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基礎醫學院是學校重要的教學、科研部門之一,承擔著中醫基礎學科、西醫基礎學科及經典醫著的教學科研工作。 學院現有教職工90人,具有副高以上職稱的占全院教職工的70%,其中教授17人。學院根據中醫、中西醫結合事業發展需要和學科特點,不斷地探索改革,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在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成都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 英文名:Chengdu University of CTM,Basic Medical College
  • 校訓:衷中參西、和而不同
  • 創辦時間:1987
  • 所屬地區:成都
  • 主要院系:中醫基礎系、中醫臨床基礎系、方劑學系、醫史文獻學系、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生理學與病理學系、病原生物學與免疫學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系
  • 主要獎項:自然科學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 教授:17人
  • 教職工:90人
重點專業,科研管理,榮譽成果,地圖信息,

重點專業

學院現有與學科發展相適應的中醫基礎理論、醫古文、傷寒金匱、溫病學、方劑學、內經醫史各家學說、生理學、病理學、微生物學與免疫、生物化學、醫用生物學、正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及藏醫藥學等教研室共13個,實驗室6個,其中中西醫結合基礎學科實驗室以其特有的學科優勢,積極開展科研協作和攻關,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
學院現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中西醫結合基礎;省級重點課程4個,溫病學、方劑學、各家學說、生物化學等。有碩士授位點7個,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醫臨床基礎、方劑學、中醫各家學說、中醫醫史文獻、中西醫結合基礎。學院目前有全國名老中醫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和研究生導師。一批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勇於探索的高層次、高素質教師隊伍,承擔了博士、碩士等多層次50餘門課程的教學。在他們辛勤耕耘下,為中醫藥培養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高級人才,許多人已成為各單位骨幹和學術帶頭人,並被邀請出國講學、留學。

科研管理

學院十分注重科研工作的開展。實行院所全一的管理模式,基礎醫學研究所現下設有仲景學說研究室、熱病研究室、方藥研究室、腫瘤研究室、養生康復研究室、症候研究室、中醫藥免疫研究室、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研究室等級個研究室。方藥研究室長期致力於中藥複方配伍規律的理論、臨床及實驗研究,其研究的特色是將藥物基本組成結構的研究、多功效單味中藥在複方中功效發揮方向的決定性四因素的研究,作為複方配伍規律的主要研究內容,不僅完善、豐富、發展了中醫方劑學理論,開拓了本學科發展領域,劃清方劑學與中藥學的界限,提高方劑教學質量,拓展學生思路,指導臨床用藥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指導新藥研製增效結構,開發特效新藥,促進經濟發展亦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受到國內外專家的認同與重視。其研究成果已有被一些教材所引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已於1997年將其正式確定為重點研究項目。

榮譽成果

研究所共完成了國家“七五”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研究基金以及省廳級數十項重大科研課題,在中醫基礎理論、複方配伍規律、中醫藥治療外感熱病、癌症機理及中藥防治、紅細胞免疫、中醫藥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消除疲勞、益智方藥以及文獻整理等方面的研究,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和先進水平,先後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0餘項,省廳級科技進步獎50餘項。其中異功化瘤口服液是一種新型的無毒副作用的癌分化誘導劑,屬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榮獲四川省科學進步一等獎和四川省中醫藥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學院的中醫經典學科學術研究也在全國居於領先水平,傳統中醫教育頗具特色,據此,學校在七年制中醫專業中開設高層次傳統型中醫人才培養方向,強化中醫經典教學,提高中醫臨證能力。根據我省民族醫藥需求的特點,學院設有藏醫專業專科,為民族團結、培養藏醫藥高級人才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地圖信息

地址:蜀都大道十二橋路37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