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瓊(五代末北宋初人物)

張瓊,大名館陶(今河北)人。後周時隸趙匡胤帳下,以驍勇聞,曾冒死救過匡胤性命,甚得賞識。太祖即位後,擢典禁軍,累遷內外馬步軍都軍頭、領愛州刺史。光義遷開封尹臣,代為殿前都虞侯,遷嘉州防禦使。乾德元年(965年),石漢卿誣告張瓊,宋太祖下令處死了張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瓊
  • 國籍:五代末北宋初
  • 民族:漢
  • 出生地:大名館陶
人物生平,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當時史珪、石漢卿受寵,張瓊曾輕侮他們二人,二人將張瓊恨之入骨。乾德元年(965)八月,石漢卿聲稱張瓊擅乘官馬,畜養部曲百餘人,作威作福,又誣毀趙光義為殿前都虞候時事。宋太祖趙匡胤召張瓊面訊,張瓊不認罪,宋太祖大怒,令石漢卿用鐵擊其首,張瓊被打的氣垂絕,被曳出,下御史案查。隨後宋太祖下令賜死張瓊。宋太祖很快聽說張瓊家無餘財,只有奴僕三人,非常後悔。因此責備石漢卿:“你說張瓊有奴僕部曲百人,在哪裡呢?”太祖命優恤其家屬,擢其兄張進為龍捷副指揮使。

史籍記載

《宋史》卷二百五十九 列傳第十八關於張瓊的記載:
張瓊,大名館陶人。世為牙中軍。瓊少有勇力,善射,隸太祖帳下。周顯德中,太祖從世宗南征,擊十八里灘砦,為戰艦所圍,一人甲盾鼓譟而前,眾莫敢當,太祖命瓊射之,一發而踣,淮人遂卻。及攻壽春,太祖乘皮船入城壕。城上車弩遽發,矢大如椽,瓊亟以身蔽太祖,矢中瓊股,死而復甦。鏃著髀骨,堅不可拔。瓊索杯酒滿飲,破骨出之,血流數升,神色自若。太祖壯之。及即位,擢典禁軍,累遷內外馬步軍都軍頭、領愛州刺史。數日,太宗自殿前都虞候尹開封。太祖曰:“殿前衛士如狼虎者不啻萬人,非瓊不能統制。”即命瓊代為都虞候,遷嘉州防禦使。
瓊性暴無機,多所凌轢。時史珪、石漢卿方用事,瓊輕侮之,目為巫媼。二人銜之切齒,發瓊擅乘官馬,納李筠隸仆,畜部曲百餘人,恣作威福,禁軍皆懼;又誣毀太宗為殿前都虞候時事。建隆四年秋,郊禋下方欲肅靜京師,乃召訊瓊。瓊不伏,太祖怒,令擊之。漢卿即奮鐵撾亂下,氣垂絕,曳出,遂下御史案鞫之。瓊知不免,行至明德門,解所系帶以遺母。獄具,賜死於城西井亭。太祖旋聞家無餘財,止有僕三人,甚悔之。因責漢卿曰:“汝言瓊有僕百人,今何在?”漢卿曰:“瓊所養者一敵百耳。”太祖遂優恤其家。以其子尚幼,乃擢其兄進為龍捷副指揮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