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醫學基礎(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出版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循證醫學基礎》是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出版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循證醫學基礎
  • 作者:黃鵬、奉水東
  • 頁數:203頁
  • 出版時間:2016年7月
出版信息,內容簡介,前言,圖書目錄,

出版信息

循證醫學基礎
作者:黃鵬、奉水東 主編
叢書名:
出版日期:2016年7月
書號:978-7-122-27005-4
開本:16K 787×1092 1/16
裝幀:平
版次:1版1次
頁數:203頁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兩篇。上篇為理論篇,主要介紹循證醫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下篇為套用篇,主要介紹循證醫學理論和方法的具體套用。全書以循證思維為主線,突出“三基”,強調知識的關聯性、能力的漸進性和素材的實用性,各章另設“課外拓展”以滿足學生延伸閱讀和實踐訓練所需。本書不僅適合本科生使用,也適合其他醫務工作者短期課程培訓所用。

前言

毋庸置疑,我們正身處循證醫學時代。
或許連“循證”這一術語的提出者David Eddy都沒有想到,循證醫學在今天會對醫學的進步與發展帶來如此巨大的觸動和作用。而這一切都源於循證醫學最基本的內涵:遵循現有最好的證據去進行醫學決策。
醫學服務於人,並通過解決健康相關問題來實現對人的關懷和照顧,因此醫學決策無時不在,例如對某一病患該不該治療?如何治療?通過什麼來判斷治療的效果?從這個意義上講,證據是疾病的敵人。然而,由於醫學科學的不確定性和高風險性,我們又常常發現,回答“利用什麼證據”、“如何利用證據”、“用到什麼尺度”這類問題是何其不易。從這個意義上講,循證又是一門藝術。
循證醫學離不開證據的生產和使用。證據來源於科學研究,又繼續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科學就是有組織的懷疑,既懷疑我們已做過的,也懷疑我們正準備做的。畢竟,即便是已知的東西,也有可能是不正確的,更何況,我們多數時候甚至不知道某些不正確究竟是來自我們自身的不足還是醫學本身的局限。值得慶幸的是,循證醫學正在幫助我們完善懷疑的能力和技巧,努力生產出高質量的證據;同時又不忘對證據進行及時的總結和概括,並通過網際網路方便地傳播和呈現,熱情滿足我們對證據的需求和使用。
當然,循證醫學也是一門年輕的學科。
2001年,王家良主編的國內第一本循證醫學教材出版。2008年,我校在本科生中首次開設循證醫學課程,2009和2010年又分別將該課程納入碩士生和博士生的課程體系。循證醫學的學習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尤其是臨床基礎、文獻檢索、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等重要課程的配合。國內現有教材雖數量不少、各具特色,但也有不同的視角和側重。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和來自學生的反饋,我們深切感受到,針對本科生的教育,在學時普遍不多的情況下,應突出“入門”和“恰當的提高”,即在循證思維和理念上的“入門”,在循證醫學技術上的“恰當的提高”。基於這種考慮,我們將本書書名定為《循證醫學基礎》。
身處循證醫學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在證據的“生產—使用—總結—再生產—再使用—再總結”這一循環往復的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循證醫學因為解決問題而存在,又隨著新問題的出現而不斷發展。為了儘可能做出精品,本書全體編者秉持一份責任和對科學的敬畏,精心安排內容,認真組織素材。在此書中,我們也許仍然無法解釋某些問題,而且還可能會引入新的問題,但我們始終以“懷疑和批判”的態度去總結已知,以“科學和謹慎”的態度去介紹未知。
本書分兩篇。上篇為理論篇,主要介紹循證醫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下篇為套用篇,主要介紹循證醫學理論和方法的具體套用。全書以循證思維為主線,突出“三基”,強調知識的關聯性、能力的漸進性和素材的實用性,上篇各章另設“課外拓展”以滿足學生延伸閱讀和實踐訓練所需。因此,該書不僅適合本科生使用,也適合其他醫務工作者短期課程培訓所用。
我們由衷希望此書能讓讀者感興趣、有收穫、留餘味,當然也更期待讀者和其他同行多提寶貴意見,以幫助該書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畢竟,從循證醫學的角度來看,證據也正是在不斷的循環往復中得到改進和升華。
衷心感謝為本書編寫和出版提供支持與幫助的有關單位、機構和個人。
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黃鵬
2016年2月

圖書目錄

上篇 理論篇
第一章循證醫學概述2
第一節循證醫學的產生背景2
一、流行病學的發展2
二、醫療衛生保健的新特點4
三、信息技術的支持與配合4
第二節循證醫學的定義及特徵5
一、循證醫學的定義5
二、循證醫學的特徵6
第三節實踐循證醫學的基本步驟9
一、提出明確的問題9
二、檢索可能回答問題的證據9
三、嚴格評價獲得的相關證據9
四、套用證據進行臨床實踐10
五、評價循證實踐的結果10
第四節循證醫學的發展態勢10
第五節循證醫學時代的要求11
一、對決策者的要求11
二、對證據生產與套用的要求12
三、對醫學教育的要求12
課外拓展13
參考文獻13
第二章醫學問題及其研究方法15
第一節醫學問題的主要來源15
一、臨床醫學問題15
二、公共衛生問題16
三、醫學決策問題16
四、其他醫學問題17
第二節醫學問題的主要研究方法18
一、原始研究18
二、二次研究21
第三節臨床問題的構建23
一、臨床問題構建的基本步驟24
二、臨床問題構建的基本模式25
三、臨床問題構建示例25
課外拓展26
參考文獻27
第三章證據、證據資源及其檢索28
第一節證據的定義及特徵28
一、證據的定義28
二、證據的特徵29
第二節證據的分類與分級29
一、證據的分類30
二、證據的分級30
第三節循證醫學的證據資源31
一、循證醫學證據體系及其發展32
二、循證醫學證據資源的分類32
第四節證據的檢索34
一、證據資源的選擇34
二、證據的檢索策略與步驟37
三、證據檢索示例38
課外拓展41
參考文獻41
第四章證據的質量評價42
第一節證據質量評價的基本要素42
一、真實性43
二、重要性43
三、適用性44
第二節證據質量的影響因素45
一、研究設計環節45
二、研究實施環節46
三、結果報告環節47
第三節證據質量的評價標準與工具47
一、證據質量的評價標準48
二、證據質量的評價工具50
課外拓展53
參考文獻53
第五章證據的套用和效果評價55
第一節證據的套用55
一、證據套用的個體化55
二、證據利弊的權衡57
三、決策共同體的構建57
第二節證據套用的效果評價59
一、效果評價的意義60
二、效果評價的內容與指標60
課外拓展62
參考文獻63
第六章循證醫學中的統計學方法64
第一節常見臨床證據的數據類型64
一、計量資料64
二、計數資料65
三、等級資料65
第二節醫學統計方法的選擇思路65
一、單變數定量資料分析66
二、單變數定性資料分析67
三、雙變數資料分析76
四、多變數資料分析77
第三節Meta分析的原理和方法79
一、Meta分析的原理79
二、Meta分析的基本步驟80
三、Meta分析中的統計方法81
四、Meta分析的優點與局限性87
課外拓展88
參考文獻88
下篇 套用篇
第七章防治問題的循證實踐90
第一節問題的提出90
第二節證據的檢索91
第三節證據的評價與套用92
一、證據的評價92
二、證據的套用98
參考文獻98
第八章診斷問題的循證實踐99
第一節診斷性試驗概述99
一、診斷性試驗概念99
二、診斷性試驗研究的設計要點100
三、診斷性研究證據的分級104
第二節診斷問題的循證實踐104
一、提出問題105
二、構建臨床問題105
三、查找相關證據105
四、診斷性試驗證據的評價與套用107
第三節診斷性試驗證據的質量評價工具113
參考文獻114
第九章預後問題的循證實踐115
第一節預後及其研究設計類型115
一、預後116
二、預後因素116
三、預後研究的設計類型116
第二節預後問題的循證實踐117
一、提出問題118
二、證據檢索118
三、證據的篩選119
四、證據的評價與套用120
五、後效評價125
參考文獻125
第十章公共衛生問題的循證實踐126
第一節循證公共衛生概述126
一、循證公共衛生的定義及其發展126
二、循證公共衛生與循證醫學127
三、循證公共衛生的作用128
第二節循證公共衛生實踐129
一、循證公共衛生與公共衛生政策129
二、循證公共衛生實踐的方法與步驟130
三、公共衛生問題的循證實踐131
第三節循證公共衛生實踐面臨的問題與挑戰133
一、循證公共衛生實踐面臨的問題134
二、循證公共衛生實踐面臨的挑戰136
參考文獻138
第十一章中醫藥臨床的循證實踐139
第一節中醫藥臨床的特點140
一、辨證論治140
二、整體觀念141
第二節循證醫學與中醫藥臨床實踐141
一、循證醫學與中醫藥臨床實踐的內在聯繫141
二、循證醫學對中醫藥臨床實踐的要求143
三、中醫藥循證實踐的最終目標144
第三節中醫藥臨床循證研究案例分析145
一、研究設計145
二、主要結果147
三、總體評價147
四、重大意義147
參考文獻148
第十二章Meta分析軟體及其使用149
第一節常用Meta分析軟體的介紹149
一、常用Meta分析軟體及其特點149
二、不同類型Meta分析的特點及其適用軟體154
第二節RevMan軟體的使用156
一、軟體的下載與安裝156
二、RevMan軟體的進入157
三、二分類資料的Meta分析160
四、連續性資料的Meta分析181
參考文獻192
英文索引194
中文索引1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