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諡號用詞)

戾(諡號用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戾: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戾
  • 外文名crime; humiliation; sin
戾: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
漢武帝太子劉據死於巫蠱之禍諡號為戾,《漢書·武五子傳》:“故皇太子謚曰戾,置奉邑二百家。”
此外有另一種說法,指的是蒙冤受屈的意思。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提到,“戾,曲也。從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故而“戾”字應取蒙冤受屈之意。再者,劉據的諡號是漢宣帝劉詢所上,對於自己屈死的祖父,“戾”字,應該不會採用上一種意思。因此採用蒙冤受屈的意思更合適點。
景泰帝朱祁鈺明英宗朱祁鎮的弟弟。1449年的 “土木堡之變”中,英宗被蒙古也先部隊俘獲,時為郕王的朱祁鈺倉促登基稱帝,年號景泰。同年十月,也先挾英宗直抵北京,于謙拒絕了英宗提出的議和建議,親自率軍迎敵,取得京師保衛戰的勝利。次年,英宗獲釋回京。1457年,英宗趁景泰帝病重之機發動“奪門之變”,重登皇位,朱祁鈺被廢后不久死去,被封了個惡謚,叫做。按親王禮葬在北京西山。這位曾經的皇帝,因此成為除了朱允炆之外唯一一個沒有被葬入帝王陵寢明朝皇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