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真旺姆

才真旺姆

“此生不負為人願,悲作航船智作帆。若人識得心中寶,千年險路一日還。”這樣充滿智慧與力量的七言詩,出自新浪微博“才真旺姆”的“出家日記”。

法號才真旺姆,原名馬瀅,一個畢業於青島大學濟南姑娘。

2009年,馬瀅開始修行,2012年10月剃度,法號“才真旺姆”(漢譯“持壽自在母”)。

四川省甘孜新龍東祉寺、海拔4200米的雪域高原開始了清苦而充實的修行生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馬瀅
  • 外文名:Ma Ying
  • 別名:才真旺姆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濟南
  • 出生日期:1988年11月24日
  • 畢業院校青島大學
  • 信仰:佛教
人物生平,個人生活,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一條《美女大學生出家》的新聞讓馬瀅從高原的寺院進入了公眾視野。正如馬瀅自己所言,如今被很多人關注,總會擔心有很多事情處理得不夠好。謹慎和真誠是馬瀅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照片上剃度之前的馬瀅清秀恬靜,跟普通的年輕學生並無兩樣。在2009年開始修行之前,這位女孩兒曾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校園生活。
三次轉型:理科第一名到廣告系再到佛學院
跟許多有選擇困難症的年輕人不一樣,馬瀅在做決定時沒有過多的猶豫,顯得勇敢果斷。馬瀅總是敢於為自己“轉型”。第一次“轉型”發生在高中入學伊始。2004年,馬瀅考入山東省實驗中學的理科班,但剛開學馬瀅便成了“落跑”的第一名。“那時候我的入學成績是班裡第一。我們學校的優勢是理科,所以班主任非常不願意讓我離開。但我還是聽從內心的聲音,自己到辦公室去求老師,最終如願學了文科。”
高考結束後,馬瀅又實現了生活的第二次“轉型”,這次馬瀅想成為一名廣告人。2007年,馬瀅考入青島大學文學院。“大二分專業的時候,我面前有四個選擇:中文、文秘、新聞和廣告。別人考慮的可能是學什麼最賺錢。你知道我想的是什麼嗎?不虛妄的說,我想的是學什麼專業才能更好地幫助社會。結合自己的興趣,我最後選擇了廣告,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創意來傳播正面能量。“
但廣告界並沒有等到馬瀅。大二時,馬瀅決定開始修行;大學畢業一年後,在2012年馬瀅決定正式剃度,從此進入佛學院。“那時我就是莫名地對佛法親近起來,所以事情很自然就發生了。其實任何人都適合學習佛法,當然也不用擔心所有人都會像我這樣出家。”剃度出家,這可能是她的最後一次“轉型”,馬瀅表示無悔。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對選擇,尤其是對年輕的學生而言,從高考到就業,到處都有令人困擾的難題。對此馬瀅說:“興趣是最大的天賦。當你真的喜歡了,才會願意努力。努力了才會出好成績,到時候自然不愁就業。最近下山交流時也遇見一些同學,說父母逼著自己報了不喜歡的專業,非常痛苦。希望你們不要成為這樣。快樂學習,成功自得。”
吃過“青春文學”的苦
“我從小也算有自己的個性。國小時看了很多書:余秋雨三毛賈平凹歐亨利茨威格……也的確是讀懂了。高中時喜歡寫作和音樂,那時買的打孔碟就有幾大箱子。”馬瀅說。
看名著,買CD,進入大學之前的馬瀅算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但高中的馬瀅常常陷於自己的幻覺,過得很虛幻。”馬瀅坦承自己也曾犯過“矯情病”:“那時我會把生活當成小說在過。其實人們的很多痛苦都是自己琢磨出來的。尤其是沒遇見什麼事的年輕人,特別喜歡把一些小情緒無限放大。”馬瀅覺得自己是真正清醒起來了。從開始修行迄今,馬瀅得到的鼓勵遠多於質疑。“多年未聯繫的國中數學老師輾轉找到馬瀅,聽到她出家的訊息後,很多個晚上都難以入眠。一想到馬瀅都能放下一切,她自己的煩心事好像也煙消雲散了一般。老師說她一定會有大成就,還希望馬瀅回濟南的時候也給曾經的老師們‘上上課’”。
早戀無須避諱 高中也失戀過
高中期間,馬瀅一直擔任團支書,曾獲得優秀班幹部稱號,三年生活過得平靜順利。“說到最大的挫折,就是早戀被老師發現。照例是要請家長的,但母親在和老師溝通完後卻像什麼也沒有發生一樣。倒是那個男孩兒被家裡人施加重壓,強迫分開。我那時失戀後,天天都會哭,很久走不出來,再加上又正值多愁善感的青春期,想來真是很黑暗的一段時光。
早戀說來敏感,實則普遍。所以儘管想了很久要不要談這個話題,馬瀅還是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覺得感情的特質是水,硬斷是斷不掉的,也根本壓不住,與其避而不談,不如溫和開放地去引導。很多大學生可能在感情上會有些肆無忌憚,甚至不自愛。這其實並不是他們的情感出了問題,而是從高中開始就沒有人教他們該如何正確面對。”
“高考”二字依然讓馬瀅心驚
“雖然高中三年過得還算順利,但一說高考,我心裡還是忍不住一驚呢,哈哈。”馬瀅說,自己也看過網上瘋傳的高中生突然大笑後跳樓身亡的視頻,“當時我班上也有得抑鬱症的同學,每天都需要吃藥。人生其實很長。有些事在當下時覺得大的不得了,就像一座山一樣無法逾越。但過幾年後再回頭看,那充其量就是一個緩坡。高考只是生命歷程中的一站,用心經歷過就好。
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高考更像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被名牌大學拒之門外,則意味著從一開始就遠離了成功。“可他們為什麼要成功?為什麼要賺錢?其實答案一直都是為了讓自己快樂。但太多人走著走著就把這個目標忘了。不信你看,現在事業成功的人比比皆是,但是真正幸福快樂的人又有多少?”
馬瀅說,自己也是犯過錯才體會到這一點。高二時,班裡流傳著關於班主任韓老師的謠言,說他如何地不好。結果在填寫期末評教表時,包括馬瀅在內的很多同學都寫了老師的過失。當時韓老師把作為團支書的馬瀅叫到辦公室,難過地問是不是同學們給他的評價很差。馬瀅謊稱自己並不清楚。這次評教最終嚴重影響了老師的職業生涯,第二學期他就被調走了。她總想道歉,卻沒有機會。想對韓老師說一聲:真的對不起您!非常感恩您那時候的恩德,願您今後的人生順利平安。
如今已是馬瀅修行以來的第五個年頭。在四川甘孜新龍東祉寺內,馬瀅如願過著清苦卻快樂的生活,她說:“我特別想勸孩子們,與其耗盡一切代價往外爭搶,不如本分守住內心的光亮。一個人如果能做到知足少欲、善良具德,平淡真誠地過完一生,並努力幫助他人,內心應該會富足安樂。此時,你不只是一個‘事業成功者’,更是一個‘生活成功者’。”

個人生活

馬瀅自幼外婆信佛,小時候跟著拜佛訪寺,雖沒有太大感受,但也是一個緣起的形成。2009年4月馬瀅大二,去市圖書館找佛法的書,看的第一本書就是《圖解密宗》,然後便開始瀏覽一些佛法論壇,請來楞嚴咒每天誦讀,也產生很多感應甚至奇蹟。
因緣巧合之下,馬瀅開始慢慢被其他修行領域吸引,但在根除煩惱及解答宇宙終極疑問上,還是發現這些方法的無力。那時馬瀅在部落格上寫,宇宙啊,賜給我一個師父吧。2011年2月,馬瀅便遇見了上師。回憶起來,皈依上師三寶的那一天,是馬瀅生命中最重要最溫馨的一天。同年8月,從上師所在的神山回來之後,馬瀅依教進入索達吉堪布的“菩提學會”學習,才算一點點明理,逐漸深入佛法。
為什麼會選擇出家?
馬瀅:很多人佩服我出家的“勇氣”。我常回覆說,就像有了金子自然扔掉廢鐵一樣,根本不需要任何勇氣。當我們逐漸進入佛法,通過學習、觀察、實踐,你會發現佛法句句真理,並真切臣服於佛法廣博無邊的智慧。那時,做出這個決定一點都不難。如微博中所寫:“每每有人問我為何會出家,總不知該怎樣回答。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亦不存在什麼逃避。原因里,有對人生與輪迴之苦的體悟(出離心),有為眾生拔苦之渴望(菩提心),有對宇宙終極實相的探求(無二慧)。最後只能回復一句話:我出家,是因為佛陀說得對。”
出家這個決定是受家庭影響,還是自己某一刻的頓悟,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
馬瀅:“2012年7月,我第二次上神山。彼時並沒有出家的想法。而上山之後,驚如上岸,一看山下,滿滿的全是漩渦。之前在世間,因所有人都在漩渦里轉,一個趕一個,難有發覺,臨至聖地,才突曉差別。記得那個早上,我在神山濕漉漉的清晨醒來,聽見上了岸的自己說:我再也不想下去了。” 這是微博里對這個問題的描述。
之前剛上山時問上師我可不可以出家,心裡特別忐忑,就害怕上師讓我出家,上師就回答:“喔……慢慢來慢慢來……”後來心定後再打電話問上師,心裡一樣忐忑,但害怕的是上師不讓我出家。上師回答說:“喔!很好的!很好的!”高興的我眼淚都流出來了,拉著當時尚未出家的圖丹蔣揚師就跳起來。蔣揚師,1987年的,從山東大學研究生考取了南京大學博士,也是在那時發現自己本來就想出家,和馬瀅同一天剃度
“才真旺姆”這個微博名字的來源,有什麼含義嗎?
“才真旺姆”是她出家後法名藏文音譯,翻譯過來是“持壽自在母”,是剃度那天大恩上師取的。上師會根據每個人的特質取不同的名字。出家前做居士時的法名是“慈誠卓嘎”,“持戒白度母”之義。

社會評價

馬瀅的微博日記一經公布,立刻引起了大量網友的圍觀,網友們紛紛感慨美女大學生換上僧衣之後的那份迥脫塵氛的從容秀逸,揣測著她所經歷的人生故事:“這個決定需要多大的勇氣啊!你到底經歷了什麼?”“雖然不認識,但希望你幸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