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坑橋

後坑橋

後坑橋又名紅軍橋,位於慶元縣竹口鎮大澤村與楓堂村之間,東西走向,始建於清康熙十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坑橋
  • 地理位置:慶元縣竹口鎮楓堂村
  • 別名紅軍橋
  • 始建時間:康熙十年
概況,文化保護,評價,地圖信息,

概況

後坑橋(清)
古橋流水稻香濃 - 2013.9古橋流水稻香濃 - 2013.9
後坑橋又名紅軍橋,位於慶元縣竹口鎮楓堂村,東西走向,始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全長36.2米,淨跨28.5米,矢高6.05米,面闊5.45米,有廊屋15間,後坑橋不但在型制上有著較高的學術價值,同時還具有重大的政治歷史意義,經第一次文物普查確定為革命遺址,1982年9月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34年紅軍挺進師在粟裕、劉英帶領下在次消滅國民黨浙江省保全團,慶元縣保全團600餘人,擊斃慶元縣保全團團長張志遠,取得了竹口戰鬥大捷,為挺進師北上抗日掃清障礙,此後當地百姓稱後坑橋為紅軍橋。

文化保護

後坑橋由北京大學世界遺產研究中心謝凝高教授為諮詢專家、闕維民教授主持申報的《浙江省慶元縣後坑木拱廊橋》榮獲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卓越(一等)獎。
山水雲木圖山水雲木圖

評價

此次榮獲卓越獎的《浙江省慶元縣後坑木拱廊橋》申報項目,得到了評審會的高度評價,其評語如下:秀美如畫的後坑橋是浙江和福建兩省遺存至今的少量木拱廊橋之一,它的維修,在保護重要的木構歷史建築方面,為傑出的技術特色樹立了區域標準。通過對類似橋樑的國際比較研究,該項目顯示出對以後坑橋為代表的17世紀複雜的中國建築傳統價值的理解。維修工程反映出這一地區尊重歷史傳統工程修建原則,並崇尚用天然材料建造的建築藝術。維修工程的結果,使後坑橋重新融入了秀麗的鄉土文化景觀。採用與當地社區簽署具有開創意義的保護契約,能夠保證後坑橋繼續發揮其作為周邊村落公共聚集空間的功能,繼而延續與這種重要的木構歷史建築相關聯的具有深厚根基的地方社會文化傳統。
後坑橋後坑橋
後坑橋後坑橋
後坑橋後坑橋
後坑橋後坑橋

地圖信息

地址:竹口鎮楓堂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