘魯圓舞曲,庫艾卡,班布戈,霍羅波,阿根廷的探戈,

基本資料

在土生白人和印歐混血人的共同努力下,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拉美民間音樂,在拉丁美洲,白人最多的國家有三個,即阿根廷、烏拉圭、哥斯大黎加。它們的音樂自然帶有較多的土生白人色彩。實際上整個拉丁美洲除了安第斯高原的秘魯、波利維亞、厄瓜多,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印第安人居多數,加勒比海島國海地黑人占多數外,其他各國都有相當數量的土生白人和大量的印歐混血人。可以說拉美民間音樂是這一地區的主流音樂,滔滔奔騰,貫串了整個拉丁美洲,只是由於地區的差別,呈現出不同的風貌而已。

音樂特點

拉丁美洲民間音樂與歐洲民間音樂很大的不同點在於它那熱情洋溢的風格,激盪人心的氣氛和充滿動力的節奏。但它同時又帶有淡淡的憂鬱、哀愁,然而並不悲痛,這是從祖先遺留下來的懷鄉、思念祖國之情。它大多採用七聲音階,並常用變化音和轉調,歌曲中的歌詞為西班牙葡萄牙語。旋律的進行比較平穩、圓滑,聲樂唱法較鬆弛,音色柔和抒情,重唱形式多,和聲中喜用平行三度、六度。節奏以3/4、6/8拍居多,強調切分節奏。旋律與伴奏常為兩種節奏。節拍的交錯、交替很多。樂段結構對稱方整,大量採用歐洲樂器,吉他豎琴手風琴、曼德林、薩克斯小提琴長笛用得很多。其中吉他是最重要的樂器,並在拉丁美洲各地形成了一個吉他家族,其中包括蒂波里(三弦)、瓜德羅(四弦)、恰朗戈(五對雙弦)等小吉他和具有凸起背板的吉他(一種低音大吉他)。它們是聲樂和器樂中不可缺少的樂器。來自西班牙的豎琴在拉美也流傳很廣,墨西哥、秘魯、委內瑞拉、巴拉圭、……到處都有它的蹤跡,而且已經成為一種真正的民間樂器。

音樂背景資料

據說秘魯的不少村莊裡都有人演奏豎琴,而且自己製造豎琴。他們還發明了一種演奏豎琴的特殊方法,即把豎琴扛在自己的肩上,邊走邊彈,而且是倒拿著彈奏。當然這是一種不轉調的簡單的豎琴。豎琴最為普及的是被稱為豎琴之國的巴拉圭,在此發展了一種豎琴彈唱,音色明快清亮,歌聲嘹亮飄逸,十分迷人。在墨西哥一種名叫馬里阿奇的音樂很有特色,由小提琴、吉他、小號、大吉他組成的樂隊,加上幾名男女歌手,就可以表演這種熱情奔放的音樂,也可以應邀去愛慕的姑娘窗前演奏小夜曲。馬里阿奇的歌曲內容大都歌頌祖國、家鄉、愛情。
在墨西歌還有一種很有特色的"瓦斯台克"唱法,這是一種真假聲結合、泛音與基音急劇交替的唱法,很有效果。在瓜地馬拉和墨西哥南部有一種馬林巴音樂也很有名。馬林巴是從非洲傳入的一種琴板下面帶有葫蘆共鳴器(葫蘆上端挖有小孔,貼有笛膜)的木琴,常由幾個人一起演奏,而且在每塊板下面的長方形木製共鳴管尖端還挖孔貼上葦膜,演奏時會發出嗡嗡的音響。現在也常加上手風琴、沙球、鼓、薩克斯、黑管在一起合奏。馬林巴的音色寬厚、餘音悠長,既能演奏華麗輕快的曲調,也能表現溫柔、委婉的情感,當地人民極為喜愛,瓜地馬拉也被稱為馬林巴之國。

音樂體裁 豐富多樣

拉丁美洲民間音樂的體裁也極為豐富多樣,歌與舞常常是一體的。比較典型的有古巴的哈巴涅拉和桑調,巴西的波薩諾瓦、蘭巴達,秘魯的秘魯圓舞曲,墨西哥的松、蘭切拉,智利的庫艾卡,哥倫比亞的班布戈,委內瑞拉的霍羅波,阿根廷的探戈、加托。

哈巴涅拉舞曲

哈巴涅拉是一種舞曲,它的原意是“哈瓦那的”,有人認為它源自法國。後來由於歌曲“鴿子”傳入歐洲和比才在歌劇“卡門”中採用了這種體裁而名聲大振。哈巴涅拉舞曲是2/4拍,弱起的節拍和切分音、附點音符的大量套用給人以一種搖曳的感覺,它的曲調徐緩,並略帶纏綿之情。除“鴿子”外,福恩特斯作的“你”是哈巴涅拉這一體裁中最出色的作品。巴西的波薩諾瓦被稱為新的、中產階級的桑巴,它比較冷靜文雅,表演時輕聲慢唱,與黑人熱情的桑巴風格相去甚遠。霍賓所作的”來自伊帕馬的姑娘“是其中最著名的作品。

秘魯圓舞曲

秘魯圓舞曲是從歐洲傳來的維也納圓舞曲與濃郁的秘魯鄉土氣息相結合的一種體裁,內容多與愛情有關,它的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它也是能唱的,在歌曲中有的還加進歡呼和口號,以渲染氣氛。著名的作品有“利馬姑娘”、“我的秘魯”等。
蘭切拉是墨西哥一種典型的鄉村歌曲,歌詞簡單,曲調樸素、自然,在鄉村中很流行。最著名的作品有“華金娜”。

庫艾卡

庫艾卡是智利最流行的歌舞體裁,據說是在19世紀南美獨立戰爭時期從秘魯傳來的,這是一種表現愛情的男女雙人對舞,其音樂多為大調式,6/8拍,節奏明快,除樂隊還有伴唱,再加上舞蹈者拍手,顯得活潑風趣。

班布戈

班布戈是哥倫比亞最有特色的歌舞體裁,它具有愛情的內容,它將印第安人的憂傷、黑人的熱情和西班牙人的豪爽氣概融為一體,曲調歡快又略帶憂傷。班布戈大、小調式均有,節拍為3/4、6/8。當它以歌曲形式出現時,常由一人獨唱,然後以平行三度的二重唱結束。

霍羅波

霍羅波是委內瑞拉代表性的歌舞體裁,這是一種三拍子的舞曲,多為大調式,曲調明朗、歡快,旋律線悠長,富於歌唱性,速度較快。它由豎琴奏曲調,四弦琴奏和弦,沙球提供基本節奏。古鐵雷斯 1915年的作品"平原的心"是這一體裁的優秀作品,這首歌曲流傳於拉丁美洲和世界各地,被譽為委內瑞拉的第二國歌。

阿根廷的探戈

阿根廷的探戈是拉美民間音樂中最有代表性的歌舞體裁,這是人所共知的。但近年來在國內受到迪斯科的巨大衝擊,青年中喜愛探戈的人越來越少。阿根廷政府提出要復興這一代表阿根廷文化的歌舞。在北歐的挪威卻對探戈十分喜愛,每年都要舉行一次有10萬人參加的民眾性的探戈藝術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