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善國

彭善國,男,1971年生,江蘇沛縣人,歷史學博士,現為吉林大學考古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彭善國
  • 畢業院校:吉林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考古學
  • 職務: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博士生導師
  • 研究方向:陶瓷考古、隋唐宋元考古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科研項目,學術論文,著作教材,獲獎情況,社會兼職,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8年入吉林大學考古系讀本科,1992年免試推薦攻讀碩士學位,1993-1994年在北京大學考古系學習,1995年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1997年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由魏存成教授、徐苹芳教授聯合指導,2001年獲歷史學博士學位。2004年8-10月,日本德島大學外國人研究者。

工作經歷

1995年留校任教,1997年任講師,2001年任副教授,2006年任教授。2003年起為邊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邊疆考古研究》執行副主編。

科研項目

1、《遼寧、內蒙古遼金元瓷窯遺址及相關瓷業遺存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7-2010年),項目負責人;
2、《高句麗、渤海文化發展及其關係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10-2015年),子課題負責人。
3、《吉林前郭塔虎城——2000年度考古發掘報告》,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12-2015年),項目負責人
4、《渤海物資文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16年立項,項目負責人

學術論文

一、陶瓷考古研究方向
1、《3-6世紀中國東北地區出土的釉陶》,《邊疆考古研究》第七輯,科學出版社,2008年。
2、《試析渤海遺址出土的釉陶和瓷器》,《邊疆考古研究》第五輯,科學出版社,2006年。
3、《唐代陶瓷鳳首壺的類型、淵源與流向》,《中原文物》2006年4期。
4、《試析“盈”字款瓷器》,《考古與文物》2007年1期。
5、《談遼耶律羽之墓出土的幾件瓷器》,《文物春秋》1998年1期。
6、《赤峰缸瓦窯的制瓷工具、窯具及相關問題》,《北方文物》2000年4期。
7、《所謂遼代釉下黑花瓷器的年代問題》,《文物春秋》2003年第5期。
8、《遼陶瓷形制因素論稿》,《內蒙古文物考古》2004年1期。
9、《遼墓新出土陶瓷的探討--兼談官款瓷器問題》,《博物館研究》2004年3期。
10、《遼上京城內瓷窯址的年代問題》,《首屆遼上京契丹遼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內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年。
11、《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遼代窯址的調查》,《邊疆考古研究》八輯,科學出版社,2009年。
12、《遼陽金正隆五年瓷質“明堂之券”》,《文物》2010年第12期。
13、《法庫葉茂台23號遼墓出土陶瓷器初探》,《邊疆考古研究》第9輯,科學出版社,2010年。
14、《試述4~11世紀越窯青瓷在東北地區的流布》,《2007’中國越窯高峰論壇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08年。
15、《定州紅瓷淺議》,《文物春秋》2001年1期。
16、《定窯瓷器分期新探 ——以遼墓、遼塔出土資料為中心》,《內蒙古文物考古》2008年2期。
17、《俄羅斯濱海地區出土定窯瓷器的探討》,《考古》2007年第1期。
18、《遼代青白瓷器初探》,《考古》2002年第12期。
19、《略論五代宋金耀瓷的流布》,《中原文物》2000年1期。
21、《西夏瓷器手工業述論》,《內蒙古文物考古》2009年第1期。
22、《試述東北地區出土的金代瓷器》,《北方文物》2010年第1期。
23、《“仁和館”四系瓶析疑》,《博物館研究》1995年2期。
24、《柳孜運河遺址出土“仁和館”四系瓶及相關問題》,《中原文物》2004年6期。
25、《內蒙古地區出土的元代瓷器及相關問題》,《內蒙古社會科學》2006年2期。
26、《吉林省敦化市雙勝村元代窖藏》,《邊疆考古研究》第七輯,科學出版社,2008年。
27、《宋元瓷器題字及其文化內蘊》,《考古與文物》1999年3期。
28、《高麗青瓷初探》,《北方文物》1997年3期。
29、《宋元時期中國與朝鮮半島的瓷器交流》,《中原文物》2001年第2期。
30、《“犀牛望月”與“吳牛喘月”——瓷器紋飾考釋之一》,《博物館研究》1997年1期。
31、《嬰戲紋飾初探——瓷器紋飾考釋之二》,《博物館研究》1997年2期。
32、《黑龍江省出土瓷器概述》,《中國出土瓷器全集》第2卷,科學出版社,2008年。
二、隋唐宋元考古方向
1、《蛟河七道河子渤海遺存的性質問題》,《東北史地》2010年第3期。
2、《遼慶陵相關問題芻議》,《考古與文物》2008年第4期。
3、《二十世紀遼金考古的發現與研究》,釜山大學《中國研究》2008年第5卷,215-249頁。
4、《遼代契丹貴族喪葬習俗的考古學觀察》,《邊疆考古研究》2輯,科學出版社,2003年
5、《遼墓鷹獵題材壁畫及相關文物初識》,《邊疆考古研究》第3輯,科學出版社,2004年。
6、《遼耶律羽之墓;海東青;飾片的定名問題》,《文物春秋》2005年第1期。
7、《遼代的茶葉與飲茶習俗》,《北方文物》1998年第2期。
8、《金代的茶葉與飲茶風俗》,《北方文物》2001年第2期。
9、《近十年來東北及內蒙古東部遼金元考古的發現與研究》,《遼金歷史與考古》第三輯,遼寧教育出版社,2011年。
10、《遼金元時期的海東青及鷹獵》,《北方文物》2002年第4期。
11、《內蒙古喀喇沁旗大山前遺址1998年的發掘》,《考古》2004年第3期。
12、《中國早期博物館的觀念與實踐》,《博物館研究》1993年第2期。

著作教材

1、《遼代陶瓷的考古學研究》,專著,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年
2、《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譯著(合),文物出版社,2004年
3、《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副主編,科學出版社,2008年
4、《遼金元陶瓷考古研究》,專著,科學出版社。2013年

獲獎情況

1、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二等獎(成員)(1999年)
2、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成員)(2001年)
3、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2年)

社會兼職

中國古陶瓷學會理事,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專業委員會委員,吉林省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吉林省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文物局重大項目諮詢專家,偽滿皇宮博物院文物及藝術品徵集鑑定委員會委員,《邊疆考古研究》(吉林大學)執行副主編,《陶瓷考古通訊》(北京大學)編委,《Asian Archaeology》(吉林大學)編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