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桃葉渡

《念奴嬌·桃葉渡》是清代詞人鄭板橋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描寫南京桃葉渡的現實景色,下片轉而想到歷代無數被埋沒的傑出女子。詞人為他們的不同人生遭遇而鳴不平。全詞表現了詞人對歷史興亡的感嘆,並寓含憂念現世的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念奴嬌·桃葉渡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出處:《板橋全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鄭板橋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念奴嬌·桃葉渡1
橋低紅板,正秦淮水長2,綠楊3飄撇4。管領春風陪舞燕,帶露含淒惜別。煙軟梨花,雨嬌寒食,芳草催時節。畫船簫鼓,歌聲繚繞空闊。
究竟桃葉桃根5,古今豈少,色藝稱雙絕?一縷紅絲偏系左6,閨閣幾多埋沒。假使夷光7,薴蘿8終老,誰道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艷說10江楫1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桃葉渡:在秦淮河與清溪匯合處。相傳晉王獻之送妾桃葉於此渡江。她往來於秦準兩岸時,王獻之放心不下,常常都親自在渡口迎送,並為之作《桃葉歌》:“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從此渡口名聲大噪久而久之南浦渡也就被稱呼為桃葉渡了。桃葉渡是南京古名勝之一,位列於金陵四十八景內。
2、長:通“漲”。
3、綠楊:綠色的楊柳,古人常用折楊柳枝表示傷春惜別。
4、飄撇:擺動。
5、桃根:桃葉妹。
6、左:指桃葉。古禮以左為尊貴,幫姊妹相論,姊為左。
7、夷光:西施的別名,春秋時越國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女。越王勾踐把她獻給吳王夫差。
8、薴(zhù)蘿:西施、鄭旦的出生地。在浙江諸暨南。
9、傾城哲:謂絕美的女子。《詩·大雅·瞻印》:“哲夫成城,哲婦傾城。”王獻之贈桃葉詩,據《晉書·五行志》載:“陳時江南盛歌王獻之《桃葉詩》云: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
10、艷說:羨慕地稱道。
11、江楫:這裡指獻之送桃葉渡江之事。

白話譯文

秦淮河漲水的季節,橋顯得低了,楊樹飄蕩著枝條。綠楊帶領著春風陪著燕子飛舞,帶著露珠悽然離別。在輕煙細雨之中,來到了梨花開放、芳草吐綠的寒食季節。畫船上歌舞音樂繚繞。
古今如桃根、桃葉色藝都佳的女子,並不在少數。月下老人偏把紅絲線拴在桃葉足上,她有幸嫁給王獻之,因而揚名後世,而更多的女子則湮沒無聞。當年西施如果終老故鄉,誰還會稱道她的美貌呢?由於王獻之一首《桃葉詞》,而使桃葉渡江之事流傳千古。

創作背景

雍正十年(1732年)春,詞人在南京江南貢院參加鄉試,在鄉試前後遊覽了桃葉渡,有感而發創作了《念奴嬌·桃葉渡》。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念奴嬌·桃葉渡》是清代詞人鄭板橋創作的一篇懷古抒懷之作。
該詞上片描寫作者到桃葉渡的見聞,潺潺流淌的秦淮河與商賈雲集、風花雪月的夫子廟、隱含著深邃的文化歷史、看綠柳、紅板,燕子等景色,憑欄觀賞秦淮河中蕩漾的畫船、一番美麗的景象讓作者流連忘返。表現了作者熱愛生活,表達對良辰美景的喜愛之情。
該詞下片首句用“究竟”二字引領,詞由現實描寫轉而抒懷,寫作者想到了古往今來的女子不在少數,桃葉如果不是有幸嫁給王獻之,不可能揚名後世,西施如果沒有嫁給夫差,也只能是默默無聞終老故鄉,也不可能讓眾人稱道她的美貌。該段流露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即一個人的成功在於個人努力,更重要的也在於時機和機遇。
全詞上片描寫了桃葉渡的景色,下片轉而借古抒懷,從現實景象縈迴到古代的才子佳人,條理清晰,層次井然,表現了詞人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勵志乾番事業、大展抱負的願望。全篇融情入景,渾然天成。是一首別具一格的懷古詞。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周積寅:這首詞由桃葉渡而想起桃葉,更想到歷代無數被埋沒的傑出女子。詩人為他們的不遇鳴不平。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即鄭燮(xiè),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 鄭板橋有多方面的文學、藝術才能,擅畫竹、蘭、石。又工書法,用隸體參入行楷。他的詩、書、畫,人稱為“三絕”。生平狂放不羈,多憤世嫉俗的言論與行動,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