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與光緒:中國宮廷中的生存遊戲

慈禧與光緒:中國宮廷中的生存遊戲

本書作者是美國人依查克·泰勒·黑德蘭(1859~1942),中文名字何德蘭。他是美國以美會教士,1888年來華,任北京匯文書院文科和神科教習,親眼目睹了清朝的全部最後歲月。他留華既久,又與上層社會多接觸,依據自己的見聞的寫的此書頗能幸我們對那個時代的了解,也提供了許多珍貴的史料。比如對於光緒的喜歡看書和慈禧的書畫曾有不少材料提及,但書中披露的那些詳盡細節卻是前所未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慈禧與光緒:中國宮廷中的生存遊戲
  • 譯者:汪春
  • 出版日期:2014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0064923
  • 作者:何德蘭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256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是一段瀰漫著炮火硝煙的屈辱歷史,也是一段充滿著探索救國道路努力的奮鬥歷史,一個特殊的群體——西方傳教士在這段不平凡的歷史背景中扮演著重要而複雜的角色。傳教士在傳播教義的同時,也傳入了大量西方科技,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本書作者何德蘭親眼目睹了清朝的全部最後歲月。他留華既久,又與上層社會多接觸,依據自己的見聞寫作的此書夠對我們了解那個真實的年代提供了許多珍貴的史料。比如對於光緒的喜歡看書和慈禧的書畫曾有不少材料提及,但書中披露的那些詳盡細節卻是前所未聞。何德蘭對當時的一般社會情況也有生動的描述,比如滿漢婦女的不相往來,貞節思想的流毒,辦學熱潮的轟轟烈烈等。這些內容在當時只是寫給外國人看的,但時至今日,我們對當時那段歷史情況還是了解得不夠詳盡和具體的。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晚清宮廷內的皇室生活情況,看到實實在在的民間百姓生活的景象,作者文筆流暢,描寫恰到好處,會給讀者帶來全新的閱讀歷史體驗。

作者簡介

Isaac Taylor Headland(1859~1942),中文名何德蘭,美國教士,1888年來華,兼任北京匯文書院文科和神科教習。多次為光緒翻譯並提供西方書籍,其夫人是慈禧太后的母親、隆裕皇后的妹妹及眾多達官貴婦的家庭醫生。何德蘭編撰了大量有關晚清中國的著作,以一個外國人的視角,審視中國晚清宮廷的方方面面。主要著作有:1900年《孺子歌圖》;1901年《中國兒童》;1902年《中國英雄》;1903年《中國小兄弟》;1909年《晚清宮廷見聞錄》;1912年《中國的新時代》;1914年《中國百姓生活》;1933年《中國童謠》。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慈禧太后的早年生活/001
第二章 慈禧太后———歷練的年代/006
第三章 慈禧太后———統治者/015
第四章 慈禧太后———反動派/024
第五章 慈禧太后———改革家/031
第六章 慈禧太后———藝術家/040
第七章 慈禧太后———女人/047
第八章 光緒帝的自我發展/055
第九章 光緒帝———皇帝和改革家/066
第十章 光緒帝———囚徒生涯/077
第十一章 攝政的醇親王/089
第十二章 宮廷重地———紫禁城/097
第十三章 滿族宮廷貴婦/105
第十四章 格格福晉和她們的學校/111
第十五章 漢族貴婦人/120
第十六章 中國婦女的社交生活/129
第十七章 中國貴婦人和她們的疾病/142
第十八章 一位太福晉的喪禮/152
第十九章 中國的王公大臣/160
第二十章 帝王之都———北京城/173
第二十一章 中國的新式教育/182
第二十二章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之死/189

文摘

慈禧太后的早年生活



1861年以來的晚清歷史應稱為慈禧統治時期,這段時間的起伏跌宕比之前的244年來總和還要多。這段時期始於一支侵略軍在她的首都簽訂了和約,始於太平天國的全面勝利……

曾瞻仰過慈禧的人們形容她身材高大挺直,容貌端莊,舉止威嚴有氣度,面容帶有典型的滿族人特徵,一雙鷹眼,語氣透露出不容置辯的權威和絕對的掌控。

——伊萊扎·魯哈馬·西德摩《中國,長壽帝國》
一天,有位福晉來我們北京的家中做客,我向她問起慈禧太后是在哪裡出生的。她帶著一種奇怪的表情望了我半晌,才最終帶著一絲最不易察覺的微笑說:“我們從不說起太后早先的那些個事。”我也笑著,接著問道:“我聽說她是在一座小房子裡出生的,在元故都東門一條小街上。元故都東門就是1900年日本人進北京時炸毀的城門。”福晉點點頭。“我還聽說,她生父姓趙,是名小軍官,(這時她又點點頭)後來因為玩忽職守被砍了頭。”聽聞此言,我們的客人點頭表示同意。

過了沒多少日子,幾位教養良好的中國年輕女性,都是京城最出名的大學者的女兒們來拜訪我妻子。我再次向她們提出了這些問題。“你們知道太后早年的事情嗎?”我問最年長的那位姑娘。她臉上現出上次那位福晉相同的茫然表情,猶豫了一刻,最後直截了當地答道:“知道。人人都知道,但是從沒人說起這些。”顯然,這就是這位最偉大的滿族女性和19世紀最傑出的女性(最了解她的人都會這么認為)早年生活仍籠罩在謎團之中的原因。我不知道是否是因為太后力圖消除童年生活的所有記憶,因此不願意人們談論此事,但是我告訴自己說:“既然大家都知道,那我也應該能知道。”於是我緊接著去尋找真相了。

我發現,太后出生於1835年11月,有幾個兄弟姐妹。由於家境窘迫,不得不從童年時起就擔負起了照看弟弟妹妹的任務,像中國普通女孩那樣,把他們背在背上,用街上兜售的一兩個銅板能買來的簡陋玩具逗弄他們。她和弟弟妹妹們喜歡和鄰居家孩子們一起玩遊戲,有捉迷藏,抓俘虜,踢石子,放風箏等。她還喜歡看木偶戲,老鼠表演,熊表演,還有後來她在宮裡給賓客們看的手偶表演。她還必須幫母親上街跑腿,不時也去商店買日常用的油、洋蔥、大蒜和其他日常飲食中的蔬菜。我還發現,她孩提時曾被賣作丫鬟並被帶到南方的說法沒有絲毫根據。

她所過的戶外生活,她玩的遊戲和她在缺少僕人的情況下所做的家務,都給了這個小女孩一個發育良好的身體、健康的體格和在其他條件下無法獲得的經驗與信息。她是龐大的中產階級的一員。她知道窮人的疾苦,嘗過飢餓的滋味,深深同情那些成千上萬和她一樣,努力出人頭地,竭力想擺脫無知和傳統束縛的女孩——這是場無聲的戰鬥,正因為其無聲,才更顯真實。誰能說不是因為她早年的掙扎與貧困,才使得她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裡,表達了這樣的心愿:“我希望我們國家的女孩子們都能接受教育。”

當趙小姐慈禧生父姓趙,所以簡稱“趙小姐”。長到14歲的時候,她被父母帶到了北京城北部的一個衙門裡,在那裡登記上她的姓名、年齡、長相和大致的文化程度與潛在能力。每個滿族家的女孩都必須走這個程式。這是為選后妃和選宮女的時候做準備,屆時負責的官員就可以知道去哪裡找合適的女孩。

滿族人民並不認為這是一件純粹值得高興的事。許多人如果有膽量,是不想把自己家的女兒登記上去的。但規定是強制性的,八旗子弟中的每一家都必須登記。滿族人對此事很反感,下面一件事可以得到充分體現:

北京的一所女子學校里有一位漂亮的女孩,是一位滿族寡婦的女兒。一天,這位寡婦來到學校找到校長說:“宮裡下令說,讓我們族的女孩兒去見官,等著選一些進去做宮女呢。”“什麼時候見官?”校長問。“十六那天。”母親回答說。“我想你肯定很盼望女兒幸運入選吧!”校長說,“雖然對於她不能繼續上學,我感到非常遺憾。”“才不是呢,”母親回答說,“如果她入選了我肯定會傷心死了,所以才來這兒向您討個主意,要不要出錢找個替身。”校長大吃一驚,連忙問為什麼。“如果我們家孩子進了宮,”母親回答說,“那對我們來說就相當於死了一樣,到25歲以後才放她們回家。如果她們不夠機靈,不會辦事,那就少不了時不時地挨毒打。她們還很有可能病了,死了,就是死了也不告訴家裡。要是能幹,讓上面給看上了的話,就會一輩子呆在宮裡,我們就再也聽不到她們的訊息了。”

一開始,校長也同意花錢雇替身的做法。但轉念一想,這樣做違反法律,還是就建議讓女兒去。母親十分不想讓孩子被選中,於是讓孩子蓬頭垢面,穿著破舊衣服去了,好儘量讓她顯得難看點。


較於普通宮女,嬪妃的命運更為悲慘,因為一旦入宮,出來的機會就非常渺茫了。她既不是女主人,也不是僕人,既不是妻子,也不是奴隸,只不過是玫瑰園中的一朵小花骨朵,卻沒有什麼盛開的或者被採摘做花束用的機會。鹹豐帝朝服像於是,一踏進宮門,這些作為候選嬪妃的年輕姑娘便與外面那個美麗、誘人、喧鬧,滿是男男女女,豐富多彩的世界隔離開來,禁錮在一平方英里見方的磚石鋪就的地面上,四面圍繞著高二十五英尺1英尺=12英寸=03048米。,厚三十英尺的宮牆,這宮裡只住著孤零零一個男人,與她們非親非故,亦非丈夫或友人,而且有的人也許一輩子也不能見上他一面。難怪到了鹹豐皇帝選妃的時候,我們的趙小姐趙小姐意指慈禧。入選,她的父母像天下其他的許多父母一樣認為這是一樁不幸事。未來對他們來說還不確定。紫禁城銅牆鐵壁,對他們來說更像是監獄而非皇宮。當然,他們還有其他孩子。她雖然僅僅是個女孩,可俗話說,女兒也是福。而且她也長大成人了,足夠幫襯家事了,他們無疑對她抱有期望,希望她能嫁給一位官員或者商人的兒子,以光耀門庭或增加家中財力。父母兄弟姐妹中,沒有一個人會想到這女孩日後身上的權力,榮譽甚至榮耀,會帶給這個家庭和家庭成員多么大的恩惠。他們再異想天開,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承恩公與親王福晉,女兒們能當上皇后與福晉,或宮中的侍從女官。但事情就是如此。



第二章慈禧太后——歷練的年代

第二章


慈禧太后——歷練的年代

太后慈恩寬似海,太后有若天人。膽識過人,起寒微而母儀天下,求國難於不測。

——袁帆
我們的趙小姐進宮的那一年是中國歷史上難忘的一年。三年前(1850)起於南方的太平軍已在南京定都,沿江而治,並派出“長毛”叛軍北征,終極目標是占領北京。在1853年年末,太平軍已來到離京師不足一百里的地方。所到之處,無不披靡,身後留下一片戰亂瘡痍。

太平軍的勝利實屬非凡。當初於西南起兵時,聚集了一萬餘人,到達南京城下時,就已經有了八萬人馬。原先他們只是一群烏合之眾,沒有軍需供給,也沒有兵法訓練教師兵法訓練教師即軍事領導人。,只有渾身的莽勁和衝勁,令官軍聞風喪膽,不敢與他們正面交鋒。

每次新的勝利,成千上萬的盜賊懷著謀利與搶掠的動機蜂擁投到旗下。每個村莊中都謠傳四起。他們逼近京師時,從年輕皇帝的禁城,到皇城根下的乞丐間都流傳著太平軍荒誕不經的故事。

我的妻子說:“我記得剛來中國的時候,有天傍晚和一位老護士銀媽坐在炕上,只有一根浮在油燈上的燈芯照著屋子。銀媽和慈禧太后差不多大,但是不一樣的是,她的頭髮全白了。當我走進這間昏暗的小屋時,她正坐在一群婦人和姑娘中間,她們全都斂息靜聽太平叛軍的可怕故事。

“嗬!”銀媽說道,“長毛往北京打過來的時候,只要剪好多紙人就行了,要多少兵打仗就剪多少,把紙人裝在盒子裡,遇到官軍的時候往紙人吹一口氣,就變成厲害的兵,無人能擋。仗打完了,贏了的時候,就再吹口氣,士兵就又變成紙人了,裝進盒子裡,不用吃飯,不用穿衣。長毛的魂兒到處都是,不管剪多少紙人,都能給變成真人來。”

“可是,銀媽,你並不信那些迷信,對吧?”
太平天國禮拜堂

“大夫啊,這些可不是什麼迷信,都是千真萬確的事啊。那時候人人都信,女人們讓人看見拿著剪子和紙就不得了了,鄰居會告官,說她通長毛叛軍,幫他們剪紙人。全國上下流傳的都是各種謠言,每個人都得非常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不然就得被抓住問罪,說你通敵。”


“可是,銀媽,你親眼見過紙人變成兵嗎?”

“我自己是沒見過,可是我們家旁邊住著一個老婆婆,別人說她通長毛來著。有天,我爹看見士兵進到她家去,他在那些人身後跟著,後來發現那些人全變成了紙人。你們美國可能沒有這些事情吧,但是那些兵荒馬亂的日子裡,的確有許多人都見過紙人。”

這種傳說在中國各地都很常見,每逢戰亂,叛變或動盪的時候就特別多。人們臉上帶著懼色出門,說話聲音里透著恐懼,壓低聲音互相說著某人在某地又聽到了什麼,見到了什麼。並不是普通百姓才如此迷信,上層社會許多人也信,也害怕。

太平軍叛亂是在趙小姐十五六歲時候發生的,她應該在進宮之前的兩三年里聽說過太平軍的故事。她入宮後應該還能聽到由太監帶來的此類故事,這些故事不但在宮中婦女們中流傳,也在太監的夥伴中間流傳。在宮中與世隔絕的人們中間,這些故事變得尤其可怕與神秘,就如在幽暗夜色中講述的鬼故事尤其令人毛骨悚然一樣。這些難道不正說明慈禧在1900年對義和團迷信的態度,及對義和團的士兵自稱能呼喚天兵相助,自己則刀槍不入說法的態度嗎?

當趙小姐十歲的時候,鴉片戰爭結束了。據說,當皇帝拒絕批准鴉片進口的請求時說道:“禁例一開,終為國家之害,斷難允準。”無論此話真假,統治者對於中國境內銷售和使用這種毒品的態度是堅決反對的。

序言

就在十年之前,我們對中國的宮廷生活研究還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為光緒皇帝、慈禧太后還有嬪妃們都是深居紫禁城內,與世隔絕,儘管他們也是急切地想看到世界,同時世界也是急切地想了解他們。隨後光緒皇帝實行了改革,慈禧太后也從幕後走了出來,這樣,宮廷與歐洲人開始了社交關係。

二十多年來何德蘭太太一直是慈禧太后的母親、隆裕皇后的妹妹以及北京許多格格福晉和貴婦的家庭醫生。除了行醫之外她也去他們家裡作客,有時候還會帶她的朋友們同去,而這些格格福晉對這些朋友們也是非常客氣的,偶爾他們也會來我們家裡作客。所以這本書中許多材料的取得都受惠於我的妻子。

有許多人認為慈禧太后被歪曲了,人們是在她加入義和拳運動這一最大錯誤的基礎上對她加以評判的,這似乎有欠公平,也沒有把那場大規模改革考慮進去。中國的高管們一致承認任何情況下她都是主宰,與她接觸密切的外國人都對她表示好感,而對她懷有敵意的批評者大部分都是那些從來都不認識她的人。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對她的生活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同樣,人們也認為光緒皇帝被世人誤解了。因為他那特殊的想法和特殊的性格,有的人高估了他,有的人低估了他。說他不同尋常,沒有人會否認;說他是中國許多偉大改革舉措的創始人,也同樣正確;但缺乏實施他的構想的權力和挑選傑出政治家來輔佐他的能力,這些似乎才是他最主要的缺點。

對我妻子在這本書的過程中所給予的幫助以及我的岳父威廉·辛克萊先生的建議,我表示極大地感激。


何德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