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詠梧墓

彭詠梧墓位於重慶市奉節縣烈士陵園內,1953年,彭詠梧同志的戰友——陳竹南、沈凱出任竹園區委書記和區長,他們多次利用冬閒時間尋找烈士遺骨,在紅沙樑上取出烈士的頭骨,分別用木箱裝好,把他們重新並排安葬在牛場梁寶塔附近。並在彭詠梧犧牲之地——鞍子山黑溝淌一帶找到了烈士的遺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彭詠梧墓
  • 地理位置:奉節縣
  • 門票價格:免費
  • 時間:1953年
簡介,換名信息,

簡介

1962年,奉節縣委決定將彭詠梧烈士遷至縣城北門坡“烈士陵園”,讓彭詠梧烈士的身首合一,得以安息。1966年奉節縣委撥專款3萬元,在縣城人民廣場北面新建“彭詠梧烈士陵園”。據縣建築公司漆匠葉瑞卿回憶,當時從北門坡“烈士陵園”移出來的烈士遺骸用紅綢包裹著,安放在老縣城人民廣場原中山堂里(原老縣城農業局大門處)。1988年縣政府再次全面修繕了烈士陵園。人民日報廣告部編輯李守群等人先後捐款培修彭詠梧烈士陵園。彭詠梧烈士陵園占地兩畝,28級石梯上高聳著黑色的大理石墓碑。上書“彭詠梧烈士之墓”七個閃閃發光的鎏金大字。墓前是彭詠梧的半身銅像。陵寢高1.6米,長5米,寬約2米,水泥結構。

換名信息

因為國家修建三峽水電站,奉節縣全城搬遷,彭詠梧烈士墓不得不再次遷建。2004年12 月新的彭詠梧烈士墓在白帝城風景區落成,取名“詠梧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