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爾·默藤森

戴爾·默藤森

戴爾·默藤森(Dale Thomas Mortensen),1939年2月2日出生,又譯為戴爾·莫滕森,美國公民,現任職於美國西北大學。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戴爾·默藤森
  • 外文名:Dale Thomas Mortensen
  • 性別::男
  • 國籍::美國
  • 出生年月::1939年2月2日
  • 職業::學者 經濟學家
  • 畢業院校::卡內基·梅隆大學,維拉馬特大學
人物經歷,人物貢獻,

人物經歷

戴爾·默藤森主要的研究領域是勞動經濟學。莫滕森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維拉馬特大學獲得學士學位。他的學術思想深受皮薩里迪德斯(ChristopherA.Pissarides)的影響,後者也分享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1965年以來莫滕森一直在美國西北大學任教。除勞動經濟學外,他還研究總量經濟學和經濟學理論。莫滕森最知名之處是他在摩擦性失業理論方面的開創性研究工作。從這一成果出發,他進一步研究了勞工移動率和再安置等方面的問題。
戴爾·默藤森戴爾·默藤森
除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外,莫滕森還獲得過2005年IZA勞動經濟學獎,2000年成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1979年成為美國計量經濟學會會員,1965年獲得亞歷山大·亨德森獎。

人物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於2010年10月11日下午1時(台北時間晚7時)宣布,將20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彼得·戴蒙德、戴爾·默藤森和英國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迪薩里迪斯,以表彰三人對“存在搜尋摩擦的市場”的分析在勞動經濟學領域的奠基性貢獻。他們的研究成功地解釋了“高失業”和“用工荒”為何總是同時存在。
為什麼總是有那么多人找不到工作,同時又有很多職位雇不到人?為什麼消費者總是很難買到稱心的商品,而商家又苦於沒有識貨的買家?不僅在勞動市場,在其他市場交易中,買賣雙方的“摩擦”和信息溝通的“空場”也時常出現。
戴蒙德等人的分析告訴大家:這正是“搜尋摩擦”存在的結果,買賣雙方需要花費精力和時間去尋找和了解對方。“搜尋摩擦”在沒有標準化的產品進行買賣時尤其容易出現。勞動力市場中的職位和應聘者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戴蒙德等人的分析也是針對勞動力市場提出的。它能建議如何更有效地僱傭工人、更好地保障失業者權益、更合理地生產。其套用範圍早已超出了勞動力市場,成為了政府制定福利政策、地產政策乃至貨幣政策的有利工具。
現年70歲的彼得·戴蒙德在美國經濟界地位舉足輕重,一直被認為是潛在的諾貝爾獎得主。他23歲時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博士學位,曾先後執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學院。他曾在2003和2004年擔任美國經濟協會主席,並在2010年被歐巴馬總統提名出任美聯儲理事。69歲的戴爾·默藤森和62歲的克里斯托弗·迪薩里迪斯,分別來自美國西北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三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6萬美元)的獎金。迪薩里迪斯得知獲獎的訊息後說,“還沒想好怎么使用獎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