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旅人:李叔同傳

慈悲旅人:李叔同傳

《慈悲旅人:李叔同傳》一書的出版社是中國友誼出版公司,作者是瓦當(作者) 余世存(合著者) 周有光(叢書主編),出版時間是2012-08-01。

基本介紹

  • 書名:慈悲旅人:李叔同傳
  • 作者:瓦當(作者) 余世存(合著者) 周有光(叢書主編)
  • ISBN:978-75057-30199
  • 類別:傳記>藝術家; 傳記>宗教人物; 哲學與宗教>宗教與術數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2-08-0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慈悲旅人:李叔同傳》內容簡介:李叔同(1880-1942),20世紀中國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中國現代音樂、戲劇、美術的先驅,也是佛教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集佛學大師和藝術大師於一身。他創立了中國最早的話劇團體“春柳社”,撰寫中國第一部歐洲文學史,開設中國第一堂人體寫生課……他寫下的《送別》傳唱至今,他的書法征服了魯迅、郭沫若、郁達夫、啟功、趙朴初……
他是傑出的教育家,豐子愷、劉質平、曹聚仁、吳夢非的老師。他曾是翩翩貴公子,有著無數風流韻事。他在最璀璨的盛年遁入空門,終身苦行,慈悲度世,被稱為“人天師範”。他是生命絢爛到極致復歸於平淡的典型,他悲欣交集的一生無法複製。他是天地間一個孤寂的僧侶,更是一位神聖的使徒。

作者簡介

瓦當,70後詩人,小說家,出版人,大學教師,著有作品《到世界上去》、《漫漫無聲》、《多情犯》、《去小姨家》等多部,被譽為70後最有潛力的作家之一。

目錄

001 序言:人間已無李叔同
上篇 人生傳奇
012 第一章 二十文章驚海內
012 一、津門早年
016 二、南遷上海
017 三、天涯五友
020 四、南洋公學·滬學會
025 五、母喪·出洋
028 第二章 曾經歡場色相因
029 一、楊翠喜
031 二、李苹香
037 三、朱慧百·謝秋雲·金娃娃·高翠娥
041 第三章 “向西洋藝術全面進攻”
041 一、東京·春柳·茶花女
050 二、南社與《太平洋報》
056 三、浙一師
062 四、弘門二子
071 第四章 索性做了和尚
071 一、助緣皈依
081 二、可敬不可學
084 三、李息逃禪有嘆欷
087 第五章 孤雲野鶴雲水僧
087 一、發願弘律
092 二、參禮印光
097 三、晚晴山房
100 第六章 一輪圓月耀天心
100 一、南閩夢影
109 二、悲欣交集
117 第七章 弘一遺案
120 一、近代佛學復興思潮影響
127 二、佛學大師的悔懺精神
134 三、獨特的人格際遇
中篇 代表作品
142 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
149 人生之最後
157 改過實驗談
161 律學要略
173 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
182 佛法十疑略釋
189 清涼歌(五首)
192 晚晴集
下篇 開放討論
204 討論一:弘一大師的主要佛學思想是什麼?
208 討論二:弘一大師的文藝思想何以超前?
215 討論三:如何評價弘一大師的書法藝術?
220 後記:深入大師的心靈之旅

序言

人間已無李叔同
1918年2月25日(民國七年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的熱鬧聲里,一名清瘦的中年男子於杭州虎跑寺皈依佛門,取法名演音,字弘一。從此,人間已無李叔同。
這一年春天,北京“S會館”,比李叔同小一歲的周樹人停止抄寫“沒有什麼用”也“沒有什麼意思”的古碑,奮筆寫出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留美歸來的胡適博士發表《建設的文學革命論》,呼籲“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5月4日,因受桂系和政學系軍閥挾制,自知護法無望,孫中山被迫辭去廣州軍政府大元帥之職,避居上海;7月,陳獨秀在《新青年》雜誌上大談只有德莫克拉西(Democracy,民主)和賽因斯(Science,科學)兩位先生才能救中國;到了秋天,梁巨川公隻身殉道,自沉於靜業湖,其子梁漱溟陡然由虔誠的佛教徒轉為儒教徒;同樣在這一年,一戰結束,歐陸百廢難興。梁啓超巡遊西歐歸來,鼓吹西方文明已經破產,要以東方文明拯救世界;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大力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這一年,精研佛學的章太炎發明的注音字母被民國政府頒布施行;毛潤之在北大圖書館做臨時管理員,拿著只有胡適三十二分之一的薪酬,冬天,他跑去天津大沽口,平生第一次看到大海。
正值風雲際會的時代,奔涌的大潮中,李叔同的選擇最為孤絕,像他另一個名字“成蹊”所暗示的那樣,他走的是一條人跡罕至的蹊徑。眾皆圖碩果,獨我羨無為。
在成為弘一法師之前,他是翩翩貴公子,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才子,是花叢徵逐、樂在聲色犬馬之上的名士,是中國現代話劇、音樂、美術的先驅,是兩個男孩的父親和兩個女人的丈夫……舍此萬丈紅塵而入空門,可謂驚世駭俗,震鑠古今。
李叔同出家不到一年,五四運動爆發。狂潮之中,沈仲九不無遺憾地對李叔同的學生曹聚仁說:“弘一法師若是到了現在,也不會出家了。”僅僅數年後,曹聚仁寫道:“近來忽然從鏡子裡照見自己的靈魂,五四的狂熱日淡,厭世之念日深,不禁重複喚起李先生的影子。”(《我們的李先生》)
然而弘一法師已經越走越遠了。這些世間的擾攘,似乎都已與他無關。皈依佛門之後,他發願復興三百年律宗,勤修戒定智慧,成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他勇猛精進,修行不輟,直到1942年10月13日安然示寂,留下四字絕筆“悲欣交集”。如夢如幻,如露如電。
“綜觀大師之生平,十齡全學聖賢;十二歲至二十,頗類放蕩不羈之狂士;二十至三十,力學風流儒雅之文人;三十以後,始漸復其初性焉。”(胡宅梵《記弘一大師之童年》)弘一法師於六十三歲圓寂,但其一生豐富多彩,比得上一個人活了幾世。加繆認為,生命“重要的並不是活得最好,而是活得最多”。(《西西弗的神話》)以此比附弘一,大師可謂富有無比。
弘一法師的一生可以分為在俗、僧侶兩大段落,而以人生境界區分,則可劃為世俗生活、文藝生活、宗教生活三重境界。豐子愷曾將世俗生活、文藝生活和宗教生活比作三層樓,他認為普通人只在一樓活動,文人、藝術家則會上到二樓,而弘一大師“腳力大”,“不過癮”,一二三樓遞階而上,直到最高處。比喻趣妙,讀解入心。受此啟發,筆者試著繪出弘一法師人生的三份地圖。
一、生平行略地圖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晚年的蘇東坡過鎮江金山寺,見舊友李龍眠為自己造像而寫下此聯語。以黃州惠州儋州三個地名,連綴生平關鍵節點,簡潔而意味悠遠。兩個月後,蘇東坡於常州病逝。東坡早年尊儒,抱濟世理想。中年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此後又遠謫嶺南惠州、天涯海角的儋州,遂性情大變,出入佛老,好為禪語。東坡於詩文書畫無一不精,成就之高,卓絕千古。弘一法師同樣多才多藝,詩書畫印無一不精,更為一代高僧,才情世所罕見,隔九百年似可與蘇子遙相呼應。
以生平行略連綴,可得弘一法師第一份地圖:
天津-上海-東京-天津-上海-杭州-溫州-廈門-泉州。
天津為少年時期,上海-東京-天津(歸國後)-上海為青年時期,杭州皈依前後至浙東弘教為中年時期,閩南十年為晚年。大師一生行跡清晰可見。
二、文藝地圖
城南文社-上海書畫家公會-南洋公學-滬學會-隨鷗吟社-淡白會-春柳社-城東女學-南社-太平洋報-文美會-西泠印社-樂石社 。
弘一法師出家前,以文藝名世,舉凡音樂、美術、話劇等各個領域,都留下了濃墨重彩,“文藝的園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豐子愷《李叔同先生的文藝觀——先器識而後文藝》)屐痕所至,一路風景,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城南文社、上海書畫家公會、南洋公學、滬學會是李叔同初到上海那幾年裡先後加入的文藝社團和學習之所;隨鷗吟社、淡白會是李叔同留學日本時加入的日本詩人、美術家社團,春柳社則是他在東京創立的中國第一個話劇演出團體;城東女學、南社、太平洋報、文美會是他留學歸來在上海駐足過的驛站;西泠印社為中國印學第一名社,李叔同在其成立的次年即已加入,樂石社則是他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任教時發起成立的篆刻研習機構。文藝路線與俗世行履如復調交織在一起,共同譜成一段絢麗的藝術人生。
三、弘法地圖
第三份地圖是弘一法師的弘法地圖,乍看上去像一幅由眾多名山古剎組成的藏寶圖。大師半生行雲流水奔波布道,功力之勤,可見一斑:
虎跑寺-靈隱寺-精嚴寺-海潮寺-玉泉寺-新城貝山-蓮花寺-鳳生寺-慶福寺-紹興草子田頭草庵-開元寺-法雨寺-七塔寺-招賢寺-金光明道場-青蓮寺-常寂光寺-太平寺-大羅山-清涼寺-南普陀寺-小雪峰寺-承天寺-金仙寺-白衣寺-法界寺-金仙寺-五磊寺-金仙寺-戒珠講寺-五磊寺-伏龍寺-城下寮-伏龍寺-峙山-萬壽岩-妙釋寺-萬壽岩-開元寺-晉江草庵-南普陀-晉水蘭若-萬壽岩-開元寺-溫陵養正院-淨峰寺-承天寺-泉州草庵-溫陵養正院-日光岩-南普陀-閩南佛學院-南普陀-溫陵養正院-萬石岩-湛山寺-萬石岩-泉州草庵-承天寺-梅石書院-開元寺-清塵堂-了閒別墅-南山寺-瑞竹岩-尊元經樓-梵天寺-水心亭-清塵堂-光明寺-溫陵養正院-承天寺-桃源殿-普濟寺-蓮山-靈應寺-靈瑞山-百原寺-福林寺-養老院-過化亭-開元尊勝院-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
弘一法師世壽六十三歲,其中在俗三十八年,僧臘二十五春秋。觀其人生地圖,世俗、文藝、佛門三個段落從容展開,大開大闔,轟轟烈烈。由見龍在田,至亢龍有悔,終飛龍在天,化跡歷歷在目。
“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趙朴初詩)弘一法師一生,其入紅塵也熾烈,其舍舊我也決絕。“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其行跡如真而幻,不可捉摸,殆所謂遊戲人間,為一大事因緣而出世者耶?”(夏丏尊《弘一大師永懷錄》)
大象無形。我等凡夫明知“執象以求,咫尺千里”,仍不甘心。欲以拙劣之筆勾勒出真人面貌,首意在於以真人為鏡,勵己勵人,雖不能至,但勤行之。其次,弘一法師獨特的人格及人生道路,為研究中國現代思想的變遷和知識分子的文化選擇,提供了一份不可複製的樣本,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這是筆者寫作本書最大的動力。
由此,按圖索驥,踏上追尋大師的旅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