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楊

意楊

意楊是落葉大喬木,樹冠長卵形。樹皮灰褐色,淺裂。葉片三角形,基部心形,有2-4腺點,葉長略大於寬,葉深綠色,質較厚。葉柄扁平。

基本介紹

分布範圍,生長環境,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管理方法,經濟效益,病蟲防害,

分布範圍

原產義大利。我國1958年從東德引入,1965年又從羅馬尼亞引入,1972年再由義大利引進。
江蘇泗陽為著名的意楊之鄉,以意楊為原料的產業小有發展。各種木材加工廠遍布各村鎮,其中它徐準路上的臨河大興最為興盛。

生長環境

生長快速,樹桿挺直。陽性樹種。喜溫暖環境和濕潤、肥沃、深厚的沙質土,對楊樹褐斑病和硫化物具有很強的抗性。

主要價值

35楊35楊
意楊樹幹聳立,枝條開展,葉大蔭濃,宜作防風林,用作綠蔭樹和行道樹非常多。也可在植物配置時與慢長樹混栽,能很快地形成綠化景觀,待慢長樹長大後再逐步砍伐。
江蘇泗陽為著名的意楊之鄉。在泗陽及其周邊地區,楊樹能夠在十年左右成材,確實相當可貴。以意楊為原料的產業小有發展。各種木材加工廠遍布各村鎮,其中以大興最為興盛。

繁殖方法

選擇苗乾高3.6厘米以上、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優質壯苗作插乾。在意楊苗大量落葉至萌芽前,自平地截取,不留高樁,截面要求光滑平整。選留的優質插乾應修除側枝,並按乾粗0.5厘米一個級差進行分級。然後按每20株或30株打捆,放於河中或池塘中浸泡3-7天。應選擇地下水位在1.5-3米之間,沙壤、輕沙壤的地栽植。一般在2月至3月上旬,打深60-80厘米的洞定植。為保證苗乾與土壤的緊密結合,插乾前可用稀泥漿灌洞或用水直接灌洞,然後插入苗乾,輕搖幾下,就近鏟土並踏實洞口。

栽培技術

I-69楊、I-72楊適合在淮北地區種植,意楊栽植的最好時節是12月底前規劃,開塘凍土,次年3月25日前完成栽植。
選擇苗高3.5米以上,高徑比100:1,根系發達,無機械損傷和病蟲害,生長正常的意楊大苗栽植,栽植穴1米見方。純作林株距4米,行距6米(後期間伐);林糧間作株行距以4×10米或5×8米為宜。栽植時“三埋二踩一提苗”,先向栽植穴內填30-40厘米厚的表土,將樹苗垂直放入,再填土三分之二深,踩實,最後填土至地面,再踩實,將樹苗往上提到栽植深度,以利於根系舒展。栽後澆足定根水。從外地調入的樹苗或本地假植苗,必須把苗木根部放在河水中浸泡12小時以上,充分吸水後再植。栽植前先剪短過長的側根,清除傷斷根系,修剪上部斷枝、病枝及偏枝。

管理方法

為了讓意楊更好的發展,每年鬆土除草2-3次,行間可間作3-5年農作物。也可以種植間作物,豆類、花生、西瓜等矮稈作物,最好不要種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及絲瓜、扁豆等爬藤類植物。生長過程中,意楊樹苗生長頭5年,每年每株施尿素1-2公斤、過磷酸鈣0.5公斤,穴施,後兩年也可溝施。新植意楊發芽前忌乾旱,要及時澆水。夏季雨季及時排水。大風過後及時扶正樹苗並培土踏實。意楊栽植後3年,逐年修去樹高三分之一的下部枝及易形成偏冠的側枝,成林樹修枝最多不超過樹高的一半。在休眠季節修剪,連續修枝3-6年,可培育無節通直乾材達10米以上。以後修枝強度控制在三分之一到一半樹高之間。剪口與主幹相平,不留樁。在主幹超過10米時,逐年向上修去側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