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黃牛

思南黃牛

思南黃牛主產於貴州省的思南、石阡、沿河、務川、德江、道真、正安等地,為當地重要大型家畜。適於山區耕作和放牧,有較好的挽力和肉用性能,商品率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思南黃牛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
  • 亞門:脊椎動物
  • :哺乳
  • :偶蹄
  • :牛
產地環境,地理分布,品種特徵,品種性能,

產地環境

產區位於黔東中山林農牧區的銅仁亞區和黔北中山峽谷林農牧區的正安亞區。地處四川、湖南、貴州三省交界的邊緣及雲貴高原東斜坡向四川盆地、湘西丘陵的過渡地帶。地勢複雜,切割強烈,山高坡大,多為中山峽谷。境內梵淨山一帶海拔高達2000米以上,相對高度一般200~500米;大婁山以北地區,地勢南高北低,海拔一般在800~1400米,相對高度常在500~700米,個別可達千米以上。氣溫冬低、夏高,冬季平均5℃,最低時達零下6.8~12℃,最冷月為1月;夏季平均26~28℃,最高時可達40.5~42.5℃,最熱月為7月。年降雨日數一般在160~170天左右,春夏之交可連續降雨達26天之久,年降雨量1168.5毫米。全年無雲的晴天少,陰天長達212~300天。無霜期280~300天,有利於農作物和牧草的生長。農作物主要有玉米、水稻、紅苕、雜糧、油菜、豆類及小麥。草山草坡面積大,僅思南、石阡、沿河、務川4縣,就有草山草坡324.1萬畝,為耕地的10倍,草源豐富,加之田坎土過多生長優質青草,可供耕牛飼用。飼養方式以放牧為主。產區內土多於田,且梯田、梯土、土坡多,土層薄,水利條件差,望天水田多,搶水打田突擊性強,耕牛使役時間集中,在短時間內要付出較強的勞力。
思南黃牛

地理分布

思南黃牛分布於貴州省思南、石阡、沿河、務川、德江、道真、正安等地和特區。

品種特徵

思南黃牛頭長中等。“倒八字角”為主要角型,角色有黑、灰黑、乳黃、乳白等十餘種。公牛肩峰肥厚,高出背線6~8厘米。體軀粗短,胸較寬,結構緊湊。尻斜,後肢飛節間距離較狹。蹄形端正,黑色蹄為多,蹄質堅韌,蹄殼結實,耐磨、耐濕、再生力強,適於在石岩裸露和水土流失的山地放牧和耕作,為外來牛種所不及。毛色較雜,黃色毛占70%以上,次為黑色占13%,余為棕、黑褐、草白等色。

品種性能

思南黃牛成年公牛平均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和體重分別為:113.34厘米,126.39厘米,155.80厘米,16.10厘米,290.50公斤,成年母牛分別為:104.81厘米,118.09厘米,145.62厘米,14.38厘米,233.65公斤。思南黃牛數量多、分布廣,是貴州省優良的黃牛品種之一。它體質結實,肢蹄強健,善於爬山,適於山區耕作和放牧,有較好的挽力和肉用性能,商品率高,在農牧業生產和發展農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由於飼養管理條件較差,母牛繁殖率低,體重增長緩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