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鏟下的文明江西重大考古發現

手鏟下的文明江西重大考古發現

《手鏟下的文明江西重大考古發現》是2004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主要從考古、歷史研究等方面進行闡述,是考古學家、歷史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參考資料。

基本介紹

  • 書名:手鏟下的文明江西重大考古發現
  • ISBN:9787210029120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7月1日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7月1日)
平裝: 566頁
開本: 32開
ISBN: 7210029125
條形碼: 9787210029120
尺寸: 20.8 x 14.8 x 3.2 cm
重量: 839 g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以從事文物、考古、歷史研究的專業人員為主要對象,兼顧社會各層次讀者的人文類學術著作,以大量翔實的圖文,流暢的筆調,記載著手鏟下的文明,揭示出贛鄱流域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再現了江西古代社會豐厚的歷史文化。

媒體評論

以《手鏟下的文明》為標題,用半個多世紀來江西九項重大考古發現,譜寫江西文物考古事業的篇章,是一種非常好的形式。這九項重大考古發現,基本上已概括了江西文物考古事業的成就。
江西的舊石器遺蹟發現較少。在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卻發現了從舊石器時代晚期、末期到新石器時代早期的文化層堆積,疊壓序列清晰,上層距今約14000~9000年,下層距今約20000~15000年。其中,有距今13000年的原始陶器殘片,有距今約15000~12000年之間的野生稻和栽培稻(0nyga nivaza)植矽石共出的遺蹟。栽培稻和原始陶器的發現,都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更說明江西在中華民族文化形成的歷史上,並不落後於中原地區。長江中下游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搖籃。
中國進入文明社會之後,江西占文明呈現m了燦爛的光輝。樟樹吳城商文化遺址和新乾大洋洲商代大墓的發現最為重要,證明商文化到達了江西,但從新乾大墓中出土的銅器看,大量的青銅器都具有濃厚的地力。色彩,純粹的商王朝的銅禮器只占少數。江西的青銅手工業製造、已形成了比較完矯的系統。瑞昌銅嶺商代銅礦遺址的發捌,發現了豎井巷道,各種採礦工具,包括選礦用的木溜槽俱已齊備,是我國和世界上最早的礦業遺蹟。江西在我國古代青銅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江西地處長江中游以南,越南嶺、大庾嶺山脈到達珠汀流域的兩廣,在溝通黃河、長江、珠江二大流域的經濟交流和文化融合中有著重要作用。中國古代南北陸路交通主要有三條,東道自河淮平原至吳越,西道逾秦嶺至巴蜀滇黔,中道最為重要,以荊襄為樞紐,分兩路南下。商文化南下與吳城、新乾的青銅文化接觸,可能是從中道的東路進行的。當時穿大庾嶺到兩廣的通道沒有開通,商文化只到贛南而止。秦漢時期,中道的西路是以北方的長安(西安)為起點,東南走商山路到荊襄,渡江至臨湘(長沙),南至郴州,穿五嶺至曲江達番禺(廣州),西漢南越王墓隨葬品的濃厚的楚文化因素,正是這條交通路線所產生的影響,它是漢唐以來的舊路,也是中道的主幹路線。中道的東路自商代以後稍嫌沉寂,三國吳時鄂州興起,東路自襄陽東南至鄂經蘄黃,抵江州(九江),南下至洪州(南昌),沿贛江至吉州(吉安)、虔州(贛州),穿大庾嶺達韶關(曲江),特別是唐開元四年(716年),張九齡鑿通大庾嶺新路後,“坦坦而方五軌。闐闐而走四通,轉輸以之化勞,高深為之失險”(張九齡《開鑿大庾嶺路序》,見《曲江張先生文集》卷十七),大大改善了路況,較中道西路郴州至韶關段更為通暢。交通路線的興衰,與經濟文化的發展有密切關係。
北宋國都東遷汴梁(開封),中原與南方交通為之改變,長安東南的商山荊襄路驟然衰落。從汴梁至嶺南主要走潁昌(許昌)、信陽至鄂州轉江州,或東南走惠民河經陳(淮陽)、潁(阜陽)、壽、廬(合肥)至江州。江西贛州大庾嶺通道還承擔了浙西往嶺南的運輸。江西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尤以制瓷手工業最為突出。江西制瓷手工業從唐代開始,逐漸取代浙江。洪州窯從東漢晚期開始,東晉南朝至盛唐是洪州窯的興盛期,中唐以後衰落。代之而起的是吉州窯和景德鎮窯。吉州窯包括永和鎮窯場和臨江窯,唐代末年已有燒造,但其興盛期應在南宋,它繼承了北宋以來北方諸窯的工藝,並逐漸形成吉州窯的獨特風格。永和鎮窯場的規模很大,在沿江鎮街上有許多“前店後場”的制瓷手工業窯場遺址,是保存最好、年代最早的以手工業為特徵的古代城鎮。景德鎮窯場也是一座以制瓷為中心的城鎮,是名副其實的“瓷都”,自宋代以來便成為全國制瓷中心,元明清三代在此設立御窯廠,把景德鎮制瓷手工業推向了中國古代制瓷工藝的高峰。五十多年來,考古調查發掘工作不斷,近年在以珠山為中心的御窯廠地區發掘了不同時期的窯址,出土了數千件元明清各種類型的官窯瓷器。江西制瓷手工業考古的學術成就,
震驚世界。
……

目錄

徐苹芳序
孫家驊 詹開遜前言
彭適凡雪白稻米從這裡種起
——萬年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
周廣明南方青銅文明的聖殿
——吳城遺址
詹開遜長江中游的青銅王國
——新乾大墓
劉詩中托起青銅文明的擎天柱
——瑞昌銅嶺商周銅礦
李科友仙水岩千古謎
——龍虎山崖墓
余家棟熊熊燃燒的千年窯火
——歷代名窯
周暘光鮮亮麗的絲綢寶庫
——德安南宋周氏墓
楊軍破解白酒起源之謎
樊昌生——李渡無形堂元代燒酒作坊
許智範金枝玉葉的最後歸宿
——明藩王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