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份“負面清單”正式發布

標誌著成都市全面啟動“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隨著“準許清單”、“監管清單”等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完善,成都市將進入行政審批制度全鏈條深入改革的“快車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首份“負面清單”正式發布
  • 所屬地區:中國成都
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今日發布訊息,作為成都市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的3個試點區——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成都高新區、龍泉驛區(經開區),近日公開發布了各自的第一份“負面清單”,共涉及外商投資、企業投資、區域發展、環境保護等四大領域。對照清單,哪些是允許的市場行為?哪些又是禁止的市場行為?均一目了然。此次“負面清單”的發布,標誌著成都市全面啟動“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隨著“準許清單”、“監管清單”等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的完善,成都市將進入行政審批制度全鏈條深入改革的“快車道”。
“三單”管理制度 成都“領跑”副省級城市
“成都充分發揮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先行先試的有利條件,在全國副省級城市率先開啟了‘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成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市是繼上海自貿區後,在全國首個正式開展“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的副省級城市。成都市“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的總體思路是:推行負面清單、準許清單、監管清單“三單”管理制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構建準入清晰、公平透明、監管有力的運行新機制。
通過推行“負面清單”,明確告訴投資者在成都什麼事情不可以辦,明晰內外資在成都投資的市場準入限制;通過推行“準許清單”,明確告訴投資者在進入成都後做什麼、怎么做,打造高效公平廉潔的服務型政府;通過推行“監管清單”,明確告訴投資者政府將如何進行監管,彌補“負面清單”、“準許清單”的監管空白,規範監管行為,最佳化投資環境;用“三單”管理的模式建立一個完整的“負面清單”管理系統。
三個區域先行試點 未來將向全市推廣
為更好地推進“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重大改革創新,成都市首先在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成都高新區、龍泉驛區(經開區)3個試點區進行探索。試點區結合自身的實際分別制定出了各自的“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和“內資投入準入負面清單”。
各試點區“負面清單”按照內資和外資的不同,分為禁止和限制兩大類,制定依據主要為國家有關產業結構調整和外商投資產業的指導目錄、成都市關於產業投資的導向目錄及區域發展要求。如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為引導產業提檔升級,就對傳統製造業中的低速汽車(三輪汽車、低速貨車)、有色金屬冶煉等項目亮起了“紅燈”,電力行業中的單機容量5萬千瓦以下常規小火電機組項目也被禁止;別墅類房地產開發項目、高爾夫球場項目和賽馬場項目則被列入嚴格限制類條目。
目前,天府新區成都片區直管區制定的“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共120項,包括禁止投資類41項、限制投資類79項;“內資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共164項,包括禁止投資類113項、限制投資類51項。
成都高新區的“負面清單”則結合高新區“三次創業”產業發展定位和要求,主要針對其“4+1”主導產業(即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7+2”產業重點領域(即下一代信息網路、電子核心基礎、高端軟體和新興信息服務,生物醫藥、生物醫學工程,航空裝備,先進環保產業和金融、商務服務業)和相關配套產業進行梳理,突出高新區區域特色,其“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和“內資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分別為69條和19條。
龍泉驛區(經開區)的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共涉及16個行業、44個領域、157項;內資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共涉及14個行業、28個領域、263項。其中,汽車製造業、工程機械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等領域均制定了特別管理措施以促進產業發展。
試點過程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區域發展的需要,各試點區的“負面清單”將適時進行調整,“準許清單”和“監管清單”也將陸續推出。下一步,“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還將在成都市條件成熟的區(市)縣推廣,在促進政府運作更加公開透明的同時,也將推動企業在市場經濟軌道上“大步快跑”。
加大改革力度 支撐成都開放型經濟發展提速

近年來,成都市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大力實施簡政放權,規範、精簡行政審批事項。據成都市發改委負責人介紹,“負面清單”的推行,將改革市場準入的管理制度,明晰內外資在成都投資的市場準入限制,探索破解投資領域的“玻璃門”、“彈簧門”,促進投資便利化;同時,通過“負面清單”的引導,將進一步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市域產業轉型升級。
對照“負面清單”,制定、公示各級政府“準許清單”,探索網上審批,將有效減少審批、非審批事項,進一步打造高效公平廉潔的服務型政府。推行“監管清單”,將轉變政府監管方式,彌補“負面清單”、“準許清單”的監管空白,規範監管行為,最佳化成都市的投資環境。
此次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意味著成都市將不斷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實現市場與政府邊界劃定、政府審批權力約束以及網路透明化監督,以政務服務效率的切實提升,支撐成都市開放型經濟提速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