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長·吳門元夕

應天長·吳門元夕》是宋代詞人吳文英的作品。此詞上片作者追述了自己記憶深處中過去元宵節的印象;下片抒寫自己的老景淒涼,孤獨無倚的生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應天長·吳門元夕》
  • 作品別名:《應天長·麗花斗靨》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
  • 作者吳文英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應天長
吳門元夕
麗花斗靨,清麝濺塵,春聲遍滿芳陌⑶。竟路障空雲幕,冰壺浸霞色。芙容鏡,詞賦客。競繡筆、醉嫌天窄⑷。素娥下,小駐輕鑣,眼亂紅碧。
前事頓非昔,故苑年光,渾與世相隔。向暮巷空人絕,殘燈耿塵壁。凌波恨,簾戶寂。聽怨寫、墮梅哀笛。佇立久,雨暗河橋,譙漏疏滴。

注釋譯文

⑴應天長:詞牌名,有令詞慢詞兩體。令詞始於韋莊,慢詞始於柳永樂章集》,又有周邦彥一體名“應天長慢”。雙調,九十八字。前片十一句,五入聲韻;後片十一句,六入聲韻。
⑵吳門:指蘇州張繼閶門即事》詩:“試上吳門看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句,可證之。元夕:即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⑶遍滿:一本作“偏漏”。
⑷窄:一本作“色”。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麗花”三句起,追記作者年青時的一個元夕。正月里,婦女們打扮得花枝招展,穿街過巷爭妍鬥豔。混雜著清冽的脂粉味與濃重的麝香氣息的微塵在空氣中飄揚著,大街小巷都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竟路障”兩句,描述富貴人家的奢侈生活。為了使貴夫人上街遊玩,竟然設起了彩錦制的路障螢幕遮蔽了天空。而有錢人家的酒宴上擺著的水晶壺中透出了紅霞般的醇酒色。“芙蓉鏡”三句,與上兩句適成對照,寫自身的孤獨。詞人說:在荷花形的鏡子裡映現出一個孤獨的我。因為我獨酌過量,朦朧中頓覺天地為小,且拿起“彩筆”,用險韻作詞來慶賀佳節吧。“競”字,即“競病”韻簡稱。《南史·曹景宗傳》曰:“景宗破魏師還,(梁)武帝宴之,令沈約賦韻。時韻已用盡,惟余競、病二字。景宗援筆立成,其詩曰:‘去時兒女悲,歸時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帝嘆不已。”後談險韻者每及於此。如蘇軾詩中有:“將軍競病自詩名”及“騷人未要逃競病”等句。因此作為用險韻的代名。“素娥下”三句,言己夜晚出門,在月光朦朧的大街上輕控馬勒緩緩而行,舉目四顧紅男綠女摩肩接踵,使己眼花繚亂。
“前事”三句承上啟下,轉而述眼前景況。言過去的美好回憶,都被眼前淒涼的現實生活擊碎,真是今不如昔啊!所以從前在舊居中的快樂時光,現在回想起來仿佛再世相隔。“向暮”兩句,寫實。言如今一近傍晚就“門庭冷下車馬稀”,沒有人來拜訪他,惟有那幽淒欲滅的孤燈晃照著冷冷清清的布滿塵網的敗壁,陪伴著貧老交困的詞人。“凌波恨”三句,恨生離,寄哀愁。“凌波”,指離他而去的蘇妾。“墮梅哀笛”,指用笛子吹《梅花落》曲。李白詩:“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可證之。此言像“凌波仙子”般的蘇妾棄他而去,留給他的只有生離的痛苦。簾內剩下一個老貧交困的形單影孤的詞人,苦度寂寞的時光。愁苦中閒極無聊,且填寫《梅花落》那首哀詞,並用笛子吹而歌之。“佇立久”三句,再現眼前夜景,點題“夕”。言詞人獨自久立窗前,見室外春雨細密遮蔽了遠處的小橋,耳聽到遠處譙樓上傳來了一陣隱隱約約的更鼓聲。

名家評論

陳洵《海綃說詞》:上闋全寫盛時節物,極力為換頭三句追逼。至“巷空人絕,殘燈塵壁”則幾不知為元夕矣。此與《六醜·吳門元夕風雨》立意自異。此見盛極必衰,彼則今昔之感。

作者簡介

吳文英,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一生未第,游幕終身。紹定(宋理宗年號,1228—1233)中入蘇州倉幕。曾任吳濳浙東安撫使幕僚,復為榮王府門客。出入賈似道、史宅之(史彌遠之子)之門。知音律,能自度曲。詞名極重,以綿麗為尚,思深語麗,多從李賀詩中來。有《夢窗甲乙丙丁稿》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