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生(人民解放戰爭英雄)

張金生,男,1961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遵化縣(今遵化市)西留村鄉五里屯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里。父親張珍在解放戰爭時期曾參加過人民解放軍。雲南老山前線一等功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金生
  • 出生地:河北省遵化縣
  • 出生日期:1961年8月
  • 主要成就:雲南老山前線一等功臣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張金生從小立志要當一名解放軍戰士。

人物經歷

1979年12月高中畢業後,張金生參軍了。第二年考入石家莊陸軍學院學習。畢業後分配到連隊當排長,後升任副連長。由於工作成績顯著,兩次榮立三等功。
1978年,越南當局掀起大規模的反華排華運動,並不斷派軍隊侵犯我國領土,向中國境內開槍開炮,毀我村莊,殺我軍民,破壞我國邊疆地區的和平安定。1979年2月16日,鄧小平在黨政軍副部長以上幹部會議上作了關於對越南進行自衛反擊、保衛邊疆問題的報告。2月17日,我邊防部隊在廣西、雲南邊境開始了對越南侵略者的自衛反擊戰。很快驅逐了侵略者,打下了越南許多城鎮和戰略要點。到3月16日,在取得重大勝利後,我邊防部隊全部主動撤回祖國境內,轉入對越防禦戰。
1986年8月,部隊決定選派偵察連赴雲南老山前線執行對越防禦作戰任務。張金生三番五次找師、團首長要求參戰。經多次請求,上級終於批准他去南疆參戰。因連隊幹部已經配齊,他擔任排長。1986年國慶節前的一天晚上,張金生告別了結婚7天的妻子,登上了馳向南疆的列車。
老山戰區,山巒疊嶂,草木叢生,道路崎嶇,各種保障十分困難。部隊進入戰區第二天,張金生顧不得休息一下,主動帶領一個班進入距越軍只有500米的一個高地上執行觀察任務。他帶領8名戰士,在高地的反斜面挖了一個不足6平方米的地窖,然後用帆布、樹枝、茅草搭起小棚做觀察所。9個人住在裡面,白天進去抬不起頭,晚上睡覺伸不開腿。晴天烈日曬得觀察所像蒸籠,雨天汗水和雨水流在一起。他們用餅乾桶當鍋,罐頭盒當碗。吃的是壓縮餅乾,喝的是雨水。遇到陰雨天氣,物資供應不上,只好吃野菜充飢。張金生因此得了胃病,經常疼得吃不下飯。
一天,暴雨下個不停,觀察所沒有吃的了,張金生忍著胃疼,帶著兩個戰士,背起背囊回連隊取食品。羊腸小路一步三滑,他找了一根樹枝支撐著身體艱難地前進。他摔傷了,卻依然挺著,終於取回了食品。在300多天裡,張金生跑遍了山山嶺嶺,為上級提供了1300多條情報。他先後34次參加偵察,每次都走在最前面當嚮導。戰士們稱他是“陣地的眼睛”、“連隊的活地圖”。
1987年8月中旬,上級決定進行一次捕俘戰鬥。戰鬥的前3天,張金生正感冒發燒,每天吃藥打針。連隊幹部原準備派別人帶隊,由於張金生堅決請戰,8月24日,張金生帶領捕俘小分隊出發了。8月的驕陽,炙烤著雜草荊叢,使人喘不過氣來。張金生的偽裝服被汗水浸濕了。
8月26日上午,3名越軍端著槍順著山間小路走過來,進入小分隊潛伏區。可是,當一名越軍剛邁人我伏擊位置的三分之一時,卻突然停下來,拿起望遠鏡對周圍陣地進行觀察。這時,第二名持槍的越軍在距張金生1米多處也停了下來,對著張金生身後的幾名戰士潛伏的草叢東張西望。在這千鈞一髮時刻,張金生扣動微聲手槍的扳機,向越軍腿部開了火;接著,猛虎般地向越軍撲去。就在張金生摟住越軍的同時,另一名越軍扣動板機,子彈射進了張金生的胸部。3個越軍被生擒了,而張金生卻因流血過多,壯烈犧牲了。他年僅26歲。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雲南前線指揮部為他追記了一等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