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在整合復旦大學計算機學科現有各方力量基礎上,於2008年5月27日正式掛牌成立。學院秉承復旦大學深厚的學術底蘊和人文傳統,依託復旦多學科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優勢,面向國際前沿和學科發展趨勢、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開展學院各項工作,致力於將學院建設成為學科完整,有國際影響力的計算機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
  • 創辦時間:2008年5月27日
  • 類別:公立學校
  • 隸屬:復旦大學
歷史沿革,師資力量,專業設定,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發展前景,學院領導,

歷史沿革

復旦大學計算機學科的歷史悠遠,可追溯到50年代。50多年來,復旦大學計算機學科創造了許多中國第一。1956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電子模擬計算機“復旦601型電子積分機”,1971年開發了我國第一個ALGOL-60編譯器,1985年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X.25分組交換機,1998年提供了我國第一套網際網路監控裝備,等等。此外,在1964年試製成功國內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子計算機“602電子計算機”以後,又開發製造了709、719、413、753等一系列型號的計算機。做為中國第一批設立計算機學科的高等院校,復旦為中國計算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也為中國人在世界計算機學界贏得了一席之地。
復旦計算機學院復旦計算機學院
1970年在物理系中開設了計算機專業。1975年成立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系。1977年恢復高考後開始招收4年制學士學位學生。1979年開始招收“計算機軟體”和“計算機套用”專業三年制碩士研究生。1982年成立復旦大學計算中心。1986年設立計算機軟體專業博士點。1995年設立上海市首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流動站。1996年計算機軟體專業成為上海市重點學科。1997年列入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00年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並列入985工程重點支持。2001年成立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系。2002年成立復旦大學軟體學院。2004年成立“上海市智慧型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2006年成立“國家教育部網路信息安全審計與監控工程中心”。2007年“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成為國家、上海市重點學科;根據國內外排名,該學科檔次A++(最高檔),排名全國前三。2008年5月27日,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正式宣布成立,2010年依託計算機學院的國家保密學院成立。

師資力量

與學科發展同時,產生了一批以吳立德施伯樂、張根度等教授為代表的,在國內外學術界有影響的名師名家。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結合、學緣結構合理、富有學術活力的教學科研隊伍。近年來,成功地完成了新老交替。教師隊伍實現了年輕化、高學歷化和國際化,成為推動學科發展的新的主力軍。
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
學院 擁有一支學科結構合理、富有學術活力的教學科研隊伍,現有在職教職工157人,其中專任教師115人。有教授22人(均為博士生導師),研究員1人,副教授46人,任其他副高級職務13人。有“千人計畫”1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1人,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1人。

專業設定

l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該專業培養從事計算機軟體、硬體和套用系統的研究、設計、套用開發與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對計算機軟體、計算機組織與結構、計算機套用、計算機信息處理和計算機理論方面的專門知識和專門技能有較為深入的掌握,了解這一領域的理論前沿、發展動態和主流技術;具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畢業後可到國內外知名高等院校繼續研究生學習,或就業於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研究機構、金融保險業、國內大中型企業、國外獨資與合資企業等單位。
復旦大學復旦大學
l 信息安全專業
該專業培養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現代信息安全領域方面的研究、教學和管理人才。要求學生在掌握紮實、全面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套用技能的基礎上,對信息安全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試驗技能有比較全面的掌握;對現代信息安全技術特別是網路安全技術的專門知識和專門技能有較為深入的掌握,了解這一領域的理論前沿、發展動態和主流技術;具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畢業後可到國家機關與各級信息中心、大中型企業及研究機構、軍事與安全等部門工作,在計算機、通信、電子信息、電子商務、電子金融、電子政務等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管理、開發等工作,或到大學或研究部門繼續深造。
l 信息安全(保密)專業
該專業依託中央保密委和國家保密局為培養保密專門人才布點在復旦大學的國家保密學院,培養掌握現代信息安全技術及相關學科的複合型保密人才。要求學生在掌握紮實、全面的信息安全技術和套用技能的基礎上對法律、經濟管理、國際政治、新聞等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具有較深的理解。了解這一領域的理論前沿、發展動態和主流技術;具有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學院畢業生可優先推薦到黨政機關單位任公務員,也可以到軍工企事業單位、大中型企業、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等單位,從事保密法規理論研究、保密技術開發、保密組織管理、保密教育培訓等工作。或到大學或研究部門繼續深造。
鄧小平調研復旦研製的中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鄧小平調研復旦研製的中國第一台電子計算機

科研成果

復旦大學的計算機學科自建立之日起,其科學研究便始終堅持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和學科發展趨勢,堅持服務於國民經濟主戰場,承擔了大量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在國際國內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50多年來,獲得百餘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在資料庫、計算機網路、多媒體技術、信息安全、軟體工程、系統結構、算法理論、嵌入式系統等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鮮明特色和優勢。並與IBM、Intel、EMC、日立等國際企業共建了聯合實驗室。
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

教學成果

50多年來,培養了各種層次各種類別的優秀學生一萬餘人。畢業生分布在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傑出的科學家、教授、工程師、企業家、社會活動家等。先後出版各類教材、著/譯作數百部,獲得了一批國家和省部級教學成果獎勵。與一些國際著名大學建立了學術交流、聯合培養和科研合作關係。

發展前景

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的成立,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標誌著復旦大學計算機學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學院將進一步整合復旦大學計算機學科的現有力量,發揮復旦大學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優勢。加快引進和培養的力度,擴大學術隊伍規模。瞄準國際科技前沿和學科發展趨勢,瞄準國家和區域發展的重大需求。通過理論與套用結合、學科交叉和廣泛的合作與聯合,堅持並發揚原始創新能力、理工結合、國際化、科研成果轉化等四個方面的特色。爭取在學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教學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實現可持續發展。經過若干年的不懈努力,將復旦大學計算機學科建設成為具有較高國際學術聲譽和影響力,在若干研究方向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計算機學科。
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
許曉茵
院長
王曉陽
副院長
薛向陽
副院長
汪 衛
副院長
趙一鳴
黨委副書記
厲家鼎
黨委副書記
張玥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